湿热皮肤病 湿热皮肤病 远离“热”出来的皮肤病

入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紫外线强烈,人体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真菌活跃、蚊虫孳生,,因此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日光性皮炎、癣、丘疹性荨麻疹的就诊量达到60%以上。

  入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紫外线强烈,人体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真菌活跃、蚊虫孳生,,因此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日光性皮炎、癣、丘疹性荨麻疹的就诊量达到60%以上。

  如何使我们的皮肤在炎炎夏季能够保持健康、清爽,远离皮肤瘙痒等烦恼而安然度夏呢?

  夏季皮炎是热出来的

  夏季皮炎的典型症状为发生于四肢伸侧,尤其是两小腿的前方,对称分布红斑、小丘疹,针头到粟米大小,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病情轻重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气温高,湿度大,持续天数就越长,皮损严重且瘙痒明显。

  防治:注意穿透气性能好、宽大吸水性能强的衣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治疗上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等。

  日光性皮炎是晒出来的

  这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尤其是UVB所引发的急性光毒反应,又称作“日晒伤”,多见于皮肤白皙的人,表现为手背、胸前“V”字区、面部等没有衣物遮盖而暴露在外的皮肤发红、肿胀,或者出现红斑及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甚至发生水疱,自觉瘙痒或有灼痛感。

  防治:夏日里外出要避开阳光强烈的中午和下午,不得不外出时,要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帽、打伞或戴墨镜,搽防晒霜等以避免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已经有症状者可以自己用冷毛巾或绿茶水湿敷进行简易治疗,如果症状较重,最好还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入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紫外线强烈,人体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真菌活跃、蚊虫孳生,,因此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日光性皮炎、癣、丘疹性荨麻疹的就诊量达到60%以上。

  丘疹性荨麻疹是小虫咬出来的

  某些昆虫如臭虫、跳蚤、蚊虫、螨等叮咬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而发病。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常分批发生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位,多群集但不会融合在一起,自觉瘙痒。一般1周左右多可以消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

  防治:注意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开窗通风时不要忘记用关闭纱窗,防止各种蚊虫飞入;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等等。治疗上一般可服抗过敏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地塞米松乳膏等。

湿热皮肤病 湿热皮肤病 远离“热”出来的皮肤病

  “痱子”是出汗惹的

  痱子是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的轻度炎症。夏季因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因而使表皮长时间浸渍在汗液中,加上皮肤上累积的污垢,堵塞了汗腺开口,从而导致了痱子的发生。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成熟,汗液不易排出和蒸发,所以此病在小儿更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在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容易出汗处出现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或水疱,患者通常感到刺痒。

  防治: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衣服要宽大、柔软、吸水性强,注意常常洗澡,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一旦出现痱子也无需担心,可以先用温水(勿用凉水)洗干净,擦干后再扑上痱子粉或擦痱子药水。平时可以多喝绿豆汤、金银花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

入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紫外线强烈,人体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真菌活跃、蚊虫孳生,,因此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日光性皮炎、癣、丘疹性荨麻疹的就诊量达到60%以上。

  “癣”病罪魁是真菌

  癣病是由浅部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类皮肤、毛发或指(趾)甲的疾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癣等。这一类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家畜如狗、猫,或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而引起;也可由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癣等)而发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发生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也易发生癣病。当然,气候温暖、环境潮湿、经常接触碱性洗涤剂则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一般来说,病情在夏季往往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

  防治小窍门:注意个人卫生,尽量让一些特定部位如趾间、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爽,避免去卫生不达标的公共场所如澡堂、发廊、旅店等,不要和患有癣病共用生活用品。对于较轻的病情,仅用外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目的,如特比萘芬乳膏、咪康唑乳膏或者酮康乳膏等;皮损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

  总之,夏令季节,暑热之邪当道,是各类皮肤疾病的高发期,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几点外,为了大家皮肤健康着想,提醒大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宜,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少吃辛辣、高脂、刺激性食物;

  二、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盐分,保持皮肤的滋润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三、是要做到调适精神情绪,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心态积极健康、精神舒畅;

  最后,还应该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加强自身抵抗力。如果您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保持一身健康的肌肤安然度夏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图片来源:CFP)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7651/534002797298.html

更多阅读

祛湿剂之清热祛湿篇 清热祛湿的食物

二、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伤寒论》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组成: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阳黄),其证属湿热并重,乃湿热黄疸第一方。辨证要点:一身面

转载 万病之源——湿热及祛湿的方法 湿热引起的皮肤病

原文地址:万病之源——湿热及祛湿的方法作者:烙焱现代人常有如下的情况出现,整日疲倦无力,精神不振,身头均感沉困,或头蒙怔,头疼,头如裹物,腹胀、消化不良、胸闷、大便干结,几日一次或溏臭,大便不爽,小便黄或溲臭短涩,午后潮热,温度常在37℃左右。

肝胆湿热胁痛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验案追踪】马某,男,42岁,2013年6月14日诊。【主述】:1周前出现右胁疼痛不适,进而出现目黄,肌肤发黄,问及小便亦黄。发热,口苦,脘腹胀满,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腹诊:右上腹疼痛拒按。肝胆胰脾彩超示:提示胆囊炎、胆结石。结石大小约3.14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转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转)  脾胃湿热的症状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脾胃湿热的症状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

脾胃湿热 脾虚湿盛的症状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当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声脘腹痞满、体怠身粗、大便溏泄、身热口讽、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同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脾胃湿热证

声明:《湿热皮肤病 湿热皮肤病 远离“热”出来的皮肤病》为网友泼墨画霓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