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微篇》讲过两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一则是“子贡赎人”:根据鲁国法律,遇到鲁人在国外为奴赎回的话,可从国库领取补偿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鲁人却拒绝了补偿金。孔子得知后指责了子贡,其中心思想就是,假如人们都学习子贡赎人而不领补偿金,则今后将没有人愿意赎回在外为奴的鲁人。另一则是“子路救溺”:孔子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名溺水之人,当事人送子路一头牛以表示感谢,子路欣然收下。孔子欣喜道:“鲁人今后一定会有很多人乐意救援溺水者!”
直到今天,这两个小故事仍有启发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篇即指出,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因此,专利本身和分享精神就有冲突。表面看,这似乎是保护了专利持有人小团体利益,忽略了绝大部分社会公众。但如果发明创造人辛辛苦苦搞出的发明创造无偿即可使用,那谁还会去进行技术革新?社会又如何进步?当下中国拿来主义盛行,甚至被人称做山寨王国,根本上讲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
根据作文材料设置,原本的专利持有人在权益被侵犯情况之下,公开工艺流程,自己也成为了致富带头人,这简直就是奔着感动中国之路而去的啊!据说,材料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作为一项民事权利,专利持有人愿意主动放弃,这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材料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则甚为不妥。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势必在每一位考生心中烙下深刻印记。而这些考生大多仅有十六七岁,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成型。这样的材料虽然道德上看起来无可指责,但却有变相鼓励侵权,鼓励山寨之嫌。
更遗憾的是,也就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中,空洞、说教式的泛道德式教育仍广为流行。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些年轻的规则破坏者们面对镜头时往往会痛哭流涕地说:“不懂法害了我!”

胡适先生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这确实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俺的律师网“光明安安”(guangminganan)公众号首发
专业的法律解读,
一本正经的扯淡。
微信号:cdsbz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