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是一位德国人,赫达.莫里逊(1908—1991),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33年—1946年在中国,一位摄影师, 1991年,她在澳大利亚去世,根据遗嘱,她在中国13年间拍摄的1万多张底片和6000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为什么今天要开头放这个人的照片呢?因为我们看到所有的珍贵的照片均来源于她的镜头之下!
赫达·莫里逊来中国这13年间曾到过保定,拍摄了很多当时保定的照片。赫达·莫里逊拍摄保定时,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了当时普通保定百姓的生活,护城河,古建筑,保定的集市,做饭的妇女,街边喝茶的居民,装车上街卖菜的摊贩,务农的农民等等。既反映了当时保定城的古朴风貌,又将当时保定人自然、闲适或穷苦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保定人还能看出这是哪儿吗?

当时的人力黄包车
走街串巷卖菜的小菜贩
这就是当时回民的标志,壶代表是卖食品的地方。
卖蜡烛的店
卖瓷器的
大慈阁,这个都能看出来吧?
摆摊卖柿子的
卖糖葫芦的老百姓
看样子可能是个成熟的市场,有拉黄包车的 ,摆摊交易的
卖拨浪鼓的,那个时期应该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机器制造,多的都是手艺人
看到这组照片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保定的老百姓们是如果度过那段穷苦的日子...
当然我们看到的这还仅仅只是她拍摄作品里的一小部分,赫达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例如山西云冈石窟、河北正定、保定、热河、陕西华山、山东济南、威海、青岛、泰山和南京,走过这么多地方,她却没有出过个人作品集,所以大家一直没有意识到她在摄影史方面的地位。但很多民国时候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德文书、英文书、法文书里都有哈同照相馆和赫达·莫里逊的照片。中国人真正开始知道她是1985年她出了一本《北京老照片》之后,这本书被中国翻译出版,叫做《洋镜头里的老北京》。直到这本书出版,大家才意识到赫达·莫里逊是位很出色的摄影家。1987年她还出版过一本在中国旅行的摄影集,内含233张照片。据网上记载赫达.莫里逊曾为日本人工作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