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宏图大展。金石同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汉·杨雄《解嘲》)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春秋》)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xx光《训俭示康》)鉴前世?怂ィ嫉苯裰?得失。(??·xx光《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宋·苏轼《赤壁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原臣》)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清·梁同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盐铁论·制议》)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片言九鼎,一公百服。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择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石可破,而难夺其坚;丹可磨,而难夺其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人之所能,不能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缨儒者能奋,与勇者同力。——崔礼
关于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关于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心相印,天长地久。·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在长久时,有岂在朝暮暮。·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次夜难为情。——李白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时放始休。——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