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 汤显祖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1616年),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万历十九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汤显祖像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创建“汤氏家塾”,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明代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变成了幕后交易。汤显祖拒绝宰相的笼络,名落孙山。34岁,汤显祖中了进士,步入满是荆棘的仕途。

万历十一年,王世贞赴南京后地位显赫,许多人投其门下。汤显祖与王氏同在南都,又为王氏之弟下属,却因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氏不同而不相来往。汤显祖为揭露复古派的面貌,细读王氏的诗文,指出其中剽窃汉唐史诗的字句,明确自己重创新反对复古的信念。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闲寂无聊,他常与本地的诗文家、戏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意见,被放逐。后内迁至遂昌。在遂昌,他减少科条、建立射堂、修建书院,使贫瘠之地逐渐兴旺起来。后因为擅放囚犯被政敌中伤,汤显祖不堪忍受税使扰民,主动递了辞呈。

汤显祖一生蔑视权贵,晚年淡泊贫困,醉心佛学。其所处时代,文学思想斗争激烈。汤显祖坚持己见,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在文学创造上,他提出立意为先。读“非圣之书”的罗汝方,反理学的达观禅师,李贽等人都对汤显祖的创作影响深远。

汤显祖的代表作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汤显祖戏曲集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淫乱仙人。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汤显祖 莎士比亚

在戏剧方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大师,诚然我们知道当时的国家还没有如今这么开放,两位大师交流的唯一途径也只能通过精神和灵魂了。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大环境相似。汤显祖生活在明代,那时的明代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着变革,例如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反观中世纪的种种做法,主张人文精神。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个人追求不同。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长辈对其耳濡目染。汤显祖期望通过科举进朝为官,在政治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惜当时科举制度混乱腐败,汤显祖无奈退出官场,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戏剧创作。这可以说是“官家不幸诗家幸”。而莎士比亚只想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没有想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

两人的作品都从积极乐观转为哀伤无奈。汤显祖之前创作的作品时虽对社会现状不满,仍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之后他回乡创作,已经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莎士比亚刚开始创作时英国打败别国,民族充满信心,后来丧子之痛使其作品流露出悲观和失望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两位戏剧上的泰斗都有才气,都应该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汤显祖墓

汤显祖墓位于临川古镇,离文昌桥不远的汤家山上,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汤显祖与其三个夫人的合葬墓在光绪年间进行过一次大修,二十世纪进行补修,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后迁址人民公园。

汤显祖墓

汤显祖的墓碑面上刻着“汤显祖之墓”五个大字,碑顶雕“日”、“月”两字,既暗示汤显祖为明代人,又赞颂其个人光辉像日月那么长。碑后刻有铭文,记述了汤显祖的一生,他的作品流传百世,他的气节教育今人。碑旁造“牡丹亭”一座,与汤墓浑然一体,人与文有机地结合,暗示着第一名著《牡丹亭》。“牡丹亭”上有一幅对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

整个汤墓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两边连接青白色围墙,整个看过去自然安逸,朴实无华。迎面由四块墨玉组成的四柱牌坊,刻有“临川四梦”的经典图像,栩栩如生,让人停步。

周边是排排松树,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仿佛组成了一层巨大的屏障,守护着汤翁。松树下,汉白玉的围栏环形出现,感受到整个汤墓的精致、低调。看阳光穿越浓密的枝桠,斑驳地撒在幽静的墓园里。

有空去看看汤墓,祭拜汤翁亡灵,瞻仰神秘祖墓,感受“临川文化”。在这绿树环绕的幽静一方,回想起汤翁回乡后一心一意创作剧本的场景,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晚年生活贫困,可他醉心于戏剧,写词排练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乐趣,剧中的杜丽娘经历现实到梦幻,梦幻回现实,这不就是汤翁的浪漫。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郊却家山,开放时间为夏季8:30——17:30,冬季8:30——17:00,门票免费。汤显祖作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其高尚的品格,文学的造诣,正直的为人都为后人留下了可学习、借鉴的地方,由此,汤显祖纪念馆应运而生。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纪念馆环境怡人,原始树木错落其中,观赏性的植物参差不齐。春季,花鸟生机盎然;夏日,树木遮天蔽日;秋季,红枫似火热情;冬日,雪松银装素裹。有鱼,有花,有树,有茶,单是景色就让人心旷神怡,更何况还有汤显祖的人物事迹、历史作品增添了整个纪念馆的文化底蕴。

汤显祖纪念馆分为三块区域:四梦村——风景浏览区;迎宾村——休息区;娱乐村——商贸区。

四梦村包括综合展厅、牡丹亭、丽娘坟等景点。主展厅名为清远楼。一楼的展厅通过图画、照片记载了汤显祖的一生和他的“临川四梦”;二楼是一方名为四梦太的戏剧舞台,经常有戏剧人员在台上出演汤显祖的戏剧选段。

迎宾村作为休息区临水而建,村旁杨柳依依,村外阡陌交通,村内草堂隐于树间。农家气息、田园风光,让人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娱乐村贴近现代化,与迎宾村的感受截然不同。商铺、戏院、杂耍,游乐饮宴,快哉。纪念馆在节假日不定期开展游园等娱乐活动,让游客更好的感受汤显祖纪念馆的魅力。

大文豪的住宅地,千古绝唱的牡丹亭,古琴阵阵,风雅潺潺,值得一去。

汤显祖名句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这部小说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作者在剧中留下的许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记在心。其中,“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是一句饱含深意的经典名言,被人沿用至今。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话是小说中的人物杜丽娘和春香游园时说出来的。进入园中,看到金粉画廊,池边的苍苔,虽春意盎然,美景在前,可是想到自己的愁绪没有地方派遣,提不起赏景的兴致,不知道赏心乐事在谁家谁院。最终黯然而回,倒不如回家打发无聊,打算留些余兴,过几日再来。

这句表现出了杜丽娘看到春日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但是由于自身受到限制,发出惜春的感慨。从侧面可以表现出杜丽娘的内在有一股追求自由生机的力量,有一股反对封建限制的气魄。她不满现状,不甘现状。这一声感慨,为后文死后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会,要求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屈服在封建教条之下、唯唯诺诺的千金大小姐能做的事情。

紫钗记汤显祖

《紫钗记》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第一梦。《牡丹亭》围绕李益和霍小玉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又甜蜜又虐心,最终以重逢结局收尾。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 汤显祖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

《紫钗记》唱集

元宵夜,李益和朋友在街上赏灯,听闻长安歌妓霍小玉丢失家传紫玉钗,帮忙寻找。李益寻得紫玉钗交予小玉,二人一见钟情。第二天,李益央媒婆说亲,二人喜结良缘。洞房花烛夜,二人将紫玉钗一分为二,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

李益高中,求世叔卢太尉照顾。卢太尉见李益一表人才,欲招李益为东床快婿,反被李益拒绝。卢太尉怀恨在心,将李益调到关外任职。李益无奈惜别小玉。李益在关外平定战乱,托人带家书给小玉。不料卢太尉从中作梗,家书变休书,谎称李益已和卢太尉结亲入赘。此时小玉却遭鲍十一娘讨债,无奈之下典当紫玉钗。

李益功成归来,卢太尉为其接风洗尘。席上,鲍十一娘姐姐拿出紫玉钗,称小玉另找有钱夫婿。新夫婿知道紫玉钗的缘由,让小玉变卖。小玉得知李益归来,冲进太尉府,却被告知李益不愿见小玉,当场口吐鲜血,一病不起。

李益虽痛苦万分,却认为小玉不是这样的人,决定去霍家问个明白。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紫钗记》以霍李二人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让人执着;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7851/92901268475.html

更多阅读

莎士比亚出生地Shakespeare'sBirthplace_晨静博士

我们沿着指路牌的标识,来到莎士比亚出生的地方:莎翁父母的家里,莎翁自己婚后不久也在这里住过一间小屋。在Stratford-upon-Avon这座小镇,与莎翁出生地的有关的景点都由Shakespeare BirthplaceTrust这个慈善机构来管理。莎翁出生的房屋所

评《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梁实秋两个译本 朱生豪和梁实秋

  不久前在卓越网上买了一本《沉思录》。经过慎重比较各种版本选择了梁实秋译本。近日与朋友讨论时,谈起梁实秋与其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朋友称他的一位书友评价说朱生豪的译本比梁实秋的要好。因为没有看过两个版本,无从比较,从网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共性与个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英文

莎士比亚,这一伟大的天才剧作家用笔端给我们世人留下了十分灿烂宝贵的财富,他用文字来表现态度,用戏剧反映人生,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更是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化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于1895年4月19日、5月18日在写信给斐迪南·拉萨尔评论了他的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在这两封信中不约而同地提出来了“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概念。并且两位导师都提出

声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 汤显祖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为网友一季微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