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2):风景名胜型:四川乐山
登峨眉山观云海赏日出,看乐山大佛虔诚膜拜,探秘魔鬼三角洲。乐山,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蜀地胜境。乐山风光秀丽,物产富庶,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乐山,古称嘉州,历史上属古蜀国,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之一。2000年6月,乐山正式成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
历史沿革
乐山历史悠久,距今5000—10000年前,三江流域沿岸已有先民活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乐山出现铜制器具。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开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纪秦灭巴蜀,乐山隶属于蜀郡,因解放前的乐山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
汉朝将南安隶属于犍为郡。西汉文帝时,南安人邓通铸造钱币,有“邓氏钱布天下”的说法。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犍为铁山冶铁制造武器、工具等,乐山的冶炼规模和技术已达到先进水平。
魏晋南北朝,东晋末年,南安设置治官县,重点对迅速发展起来的冶铁业实行管理。这一时期,原来居住在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十多万僚人进入四川,乐山犍为铁山以及三江流域聚居了大批僚人,居住生活延续了200多年。
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北周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隋朝隋置眉山郡。原南安县改名龙游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游龙导航,帮助隋朝军队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中央政府在乐山增设夹江、峨眉两县。此时,乐山能造黄龙大船,成为四川江河沿岸的重要造船基地。唐复嘉州,眉州。种茶业已十分发达。岑参赋诗描述嘉州城外“田半种茶”。唐朝中期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宋朝改嘉州为嘉定府;元代改为嘉定路;明代改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
近代中华民国废州府,治地设乐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乐山专员公署。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通桥区合并改为乐山市(县级),仍隶属于乐山地区。1985年改乐山地区为乐山市,属省辖市。1997年乐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眉山等6县划出,单独设立眉山市。
文化艺术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文化的样本,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从现今出土的上万座汉代崖墓中可以窥视到汉代乐山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最有代表性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遗迹。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从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明清时期,峨眉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峨眉飞来殿;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600余件。
乐山还有李密、苏洵、苏辙、郭沫若、陈敬容、曹葆华等著名文学家,当代“书坛怪杰”石鲁也产生于此。古今历史,李白、杜甫、岑参、范成大、黄庭坚、陆游、张船山、陈运和等许多文化名人,在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旅游
乐山自古便有一说法“天下风光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直接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有国家级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处、地质公园1处。
乐山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城区座落在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汇合之处,与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重桂冠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浑然一体。置身乐山城,可东看大佛之雄伟,西望峨眉之峻秀,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乐山还是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组成多重生态圈,层层相叠,环环相扣,城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居于城市中心的8.7平方公里的浅丘森林郁郁葱葱,隐天蔽日,是城市的绿心,犹如巨大的“城市绿色之肺”,为城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
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按照功能分区,环布绿心四周。三江绕城奔流不息,拱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登高远望,只见“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这种独特的绿心环形生态型城市结构,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山水城市”的文化传统,形象地展示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与世界著名学者霍华德城乡融合的“田园城市”理论不谋而合。
乐山城市发展模式,赢得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的青睐,1994年,经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向联合国推荐,这一成果获得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旅游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是世界著名的景观,与峨眉山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地处凌云山中部,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唐朝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2011年,乐山大佛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东方佛都
东方佛都座在乐山市1公里外的凌云山后,与乐山大佛、乌龙寺、麻浩崖墓等名胜连成,系仿古石刻佛像主题公园,集宗教艺术、雕刻艺术、园林艺术为一体,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凌云河畔和大佛湾内,中外名佛汇聚,或露或隐,或坐或立,组成一个庞大佛雕塑像群。精品陈列馆内重塑我国散落异国他乡的佛像珍品36尊。佛像选用汉白玉、铜铸、彩塑、石刻等不同材质复制,供列于一排排石座之上,精美绝伦。馆内四壁为浮雕画廊,菩萨、金刚、飞天、力士、游龙、飞凤、舞妓等图案,记载着佛的教义和传说。
东方佛都1994年落成开馆,占地面积近四百亩,内外佛教艺术珍品仿制大小佛像三千多尊,气势恢宏,巍为壮观。现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3000余尊,均为四川美院教授们的群雕,既传承了几千年来传统佛文化的神韵,又注重了现代雕塑造型的完美,留下了现代人摩崖造像的痕迹。
东方佛都大门用褚红条石砌建,广阔方正的门额上书“东方佛都”四字,为著名艺术大师刘开渠所题。门洞间四尊高5米的敦煌菩萨浮雕,形象端丽丰美,门廊西侧古印度风格的佛教故事浅浮雕神韵飘然,墙后六座小乘教缅甸式佛塔与之烘托,别具一格,肃穆庄严。举目望去,一尊共达170多米长的卧佛横亘山腰,头南足北,满山自然植被象征袈裟掩盖佛像。
东坡楼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坐落在大佛头部后的栖鸾峰上,为木质两重楼房,从东北向西南,它始建于宋,原名“载酒堂”。东坡楼原为明末奸臣魏忠贤的祀祠,后人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而改今名。
传说苏东坡曾在此读书,东海龙王知道后,让三太子求教于他,并借给他一块菜园地,约定五更时归还。而这块菜园地就是现今的乐山城,所以,乐山城以前是不打五更的。大佛脚下现存有一石洞,与河水相通,传说就是龙王三太子求教于苏东坡时出入的通道。
楼正面“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两侧的墙壁上,有清代道光年间所刻苏东坡画的梅菊四幅,以及苏东坡戴笠著屐的画像。楼底层正中有新塑东坡坐像一尊,气宇轩昂,雍容大度。
苏轼为乐山附近的眉山人,宋时曾在乐山读书,后人出于对东坡先生的景仰,便在此塑以诗人的塑像。楼前的洗墨池,相传为苏轼的洗砚之处。乐山特产一种其色深浓的鲤鱼,传说是因食用了东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为“东坡墨鱼”。
东坡楼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喜一游的地方,到此面对丹山碧水,不免诗性大发,故诗文题刻极盛,其中尤以楹联最为胜出。如: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何绍基)
嬉笑怒骂皆文章,问当年所读何书,笔底江山助磅礴;城郭人民几代谢,胜地此清游载酒,楼前风月自春秋。
凌云山古摩崖石刻
拥有集凤、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去、就日、兑悦、祝融九座山峰的凌云山,又叫“九顶品”,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人称“上朝峨嵋,下朝九顶”。留下了许多诗文和摩崖石刻。苍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间,承受处可见笔走龙蛇、意趣无穷的书法精品。大佛景区门内的“凌云义渡”四字记载了当年古渡义务服务的历史,大字旁还有小字注明“不收钱”,可见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风,颇令后人深思。“龙湫”之上的“龙”,长约3米,笔意连贯,大气浑成,人称“一笔龙”。此外,凌云栈道旁有今人题刻十余处,与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无限的文采风流。
凌云寺
凌云铁寺门外有一副极具气势的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切景切事,大气磅礴,实为海内不可多得的杰作。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后废毁,今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重建,其中绝大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大雄宝殿,入有三尊大佛,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佛;佛家讲 轮回,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来世)。其左殿的方丈室已被改建为楠楼宾馆,有兴趣到寺内一住的游客可以就近欣赏佛门景观。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森,盛夏季节,清荫宜人。
灵宝塔
凌云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还因山有集凤、栖鸾、灵宝、丹葭、拥翠、望去、就日、交兑、祝融九峰,而名为九顶山。灵宝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上。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史载灵宝塔始建于宋代,从形制风格看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心密檐式砖塔,中空,内实为5层,高约38米。自塔门入内,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顶。五层楼内均有佛龛,内设佛像。游客合顶眺望,可尽览嘉州风光。
乌尤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
乌尤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正觉寺),北宋年间始改今名,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寺庙。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寺内建筑依山取势,高下相间,布局巧妙。山门两侧集杜甫和苏轼的诗句而撰成一副对联:“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去涛堆。”寺内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殿、罗汉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内释,文殊、普贤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巾金,是1930年重修大殿时从杭州运回的。乌尤寺罗汉堂塑有五百罗汉,为“文革”后所重塑,形神各异。乌尤寺各处还多名人题咏,其中尤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钟鼓亭璧所嵌石碑上的《船若心经》书刻俱佳,为书法极品。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在《嘉定舟中》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谖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迭,一山奇处一停桡。”将乐山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麻浩崖墓
麻浩是岷江边的一处地名,在四川话里,“浩”常指江面较宽,江流较缓的地方。麻浩就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溢洪道一侧,距凌云山后门不远,是往返于乌尤寺和大佛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红色砂岩凿成,洞内宽敞,有的深达数十米,多为东汉年间所凿,是古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乐山的东汉墓广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难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一带数量既多,分布又相对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纵横500多米的范围内,墓穴多达数百座,重重叠叠 ,密如蜂房。现已建成“汉崖墓博物馆”,集中了从乐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距麻浩汉崖墓博物馆不足100米处,就是很有特色的麻浩渔村。这座渔村建筑别致,整体呈船形。街道中间有座阁楼,形体仿佛船上的驾驶室。游人到此可小憩片刻,品尝河鲜。附近隹有若干户渔民,日日在江中打鱼。渔村东门正对的江面上渔船三两,别具画意。
巨型天然睡佛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这尊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组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祥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最为惟妙惟肖的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景云亭如“睫毛”,其余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富有神采的发髻、鼻梁、双唇和下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栖鸾、集凤两峰为巨佛宽广的“佛胸”,灵宝峰是其浑圆和健美的“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犹如天造地设,毫无人工刀迹斧痕。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间“圣人出于腋下”之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 ,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人悟出,却是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约半个月后洗印出来后,才忽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佛家的“机缘”要义。游人可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还有潘鸿忠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嘉州古城墙
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嘉州筑城,始于北周。城临大江,号为"江城"。宋代可能已为石城。明代古城屡遭大渡河冲刷,逐步北移。正德年间,重筑东南两段临水城墙,嘉靖年间,续建西、北两段城墙。石城周1700丈,有城门10座:三江门(清代名会江门)、觐阳门(清代名涵春门)、定波门(清代名福泉门)、北上门(清代名迎恩门)、瞻峨门、来薰门、望洋门、育贤门、崇明门(清代名拱辰门)、丽正门,门各有楼。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加固,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水冲毁南城200余丈。后修复,古城平面则变成不规则的袋形,并保留至今。咸丰十年(1860),增修外城,沿岷江岸西转接内城北段。有城门17座:得胜门、嘉乐门、兴发街门、承宣桥门、平江门、人和门、大码头门、二码头门、三码头门、水星门、福泉门、太平门、涵春门、天禄门、紫气门、凌云门、安澜门。现嘉州古城墙保存较好,内城墙约存3500米,高5.3~25米,顶宽3.5米。城门有丽正门、会江门、拱辰门、望洋门、来薰门、育贤门等,均用红砂石砌筑。丽正门俗名铁牛门,石砌门作前后左右四出门洞,四门券交汇于穹心一点称"十字交叉拱",在古建筑史上的价值颇高。外城墙现存600米,高5~6.2米,顶宽约3米。城门有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街门。城墙和城门均作上砖下石的结构。古城墙上及旁侧,历代修筑楼阁极多。会江门之荔枝楼、东城之澄江楼均为唐宋名楼,已不存。城西南碧津楼始建于宋,今存清代建筑。城北墙上有龙神祠,为纪念隋嘉州太守赵昱的祠庙,现存为清代所建的重楼歇山顶建筑。城西北有万寿观、文庙、叮咚井,建筑年代或明或清,规模宏大,是古城的核心区。
嘉州嘉定坊
位于乐山大佛景区旁的嘉定坊有嘉州版“清明上河图”和乐山“宽窄巷子”之称,嘉定坊古街的华丽亮相,千年繁盛嘉定重现乐山。古街全长500余米,设有茶坊、酒楼、酒吧、戏台等娱乐商业场所,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风味小吃和工艺品、土特产展销为一体。其功能区有:嘉定古坊、青衣里、望月堂、九龙滩。在深厚的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古嘉州”的历史文化风韵。嘉定坊的建成,不仅能让市民和游客体味千年古嘉州的韵味,更成为串起乐山大佛景区和乐山老城区的一条纽带。
嘉州绿心公园
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的城区绿心,拥有9.8平方公里,与荷兰鹿特丹同时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其功能景观有:海棠香国、冬翠傲霜、春华灿烂、荷风夏影、秋韵飘香、热带风情、柳依堤影、岩山凝翠、十花叠海、丽林情深、专家风采、科普广场。“一轴两翼,四节点”为: 春天大道和森林氧吧;花海世界、香樟情怀、秋天童话、城市韵律。主要观景平台:白崖山公园、植物园。内部景点:竹溪景城、绿心湖。标志景点:绿心阁。
三龟九顶城
位于乐山城东1公里处三龟山、东岩山和九顶山(即凌云山)上,由三龟城和九顶城组成。建于南宋末年,为四川南宋抗元山城之一。三龟城现有城墙两段,北段筑于龟山山脊上,由东向西,直达岷江河岸,全长约400米。东段筑于龟山西南侧,经东岩东侧沿山嘴到篦子街,残长约300米。城西临岷江,以崖为墙。城内北部有圆形炮台一座,现名炮台山。周砌红砂条石,有磴道可上台顶。九顶城现存城墙三段:北段从灵宝塔北经望云峰北侧到望云峰西侧,全长约350米;东段始于就日峰北侧,经峰东侧到峰南,全长约300米;南段始于拥翠峰东侧,经峰南、丹霞峰,到祝融峰西南上,全长约850米。城内现存炮台三座,祝融峰西南一座保存较好,圆形,红砂石筑成,与登山道相连。九顶城西临岷江,未筑城墙。三龟九顶城与嘉定城隔江相望。在宋元战争中形成犄角之势,控制岷江水路,起到了军事要隘的作用。
峨眉山风景区
峨眉山位于乐山市境内,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79.3米,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其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为峨眉四大奇观,山上多佛教寺庙,为著名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峨眉山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华藏寺),佛事频繁。
金顶祥光
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首“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精华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
日出:在海拔3079.3米的峨眉山金顶,居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颜色由桔红变成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悬在天边。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
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冉冉升起,苍茫的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缓缓地铺展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涯无边。山风乍起时,云海四处飘移,群峰众岭变成云海中的座座小岛;云海聚拢过来时,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十分雄伟。云海忽而疾驰、翻滚,忽而飘逸、舒展,似天马行空,似大海扬波,似雪球滚地。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又徐徐散落下来,瞬息化做淡淡的缕缕游云。此种蘑菇云却极难见到。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佛光: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若有人背对着太阳,站在巍峨的金顶上,让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的雾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并且影随人动、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佛光”。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各人只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环笼罩,如此奇景,四海五洲,绝无仅有,既心感身受,又虚无缥缈,非海市蜃楼,乃人间仙境,十分神奇,非常玄妙,这种“佛光”又称“峨眉宝光”。佛光是光的一种自然现象,因阳光照射云雾表面而形成。佛光每年平均出现70余次,在下午2--4点钟出现较多。
圣灯:“圣灯”又名“佛灯”,在金顶无月的黑夜,“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形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被人们称为“万盏明灯朝普贤”。“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对此有不同解释:多数认为是山谷的磷火;另一种解释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当空气达到一定湿度时便会发光。
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原名“会宗堂”,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
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还有新建的亭台楼榭和精巧雅致的花园。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造的高2.4米的巨型瓷佛;二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三是高7米、四周铸刻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全文的14层“华严铜塔”。
铜塔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首屈一指。
万年寺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改名为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
历史上有许多达官显贵以及文人骚客(如李白)常来于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德、陈毅、贺龙三大元帅在工作之隙,先后来到万年寺赏兰品茗。著名的峨眉山“竹叶青”茶叶就是由寺僧创制,陈毅元帅在寺中取名的。目前,寺院还有茶山约20亩。
无梁砖殿: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 其设计思想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无梁砖殿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
白水秋风: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秋高气爽之时,寺外红叶,迎秋放飞;白水池中,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踞观心岭下,门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笋、钵孟诸峰,海拔1020米,因供奉普贤铜像驰名,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
万年寺的寺院布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东,依次为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全寺除砖殿为砖石穹隆顶外,其余均为木结构。
万年寺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佛教文物十分丰富。寺内的珍藏文物品位极高,如佛像、“佛门三宝”(贝叶经、佛牙、御印)、法器、书画、匾对、寺院建筑、寺院装饰等等。
普贤铜像位于万年寺无梁砖殿内,系北宋宋太宗遣使铸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7.85米,重62吨。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堪称稀世国宝。壁龛列小佛三千,与普贤骑象像,构成了普贤集弟子讲经说法的宏大场面。顶上飞天图案,人物体态轻盈,舞姿婀娜。
清音阁
在清音阁,可以看到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与新十景之一的清音平湖。清音阁踞牛心岭下,海拔710米,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左通洪椿坪、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过去为上山朝拜、观光比经之地。寺庙虽小,地势险要,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
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染。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中部,是丹檐红柱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坐在亭子里,眼前是山谷涧流,耳边是轰鸣水声,身边还有蜜蜂和蝴蝶,不经意地在你身边翩然。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即牛心石)。山水相连,红绿对比,奇花异草吐露芬芳,林间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楼阁若隐若现,难怪有人称清音阁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明朝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
华藏寺
金顶华藏寺位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三重殿堂。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华藏寺”金匾,两侧是“万德庄严”(觉光法师题)和“愿海庄严”(竺摩法师题)横匾。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通高2.9米,背后是韦驮铜像,通高2.6米。殿内还有三足铜鼎和明万历年间峨眉山金顶风光铜碑等文物。弥勒殿两侧是客堂,并有通廊依山连接大雄宝殿,构成一四合天井。天井正中放置着一口铜鼎,高达5米,四周各放一尊铁鼎,1.6米至1.7米高。
大雄宝殿殿门正中是黑底金字的“大雄宝殿”匾额,两侧有“愿王圣地”、“灵山一会”、“银色世界”、“梵宇重光”等匾,都是1990年开光时隆莲、宽霖、真禅等赠。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内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
最高层是普贤殿,即金殿、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也称作“金顶铜殿”,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妙峰禅师请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宽4.8米,深4.3米,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棕锁窗,通体皆用铜件焊成。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光闪闪,迢耀百里,固名金顶。铜殿内置普贤骑象铜像,高5米多,两旁陈列24尊铜佛,现规模仅次于万年寺。门枋阴刻“云栈剑阁”和“峨眉山道全图”,四周铜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万尊。在铜殿外还树有铜塔和铜碑。有趣的是,一般寺庙的大门都是朝南的,唯独峨眉山的都朝东,金顶的铜殿,却又例外的朝西,这也可算是峨眉山的独特之处了。据说从前西藏来的信徒只礼拜金顶,因为释迦牟尼的故乡在西域。该殿不幸在清代烧毁。殿门的匾额有“金顶”、“行愿无尽”、“普贤愿海”、“华藏庄严”等,为赵朴初、本换、明肠等题写。殿门两侧有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题写的对联:
华藏长子,七处九会,辅助毗卢阐大教;
金顶真人,四方八面,来朝遍吉出迷津。
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四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殿内还有铜鼎等物。
登金顶,是所有游人香客游览峨眉、朝拜普贤的最大愿望。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烧香敬佛,流连于神的世界,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日出、云海、佛光和神灯。
金顶华藏寺海拔3千多米,气候严寒,生活在这里的僧人们要克服生活、气候等诸多方面困难。金顶重建以来,僧人们常年居住在这里,精心守护着佛寺,并逐年进行维修,创造条件,热情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为建设峨眉山佛教寺院、发展峨眉山旅游事业作出了贡献。
洪椿坪
洪椿晓雨: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寺院山抱林拥,空气清新,每当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的“雨”洒向庭院,四周林中更是蒙蒙一片,并有渐渐“雨声”,此谓“洪椿晓雨”。这“晓雨”,似雨非雨,如雾非雾,游者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晓雨”润湿,但抚摸衣装,丝毫没有被雨水浸湿的痕迹,却顿感清凉和舒适。
双百字联:为民国冯庆樾所作,上联描绘寺周奇妙景色,下联概述佛教的传继源流以及寺僧的无量功德,文词隽永,对仗工整,为全国最长联文之一,可与昆明大观楼百字联美。
木刻千佛莲灯:制作于民国时期,该灯通高2米,直径1.2米,七龙绕柱,镂雕精细,剔透玲珑,巧夺天工,为全山珍贵佛教文物之一。 以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座落在中山群峰环抱之中,海拔高度1120米。林深、庙静、水清、气朗,是山中避暑胜地。
现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
洪椿坪晋时为印度宝掌和尚结茅处,宋代建寺,名千佛庵。明初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后又历经了数次整修。因寺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故称洪椿坪。寺外现存洪椿古树二棵,门前一棵是移栽的枯木桩头,坎下一棵枝叶繁茂,后来又移植了小洪椿数棵。
洪椿晓雨的成因——雨后林中地面湿度较大,水气不易散去,一到晚上空气变冷变重,沿山坡下流,把较暖较湿的空气抬升上去,湿度超过饱和,便会凝结成雨,但因规模不大,所以只能形成如雾如烟的小雨。
伏虎寺
伏虎寺深藏于茂密的丛林之中。清代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株,称“布金林”。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功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称(由于独特的环境,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举办的峨眉军训团将校班,和躲避战火而迁出的四川大学文学院、法学院就曾设立在此)。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峨眉山三大园林之一“布金林”、中国铜塔之最“华严塔”和全山最大的“罗汉堂”。 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禅林”,亦称伏虎寺,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伏虎寺得名,一说寺院附近山中有虎伤人,寺僧士性在此建“尊胜幢”镇之,改名伏虎寺。一说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
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之上,为普贤殿,供奉普贤金身。最上一殿供三尊大佛,金身辉煌,法相庄严。虽为三身,实乃一佛。大雄宝殿左侧,有华严铜塔亭,亭内有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宝塔,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内外镌刻着《华严经》文。华严宝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大雄宝殿左后侧山崖上,为全山最大的罗汉堂。
神奇的是,寺中几处殿宇虽然被参天古森所覆盖,屋顶却终年不见一片落叶,因此清康熙皇帝曾经题赐匾额“离垢园”。形成这一罕见景色的原因,据说是特定的地势——寺居山阿之中,山风浩荡,自然清除了屋顶落叶。
雷洞坪
雷洞烟云:峨眉山高寒地带一大气象景观。宿雨初霁,迷蒙的烟云从巨壑中袅袅升起,随着不定的山风恣意摇荡,幻变着千种风情。传说此地只能静观,绝不能高声嬉笑,否则会触怒雷神,雷会从岩下霹雳而起。唐宋时名雷神祠,明为雷神殿。清乾隆年间重建,更名雷洞坪。
雷洞坪岩下相传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旧时遇天旱,乡民往往来这里求雨。寺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段山路是峨眉高山杜鹃的集中区。初夏时节,姹紫嫣红,最为奇丽。雷洞坪下的一株树龄450岁的“美容杜鹃”,树高13米,胸径2.7米,可称为“杜鹃皇后”。自古以来,僧人非常注重保护杜鹃花,劝说香客、游人不要摘花。现在,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杜鹃花保护区。
峨眉山温泉度假区
峨眉山温泉度假区是经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5万平方千米,位于峨眉山东麓的峨秀湖畔,地处峨眉山风景区。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巍峨磅礴,层峦叠嶂,沟深壑暗,绿荫繁茂,云雾缭绕,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九老仙府、像池月夜、灵岩叠翠、大坪霁雪、金顶祥光十大胜景,有佛光、云海、日出、圣灯四大自然奇观。该度假区以天然医疗热矿泉与秀丽的峨秀湖滨水资源为主体,建成一个以“温泉文化”为主题。建有温泉宾馆、温泉度假公寓、水上运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环湖公园等旅游项目设施,成为一处集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健康疗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度假新景区。 峨眉山温泉是具有5000多年矿化龄的天然优质温泉,源于地心2000多米深处,现在已经通过8千米的防腐保温管道输送抵达至乡都。温泉的矿化度适中,水质清澈,富含偏硼酸、偏硅酸和硫化氢、氟、锶、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尤其是温泉中所含的镭极为稀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对人体神经系统疾病与内分泌系统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因此温泉中的镭被称为是“峨眉山温泉的灵魂”。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后,峨眉山温泉被科学地命名为:“含偏硼酸、偏硅酸的硫化氢、氨、锶、镭的医疗热矿泉”。交通:峨眉山距成都l20千米,每天有旅游专列经停。峨眉山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不足l小时车程,距在建的乐山旅游机场30千米。
峨眉山大佛禅院
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大佛禅院山门东开,十大殿十一个天井,由东向西井然有序。 大佛禅院坐西向东,整体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大光明楼药师殿坐南朝北,面向市区佛光南路,为大佛禅院引门,明清式城楼建筑,是禅院的北面入口。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140多间禅房,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证、佛学研究、弘法利生等于一体的无上道场。
沙湾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出生于乐山西南36公里处沙湾区,沫若二字,得之于故乡两条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经沙湾的大渡河,若水则是家乡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当然与自己的性格有联系,“智者乐水”,诗人郭沫若无疑是聪慧过人的。郭沫若旧居坐落在沙湾老街中段,为一座四进穿斗的结构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旧居最早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最外侧是两间经商的匍面,入内则分别有郭沫若父母,兄长的往室。还有一间则是郭沫若1912年结婚时的住房,郭沫若婚后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后奔父丧才回家。后面是郭家的私塾——“绥山山馆”。
沙湾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美女峰又名三峨山,系峨眉山脉的第三峰,与峨眉山同为姊妹山,曾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睡美人”。美女峰地处乐山市沙湾区城南6公里处,是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处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美女峰森林公园的腹心部位,最高海拔2027米,因形似一美女仰卧,故名美女峰。美女峰以石林著称,在方圆10k㎡范围,石林由飞泉、蔓径、盆景、竹林、迷景、万佛寺、俑林、石门、莲花峰、石林街、撕栎包、溶洞、百花园、舍身崖、金字峰15个景点组成。景区内石峰石笋如兽似神,似动犹静,形态万千;石盆景藤缠石、树夹石,石树争辉,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石豹、石猴、石象、沫水神女、长袖观音、仙女列队、美女舒袖、雪莲初绽等自然景观。是西南地区独具魅力的天然公园。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五通桥
乐山城南25公里处的茫溪河与涌斯江汇流处,有一座波光潋滟,风景秀丽的小城,这就是素有“小西湖”之称的乐山五通桥。五通桥由竹根滩、四望关、青龙嘴三部分组成,隔水相望,水面约20万平方米,光边生长着许多枝叶繁茂的古榕。游人小憩江边,只见到处倒影如画。清代诗人地嗣源泉曾题诗赞美这里的迷人风光:“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灯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 诗人李准在五通桥旅游后,更是留下诗篇赞叹“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装淡抹胜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桫椤峡谷位于五通桥区西坝镇,因谷内连片生长着5万多株桫椤而得名。桫椤与恐龙同代,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五通桥的水上运动十分普及,是全国有名的游泳之乡。每年端午节,这里都要举行赛龙舟、抢鸭子等场面热烈、极富喜庆气氛的活动。
罗城古镇
犍为罗城的建筑布局极为独特,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筑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传明崇祯年间,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当地民众苦于缺水,生活极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几句“罗城旱码头,衣冠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当地人居然也认定改造建筑是解决缺水难题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捐资修建,其结果就是这座举世罕见的小镇。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涛中的甲板;街中戏楼高耸,如高扬的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同航船的船舱。街道两侧各有一排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荫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称“船厅街”。罗城的建筑布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就在墨尔本依罗城的风格建成一座“中国旅游卫星城”。
川西竹海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沐川县永福镇境内有着一片丹霞地貌的自然风景区,取名川西竹海,南宋时建有军事要塞,清代中期是土纸集中生产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成为四川造纸原料基地,山顶有截断瀑布溪流筑堤而成的小湖,长约200米,宽约20米。 同时“竹海”常年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美誉。景区山峦错落有致,沟壑纵横,林竹面积约2.4万k㎡,浩浩荡荡,绿浪接天。平均海拔45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长有观音莲座蕨、桫椤、贞楠树、相思树等珍贵植物,锦鸡、竹鸡、岩蛙、琴蛙、竹牛等珍贵动物栖息于竹海中,是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除一望无际的竹海之外,可供观赏的景点还有箫洞飞虹、白岩寨、桃园新村、观音岩、五里横、千岛湖、鸳鸯湖、鸟栖岩等。穿过长约500米的岩石隧道水月洞,到达桃园新村,可观赏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相似景观。村庄内造纸作坊原始古朴,梯田层次分明,对面山崖为丹霞地貌,在翠竹掩映下,生动秀美。身临其境,使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夹江千佛岩
千佛岩景区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风景如画,依山傍水,被称作“青衣绝佳处”。大观山和依凤岗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两山对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像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显示了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除摩崖造像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历代题刻。
千佛岩景区除造型各异的佛像和万咏岩外,还有多处名胜古迹:秦汉栈道、汉墓古穴、铁石关镒、点将台、灵泉古渡、龙脑奇石、月浪石屋、雨花池、灵崖洞、佩玉泉,以及西城楼、水云阁、揽胜亭、观澜亭、云门、万象亭、聚贤桥等。
千佛岩景区内,还有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这是全国十大专业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夹江悠久的造纸历史。
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金口大峡谷,西起乌斯河东至金口河,地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它全长约30公里,谷宽不足200米,谷深却达2600米。峡谷两岸奇峰突起,危岩耸立,构成各种象形景观,似人似兽,栩栩如生、重重叠叠的山峦上,绿树成荫,飞瀑跌宕,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形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自然情韵雅致不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黑竹沟”为汉人定的名,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川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称为“中国百慕大”。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黑竹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288米,最低点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在沟内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余处高山海子,水面面积最大的约200亩,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优美的风光,沟内大大小小的奇瀑深潭不胜枚举,深谷里且沟壑纵横交错,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野花飘香。季节差异的山地气候景观,冬季在公园海拔2200米以上,积雪履盖,千姿百态的雪凇、雾凇、冰挂、冰凌等,构成了冬季景观一绝。珍禽野兽出没林间,奇异的山峰,岩洞比比皆是,沟里时烟云腾起,雾气缭绕,寂静的山林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黑竹沟所处的纬度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这是探险家称为的“死亡纬度线”,黑竹沟的最高峰——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个神奇无比的梦幻世界,成为一座以假乱真的耀眼金山。
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
特色美食
乐山饮食风味与四川其它地方同样以其麻辣味闻名于世,有“食在四川,味在嘉州”之美誉,浓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种类繁多。乐山小吃久负盛名,许多成都名小吃均源于乐山。数得上来的乐山美食有西坝豆腐、苏稽跷脚牛肉、苏稽香油米花糖、牛华麻辣烫、甜皮鸭、钵钵鸡、豆腐脑、乐山烧烤、黄焖鸡、排骨面、腊肉粽子、砂锅、凉粉、白宰鸡、来凤鱼、跳水兔、烧麦、蒸笼牛肉肥肠夹饼、豆腐干夹萝卜丝等。
西坝豆腐
为四川3大豆腐之一,原来全是由处女点出来作的豆腐,男人不可进厨房,可以作出200多个菜式。推荐到乐山港,有很多家。
乐山市“‘西坝’豆腐 ”是吃在乐山的头条招牌菜,乐山港几家西霸豆腐店都做得不错,满满一桌品种繁多、色泽芬芳诱人的豆腐宴令人得以体味豆腐的多种形式组合,咸黄豆腐、灯笼豆腐等也确实值得尝试。如灯笼豆腐,系豆腐小方块,里包馅,炸至金黄后浇汁,外脆里嫩馅鲜,集多种食物的口感于一体。
乐山甜皮鸭
乐山甜皮鸭好处在于皮,或脆甜,或肥厚,附以细嫩的里肉,口感不输北京烤鸭,乐山新村影院对面、彭山路的两家尤其好。
翘脚牛肉
跷脚牛肉是乐山市苏稽镇的土快餐,跷脚牛肉是把牛身上那些各式牛杂全都洗净,如牛舌,牛肝,牛耳,牛肺,牛心,牛肚,牛肠,牛百叶,牛筋,牛腩,牛脑,牛骨等,切成碎片,比如说牛肝一块,它最大长和宽都不能超过二指宽,全都要切成薄片,不能够太薄,也不能太厚,就是在二毫米左右,跷脚牛肉店内都会有一个很大的锅,里面放了五、六个簸箕,锅内放上大料,牛的这些部位分类放入每个簸箕里,翻滚几次就可以食用了。吃的时候蘸上干辣椒面,那个辣劲简直会让人终身难忘。内脏烫出来不是软绵绵的,带脆的感觉,汤更是超级鲜,一般吃跷脚牛肉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放碗烫牛肉的汤,撒上芹菜,香菜,喝一口,回味无穷。特别介绍:牛肚,火闪,花肠,牛舌,牛脑,脊髓,牛腰片,这几样烫出来都特好吃。
钵钵鸡
钵钵鸡的形式是鸡肉、鸡翅或海白菜、鸭肠、土豆、耦等各类素菜,切片串签,泡入盛有辣子、香油等各类调味料的盆钵,一毛钱一串,由于调味别致,吃时有辣油的微辣、芝麻的香、汤料的回甜、入口的丝丝凉意,钵钵鸡在乐山处处有卖,做得到好的却还是牛耳桥及奥兰多购物中心外的几家,闲坐于街边小摊的阳伞下,一钵钵钵鸡,一碗冰粉、凉虾,几张犍为薄饼,价廉物美、不矣快哉。
乐山的排骨面
乐山的排骨面与别处不同,其它地方汤料都是红烧排骨,且排骨上附着的肉实在有限得很。独乐山排骨面汤汁是以鸡蛋调豆粉裹肉排炸至三分熟后,再入锅慢炖。厚重的汤汁、熟烂的排骨佐以面条,回味无穷,常光顾的是乐山新村“阳光广场”旁的“潘六女上排骨面”,“一面排骨面加排,再要一份排骨”!
乐山黄焖鸡
系喜吃鸡的推荐菜品,鸡入锅与各类佐料高压焖制,它口感的厚重、香醇恰适于鸡肉的质感,加之香菜的甜香,尤适于口味重的食客。

乐山烧烤
有口皆杯,在成都肖家河见乐山“刘记烧烤”,每晚座无虚席。乐山旧大桥的徐烧烤一度鼎盛,后将总店开至成都。霄夜中,与烧烤同食的还有兔头,爆炒田螺、龙虾、脆肠等。卤兔头有五香与麻辣两味,讲究烂熟、香、味透。红利来宾馆后新开张“饮食一条街”有家店的兔头不错。张公桥“迪迪”旁新开“通霄乐”炒店,推出鸭头新品,尝后,觉无出其右者,爆炒肥肠、排骨外辣内嫩,亦是佳品,灯火阑珊时分,小店满座,自有小店的辉煌。
乐山活动
乐山地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以及风景地众多,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节庆活动也非常多,成为了乐山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瓦屋山杜鹃节
时间:4月至6月期间
瓦屋山被誉为“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和“中国鸽子花的故乡”,每年的4月至6月,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瓦屋山杜鹃节也会在这个时期举行,届时游客可以观赏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爱好摄影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啊。
彭祖寿星节
时间:农历九月
是彭山的特色节庆,是乐山的娱乐项目之一,届时当地会举行各色庆祝活动,游客们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当地土著的感觉。节庆的主要场所在彭祖山(仙女山)。
蔡侯会
时间:农历八月
夹江是著名的纸乡,纸坊众多。广大造纸艺人纪念蔡伦的功绩,奉他为祖师,家家供奉蔡伦神像。每年的农历八月,正是造纸工艺的闲暇时期,艺人们便聚集在一起,集资举办蔡侯会。如果蔡侯会的时候游客朋友刚好在,可以了解一下。
坐游船看大佛
到乐山,游览乐山大佛,乘坐游船是最佳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景观看乐山大佛。
大佛开放时间是:
旺季7:30-19:30(4.1-10.31)淡季8:00-18:00(11.1-3.31)
水上游览(游船):旺季7:30-18:30 淡季8:00-17:30(11.1-3.31)
张爷会
时间:农历四月初四
流行于夹江县一带。相传,农历四月初四是张飞的诞辰。每年的那一天,夹江的屠户们纷纷准备好祭品,前往张飞庙中祭祀叩拜,祈求来年平安,保佑生意兴隆。届时会有不少民俗活动,游客可以参观。
峨眉武术节
“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是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际性武术赛事,由中国武术协会、四川省体育局和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乐山市体育局承办。此项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2007年和2009年已成功举办两届,2011年将申办第三届。其规格高、阵容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是一项体育赛事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盛会。
峨眉武术起源。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广为人知的是“郭襄开创峨眉派”或“道姑开创峨眉派”。而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于铁成撰文《揭开峨眉武术神秘面纱》则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建炎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峨眉武术有“五花八叶”之说,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重庆等地,在峨眉武术发源地,四川乐山、峨眉山,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峨眉派武术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为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
乐山购物
乐山的特产不少,最有名的还是夹江豆腐乳、苏稽牌香油米糖和犍为的干姜,及青神竹编 黄姜 五通桥豆腐乳 夹江国画纸,这些在市区的超市都可以买到。
苏稽牌香油米糖
苏稽牌香油米糖的主要原料有糯米、花生仁、芝麻、化猪油、白糖,结块成型。香油米糖的颜色是黄色的,其特点是:营养丰富,酥脆化渣,香甜可口。
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品种丰富,工艺精美,历史悠久,是乐山地区知名的传统工艺品。当地的扇、器皿、屏风在内的多种产品都属于青神竹编,其中扇曾被列为贡品,称为“宫扇”。
黄姜
黄姜有两个俗名,一是火藤根,二是粉黄姜。乐山市所辖峨嵋、沐川、夹江、犍为境内有万亩黄姜生产基地,在213国道、成昆铁路附近分布,占地面积5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黄姜产区之一,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五通桥豆腐乳
五通桥豆腐乳,也称“五通桥毛霉豆腐乳”,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特产。得益于五通桥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产生的“中国五通桥毛霉”,五通桥豆腐乳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无穷,朱德、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冯玉祥、刘伯承等人都赞不绝口。2011年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夹江国画纸
夹江国画纸历史悠久,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定为贡纸、“文闱卷纸”。夹江书画纸,具有“油嫩、肌细、铁板(棉韧)、做手(整选)、洁白”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石堰村,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共同研制书画纸,提高了夹江书画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