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 那个去图书馆看书要先洗手的“拾荒老汉”走了,遗产却震惊了世人

点击题目下方一起去旅行,一键关注我哦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 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吸引了许多人。


报道说,杭州图书馆十年坚持允许流浪者和拾荒者入馆读书,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杭图负责人称,“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


网友纷纷大赞杭图的“有爱”、“平等待人”、“人性化”……杭图也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而这篇报道,也让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看到他认真读报的样子,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就在上月18日,也就是整整一个月前,这位“拾荒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而这位“拾荒老人”背后的故事直到昨天才被揭开: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和证明。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的他,还要捡垃圾过日子,因为他把省下的钱捐给了寒门学子。


韦思浩老人捐赠票据


老人和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


这样的结对救助卡远不止一张

《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除了已经发黄的捐资助学凭证,还有很多受助孩子的来信。


受助孩子来信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 那个去图书馆看书要先洗手的“拾荒老汉”走了,遗产却震惊了世人

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韦思浩老人不仅帮助这些孩子,还一直关注他们的学习。


但这些受助的孩子或许至今都不知道韦老师的真实身份。因为他的捐助一直是匿名,在所有的凭证和信件中,没有“韦思浩”,而是被“魏丁兆”这个化名替代了。


韦思浩老人在捐助上从不吝啬,但对自己却极为苛刻。他住的房子是多年前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而房子里至今还是交付时的毛坯,没有任何装修,甚至连照明灯也是工地上的那种小灯管。房子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墙角还有几个塑料瓶。


在同事的回忆中,韦思浩老人在退休后曾找过校领导,表示想在学校设一个奖学金,资助有需要的学生。也许是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实现,老人就自己默默地去做。


“说实话,他对自己很苛刻,而且退休后一直捡垃圾,生活过得很清贫,我们一直以为他只是说说的。”

韦思浩老人的善举还不止于此,他在十几年前就决定要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



韦思浩老人遗体捐赠志愿表

直到韦老师离开,身边的人都感叹,退休后,有钱有房,他应该可以过得很好。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就是韦老师生前给大家的印象。


11月18号晚上六点,杭州城下着雨,老人打着一把伞,跟往常一样,一根竹竿挑着两个口袋拾荒,但就在过斑马线时,被一辆出租车撞上,当场昏迷,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这个月13号,虽然经过医院极力抢救,但老人多个器官衰竭,仍然没能挽回生命。


昨天上午,亲朋来到杭州殡仪馆,送老人最后一程。韦老师过得太清贫,走得太突然,以至于连一张可以做遗照的相片都没有。昨天的灵堂,只有一副挽联。但这位老人,已经在我们心里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


内容来源:善达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851/2106133491.html

更多阅读

眼中的念旧。 念旧的人就像个拾荒者

九型人格测2次出来了2号,仔细一想很多符合,自己讨厌的东西全中。想改怎么改。是不是应该身边的人全离去,只剩我自己只是怀念的片段。很多时候想想我对很多人做法都阴错阳差的使之受伤,自己还委屈。不知道自己爱谁,喜欢谁,别人对我的喜欢

《幸福的拾荒者》文 幸福的拾荒者在线阅读

序旦夕祸福拆线嘉兴遐想梦,可梦,非常梦怀念“冕”冕此刻,想起她生日快乐寻找过去我与何老师的故事歌者莫姓胡?柳暗花明被遗忘的角落食猪蹄秋意浓照镜子在流浪应无所住小白

边缘地带 (拾荒少年 影评) 拾荒少年影评分析镜头

这部作品触碰到了一个经济愈趋繁荣的正在迅速复兴的国家的一些阴暗的角落,一些人被甩到了边缘地带,逐渐地他们因为相似的谋生手段聚集到一起,靠着迅速膨胀的城镇产生的大量的废弃品里仅余的养分而存活。那里渐渐的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地

声明:《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 那个去图书馆看书要先洗手的“拾荒老汉”走了,遗产却震惊了世人》为网友和自甴很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