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农村小学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由于缺少载体,容易虚化,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卓越成效。
1.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奠基各类人才的素质基础,其素质基础,除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要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品德、兴趣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为此,特提出素质教育质量要求:
1.1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基础素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在无自觉意识努力的条件下,做好每一件事。习惯又是一个长期训练、习得的过程,从小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学校要求学生具有四方面的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1.2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学校开设各门课程能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例如: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知识结构;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基本数学思维及运算知识能力;音乐学科要求具有基本的乐理知识,会试唱,掌握1-2件乐器等。对于全体学生强调基础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1.3多样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指学生的基本能力,并非学科能力,多样的能力包括一个学生应当具有自辩、自学、自练、自理能力等。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各项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4广泛的爱好。学生是否具有广泛的兴趣,是衡量其素质的 标准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为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做了铺垫,同时为发展特长、才干打下基础,对于小学学校而言,在培养学生爱好、兴趣的同时,注意发现好苗子,培养合乎学生个性特点的兴趣倾向,并科学的指导其处理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引导其兴趣分流。
1.5高尚的品德。这是素质教育结构的重要方面,既不仅要求学生在素质结构中有品德这一方面的内容,更要求素质品质是高尚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组织德育活动中注意全面性,习惯、品行、思想道德意识等方面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学校在德育教育训练时,应讲求质量,讲求效益。
2.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创新教育首先从素质教育出发,积极创建训练氛围,以情激情,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调动主体,使更多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不正确的师生位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并在适时适量的给予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体现素质教育,构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自觉,创造条件反复实践,在学习中树立榜样。各学科教师紧密结合,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突出训练重点,全面安排统一布置。做到家校配合,让学生家长了解有关要求,督促帮助学生,做到课内外一致,校内外一致。
3.优良的师资队伍和实施有效的各项活动
农村小学学校尤其要注重教师的自身素质,强化教师队伍,提高综合素质,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为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提倡课堂上要教育人,更注重学生在课外、校外的培养教育。为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求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教材,阅读相关书籍,组织各项活动,建立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意识。另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每年都组织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使学生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农村小学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在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把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做得更出色!
收稿日期: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