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文
彩陶纹样及其文化内涵
王育梅1
(1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靳林2
2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彩陶是中国保存最早的以彩绘纹样和立体造型相结合的工艺品,全面地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在工艺、立体造型、图纹等方面的成
就。绘制在彩陶上的纹饰所包含的信息不仅折射出创造者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能反映出人类内在的精神奥秘.具有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彩陶纹样文化图腾
Abstract:蹦nced
r叩reSent
the
potteryistlleearliest
art
in
order
to
preserve
paintedpatterf塔anddlree—dimensionalmodelofcombininghandicn在in
on
clli眦,itmny
info咖tionre乱c镍notonly出ecreato巧oftheirnlatcri面li、ril_lgcon出tiom,but
Key们rds:
painced
ori昏ndchinese
in
tlleproccss,three—dimeIlsiondsllape,pactem,ando出er
achievemenb.Drawing
alSo
the
painted
decontion洫由e
renectme
spirit
ofdlemysterieSof出einherendy
hu删1.
Po∞邓;ctlIcLl理;t0记m.
诞生。常见花纹为几何形纹饰,主体图案大多以圆点、直线、弧线、圆嘲、三角纹构成,其中二三角纹的使J玎贯穿始终;动物形纹饰有鱼纹、鸟纹,蛙纹和鲵包纹等,其中时代最早、频繁使用的图案就足鱼纹。
..
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鲜活的民间艺术没有人追究它最初的灵感究竟来自哪里,例如中围远古时期的彩陶。如果浣形状各
异、不刚形制的彩陶只足满足先民不同的生活需要的话,那么,
绘制在陶器表面的精美纹饰就成为文字产牛之前先民文明和智慧
的结晶。在数F年的发展演变中,彩陶纹饰无论复杂抽象,还足
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彩陶图案,一直延续使用到仰韶中期,时问长达千年之久。在仰韶中期之后的各支彩陶文化中,鱼纹就只是零星或偶尔出现了,不再作为主题图案。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纹,不仅延续时间长,还清楚地呈现fH由写实的自
朴实自然,丰富多样的图案无不精美绝伦,寓意无穷,是我们探索远古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把钥匙。彩陶纹饰虽然千姿百态,但构
成彩陶纹饰的基本元素大都为线条和几何体,它们通过不同的排
列、组合,形成了诡异多变的装饰效果。这既反映厂原始先民审
美观念演变发展的足迹,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形纹样演变为示意的几何形纹样的变化过程。早期龟纹,大多
数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常以细而匀的直线画出鱼纹,也有少馒的鱼纹被处理成黑色的影像。早期鱼纹多选取侧面,这足表现
在我固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最早含有彩陶的考古学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7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该文化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这一特大型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共有五
个文化层,延续时间大约有三f余年。其文化类型包括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和常山下层文化。大地湾文化特指该遗址的一期文
扁平状的鱼的最佳角度,还完整无遗地l田ji}{鱼的头、鳃、上鳍和
下鳍、身、尾等部分,反映出表现鱼的形象时求全的心理。经过

长期的演化,鱼的俩法逐渐程式化,造型愈来愈规整,鱼的各部分被概括成儿何形,表现手法十分简练概括。发展到半坡类碍J晚期,彩陶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变体纹样,鱼纹头部的变形程度最大。在鱼纹的各种变体样式中,最特殊的足将整个包纹分解成各个局部的纹样,用负的具有特征的某+‘部分示意性地表现鱼。半
化及其类型。大地湾遗址备文化层普遍发现彩陶,无疑,彩陶足大地湾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大地湾文化彩陶一般以红色为主要装饰色彩,在陶器的口沿或内譬饰以色彩,如在红色陶器的U
沿卜绘以紫红色宽带纹,有着色彩鲜明的装饰效果。在红彩还没有被发明之前,陶器一股均足素陶,在早期的索陶中我们发现有些陶器颈部有一剿剔刺纹或划线纹,另一些陶器U沿自.乳钉纹,这止匕陶器象母亲的乳房,乳钉纹在则非常象女性的乳头,它们都明显地带有母系社会中母性和生殖崇拜的痕迹。这样看来,最初的宽带纹也许就是对早期口沿乳头的替代,足彩陶纹饰的起源。
坡类犁晚期的彩陶图案中,还出现厂以两个以上的树川鱼纹的同
一部分重置而形成的双关纹,有的以两个鱼头共用一个鱼身,成为左右对称的鱼的变体纹样;有的分别以鱼的各部分演变成几何形花纹,再组合成几何形图案。甘肃秦安大地湾出1:的彩陶犬盆
上的鱼纹,堪称晚期鱼纹的典型样式,鱼头L二变得抽象,只突出
鱼嘴上颌和下颌,整个鱼纹成为上下对称的纹样。这唑由台J.纹经过分解和复合而成的几何图案,不以真实描绘鱼的形象为目的,乃足通过彩陶卜的鱼纹来表示一定的含义,彩陶上的鱼纹只是载
这一时期的彩陶,同后来发现的彩陶相比较,虽然数麓较少,质地t也显得比较粗疏、简单,但它是目前我陶发现的最早的彩
陶,它不仅足后来仰韶彩陶文化的源头,问时也足整个中国彩陶文化的渊薮,它ar以说基本}:确立了后来中固彩陶装饰色彩以红色为主、纹饰以某一形式为主义灵活多样的风格,无论足对后来中国彩陶文化的|冬I榘的造本!,还是对整个中国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产生J,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体。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就L三经有了抽象思维,懂得用一t角
形、菱形和圆形等几何图案。描绘自然界的鱼,这些原始简单的图案,折射f}{人类艺术创造思维发展的历程。
J出底沟类型的彩陶花纹以鸟纹为代表。早期鸟纹为写实的单独纹样,有侧面和止面的鸟纹,还有展翅的飞鸟纹,分别表现出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庙底沟类型晚期,还以变体的正面、
侧面吗纹和展翅毪鸟纹综合成么)制图点纹,以多变的图案格式突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考占学文化类型丰要是“仰韶文
破r对称的图案格式,用高度意向化的手法表现出匕呜的形象。
分布在巾原地区的大河村类型,彩陶图案也以鸟纹为主,但以长翼的变体多足呜纹和“s”形飞鸟纹为特点。变体多足鸟纹还常和太阳纹画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太阳和鸟寓合为一。的远古传说。如《山海给?大荒 东经》记载:“一f1方拿,一H方}}{,皆载f乌。”【2】大河村类型彩陶卜的呜和太阳相结合的花纹,也许是崇拜太阳而以呜为图腾的氏族徽纹存彩陶上的表现。汝州洪山膳遗址出十的彩陶缸上,绘着裁口的变体阳吗纹,鸟头K着尖喙,乌足生有四个爪指,腹部为嘲形的太阳,可视作鸟驮载太阳的原始的阳q图纹。在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片七,绘蔚姿态优美
化”。仰韶文化因在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
名。它足承袭“大地湾文化”等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发展而来的陶器时代最霞要的文化类型。由十分布区域广泛、绵延时fuJ久长,所以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其大致发展序列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曲十村类型,此外还有后岗类型、秦t寨类型、大河村类型等。在长达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彳i仪被
广泛地运用j.社会牛活的各个方面,而儿彩陶呈现为这一时期最
重要的文化表征,故学术界曾以“彩陶文化”或“彩陶时代”作为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命名。…
最早的彩陶仅仪足把【j沿的一周涂红,严格地讲.这不能称作图案。仰韶文化虽然不是最早的彩陶,tfi将纹饰|冬|案化却是
的侧面呜纹,呜的嘴张开者,作呜叫状:尾羽上翘,作展翅毪翔
状,在匕吗的上方有~大圆点为太阳纹,圆点之上为圆弧线。古
仰韶文化的先民们伟大的艺术创造,卉朴瓜精美的各类图案由此人心目中r人是圆的,太阳之上的圆弧线,正足尤穷无尽的苍穹。
万方数据
艺术与人文
由黄河彩陶纹样中升腾而起的阳鸟纹,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图案的经典纹样。
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但当时的原始人类,还没有总结出历法节气等有助于掌握农耕时令的规律,不过,每天的日出以及寒暑交替、季节变化都给了他们很多
启发,而鸟类特别是候鸟的飞翔迁徙,能准确地反映出时令的变化,这对从事农耕的远古先民来说,无疑是农事活动的重要信
率极低而义渴望获得更多劳动力的原始人来说,蛙类旺盛而又强
大的q:殖繁育能力对他们自.着尤法理解和不可消除的神秘,这极容易引起他们的惊讶和钦慕,因此也就必然地引发其生殖崇拜的
观念。
在作为彩陶文化萌芽兴起和陶器时代到来的甘陕交界处,
不仅发现了大量的早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有着大鼋的传说。属于甘肃东部渭河中游的天水地区,史书记载中称之为“羲皇故里”,这里至今仍然在民间有着大最的关于伏羲造八卦、女娲抟
士造人的传说。【31《说文》臼:
“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号,这就很自然地使我们的祖先将呜的活动规律和太阳联系在了一起,如此看来,彩陶纹饰中的鸟纹和太阳纹已不仅仪足单纯地
为了装饰和美观,而足具备一定的象征意义。
从女娲乃是整个母系氏族社会劳动女性形象汇合体这一。角度上
讲,正是女娲氏创造.r世界,创造了人类及其文明。H1从“造人”为“女媒”来看,女娲就是生殖、繁衍族类的祖先神。蛙图
这些彩陶.卜的色纹、鸟纹,经过千年的演进,反映出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象表现到意象表现、从依照摹拟到设计创造的发
展进程。
●一
腾是中国远古演进凝结成的表征符号,除r体现人类演化的一般
规律,更体现了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蛙纹在中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母题,除彩陶外,还出现在岩画、青铜器、帛画、画像石
马家窑文化足黄河L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乇要分布在甘肃
中南部地区,以陇两黄t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卜.游,西到河两
以及现代民间艺术的剪纸、刺绣等艺术载体中。它作为一种具有
神性的l冬|腾,演绎着中国文化中神性与人性的深刻含义。张自修先乍说:“由女娲图腾脱胎产生的蟾蛙题材在民『日】久经沧桑、历
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K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
日前,普遍认为马家窑文化经历了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延续发展的文化类型,从距今约5000年开始到距今约4000年结束,持
劫不火,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灵魂小断地在现代民间美术血肉之
躯中获得新,E,论其传统之悠久,生命力之顽强,影响之深广,
续时『Ⅱ】长达1000多年。彩陶的发达足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
我嘲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足最高的,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是罕见的。”悔。甘肃正宁县的刺绣耳枕巾,有
一件以腹部为人面而两边为蛙头的蛙人和甘肃出七的马厂类型的两端为蛙面的提梁红陶篮的形态颇为相似。可见这一地【xI的人们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认为人与万物组成了偕一的接体,人
彩陶纹饰继承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彩陶艺术风格.但表现更为
精细,形成了绚丽而义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脊峰造极的高度,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
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托寓,从而绵绵不绝地孕生出不火的生
命。
马家窑文化进入马厂时期后已呈衰退的态势。这时齐家文化开始勃然兴起,其领域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尤其是人量青铜器的出现预示了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更为灿烂的文明期,这也足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规律。
之冠,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
马家窑类型彩陶多为橙黄色,彩绘花纹大都为黑彩,最大特色是许多器物在u沿、外罐和丈口器的里面都绘有优美的纹饰。花纹中几何纹毛要为漩涡纹、水波纹、菱形纹、网纹、四大圆圈
纹。动物纹主要为蛙纹、蝌蚪纹和神人纹。蛙纹在仰韶文化半坡
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卜曾出现过,蛙的图像较为朴拙。马家窑类型彩陶纹样中的蛙纹较多,早期蛙纹粗壮有力,较为写实,造型弧圆,后期蛙纹的特征鲜明,夸张地表现了鼓n的蛙眼和阔大的嘴,身子被概括成圆形,身~卜饰网格纹线,成为左右对称的图案
中国的彩陶文化前后沿袭了长达数f年,历史学家把没有文
字记载历史的时代称为史前,而谁又能否认,彩陶虽然没有商接
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历史,却也在以它独特、夸张而抽象的纹饰,
悄悄传递着占老的文明信息。
纹样,蛙纹的装饰性增强。随之还出现了蛙纹的变体纹样,出现了奇特的无头蛙纹,仪自.躯干和作游动状的阴肢;还有形体加以省略的蛙纹,仅有叶状的身子和前后划动的肢爪,它们似乎与大
肚子蛙纹形象并没育直接的关系,但是,它们四肢的彤态却明显地像足蛙类动物,这些变形的蛙与人有相似之处,但与真实的人又颇为不同,这种纹样应是人格化的动物纹,是人和动物合为一体的神人纹。
参考文献
…林少雄:《洪荒燧影——甘肃彩陶的文化意蕴》【M1,兰州:甘肃
教育出版社.199H9年.
121陈成:《山海经译注》【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8年.
【3】李润强:《旷古逸史——关于伏羲、女娲、皇帝和西王母的传说》
D1,《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4期.
【4l许慎:《说文解字》lMl。上海:中华书局.1963年.
【5】张自修:《骊山?女娲风俗与关中民间美术》【Al,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陕西民间美术研究》【cI,西安:陕西人民羡术出版社,
1988年.
神人纹是半lIJ和马厂类型彩陶中最具特征性的纹饰,也有学者把神人纹称为蛙纹。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比较具体,有表现人形
整体的,也有只表现面部的。半山时期神人纹较为抽象,头部以圆圈代表,面部没有具体的五官,身体以宽带代表,口q肢多以两节折带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纹出现变异,头部变
大,无五官,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
数目不等的指爪。发展到马厂时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仅以局部的变体纹样表现,=J;!E整的神人纹已少见,大多以各种变体形式出现,代表头部的圆圈变得更大,有的将代表头部的圆圈省略,以罐口或壶u代表,在器物的上腹r郄只绘肢体,下肢由两节变为三节。到晚期头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从顺向曲折演变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仅将头部省略,连代表身体的宽带
作者简介
王育梅,(1978一),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汉语言写作课教学及研究。
靳林,(1979一)。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及美术研究。
也被省略,演变为肢爪纹,有的演变为三角折带纹。神人纹最后
演变为几何纹样。
蛙具有强大的生殖繁育能力,一夜便可孕育出成群的幼体。
绘制在彩陶上的蛙纹在形象E都十分强调蛙类浑圆的腹部,这实
际上是占代生殖崇拜的反映。对于因生产力低下,人的生育成活
万方数据
彩陶纹样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王育梅, 靳林王育梅(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靳林(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01)大众文艺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2008(10)
参考文献(5条)
1.张自修 骊山·女娲风俗与关中民间美术 1988
2.许慎 说文解字 1963
3.李润强 旷古逸史--关于伏羲、女娲、皇帝和西王母的传说 1994(04)
4.陈成 山海经译注 2008
5.林少雄 洪荒燧影--甘肃彩陶的文化意蕴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解析新石器时期彩陶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
2. 徐宾 浅谈彩陶纹样[期刊论文]-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1(6)
3. 滕飞.李颖 浅谈彩陶中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3)
4. 张洁玉.ZHANG Jie-yu 从彩陶纹-http://www.aIhUaU.com-样看几何化装饰风格的发展变化[期刊论文]-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
5. 宋玲.SONG Ling 论彩陶纹饰的符号化发展[期刊论文]-艺术百家2007,23(z2)
6. 张俊慧 客观环境下的主观意向表达--浅析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纹样[期刊论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
7. 李清凌.Li Qingling 彩陶与中华文化的起源[期刊论文]-丝绸之路2009(4)
8. 王巾 马家窑彩陶艺术中生殖崇拜观念的表现[期刊论文]-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1)
9. 刘萍.Liu Ping 工艺品的色彩设计[期刊论文]-福建艺术2007(2)
10. 闫慧 关于原始陶器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思考[期刊论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zwy200810073.aspx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