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嵌七彩 佳句味更浓
——七彩妙联艺术风格赏析
文/钟胜天

中华楹联,浩如烟海;楹联艺术,博大精深。她不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华夏文化的精萃。在茫茫联海中,更有些妙联佳句常令人过目难忘,尤其是那些令人拍案叫绝七彩楹联,每每茶余饭后欣赏她,总令我心旷神怡;每每工作之余琢磨她,总使我雅兴倍增,如今再细细品味其修辞风格,更觉韵味更浓。
排列组合出妙联
白含七色,赤橙黄绿青兰紫;
风推数象,雾雨雲露雪雹霜。
上联描绘彩虹,列举了七种颜色,下联介绍天气,以七种气象对之,全联排列奇巧,组合令人叫绝。
紫燕黄莺布谷;
红梅绿柳迎春。
此联字含四种颜色,上联叙三种益鸟,下联列三种植物。吟罢此联,一副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便立即呈现在眼前,这怎不叫人赏心悦目,陶醉其间呢?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栋,俨然玉殿金宫。
上联叙说砖瓦制作过程,下联描绘楼阁宏伟华丽,全联总共才三十个字,而联中含有颜色的字竟达十二个之多,且联语精练,贴切自然,实属难能可贵。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据传,这是一副君臣同乐的七彩妙联。某日,爱臣刘乘良陪乾隆下乡踏青来到江南水乡姜州。乾隆见禽欢鱼跃,风韵别致,不由得出一上联:“鹅黄鸭绿鸡冠紫”。众人一时无对,只好面面相觑。在不知不觉中,君臣一行来到了村头。这时,只见一只白鹭从一片小树林边飞过,刘乘良随即对出下联:“鹭白鸦青鹤顶红”。对此,乾隆当即称妙。
如今我们品味此联,深感当年人与自然之和谐,更佩服此联作者巧嵌七彩、妙笔生花之独到功夫。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副对联早已成为某些洗染店的专用对联。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安武装起义成功,起义军胜利占领黄安县城。这便是当地一老先生即兴撰写的一副贺联。上联深刻的表现了老百姓对“国军”害民的切齿之恨,下联则充分渲染了老先生对红军进城的欢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全联总共才三十六个字,竟用了十个描写颜色的专用字,且对仗工整准确,运用贴切自然,实属难得一见。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度八方,游冬历秋度春夏;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南朝北打东西。
四川省泸州白塔街有个黄铁匠,于是,有人以此为题,作了一副含有七种颜色和东南西北方位词的下联。据说,此联一直无人续对。此后,直到前些年黑龙江的王益三先生才在章回对联故事中用七个数词与春夏秋冬四季名词续对上联。此联用颜色、方位对数字、四时,不仅十分工稳,而且别具一格,饶有兴味。
巧用重言题绝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记载:关羽死后即被封神,且常常在玉泉山一带显圣护民。当地百姓为感其德,便在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此后即有人四时致祭。
上述对联便是关帝庙的一副知名门联。此联于工稳中见奇巧,妙就妙在联作者以色字、重言之技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概括与点评,尤其是联中“四赤”对“四青”,可谓精练、准确、全面,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初读此联,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一品味,便觉此联非同一般。上联前半部的孝子、山羊、雪山均为白,下联前半部的关公、战马(赤兔马)、赤壁均为红。因而上下联上半部均为隐含的色彩对。不仅如此,而且上下联下半部还分别连用三个“红”与“白”加以重叠,从而,使全联色彩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动人。
巧嵌美名作趣联
蓝天红日黄海绿波青岛美;
鹊语莺歌鹭飞凫跃雁荡幽。
这是一副以青岛和雁荡山为题材的风景趣联。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风景区之一,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因而常年游人如织。上联仅寥寥数字就把青岛独具一格的美景悉数囊括,更叫人佩服的是,联语中竟有将近一半巧嵌五彩,并以“美”字作结,真是美不胜收。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东南部,这里山奇水秀,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因山顶有湖,且湖中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山。下联以鹊、莺、鹭、凫、雁五禽对上联蓝、红、黄、绿、青五彩,且以“幽”字收尾,真乃妙不堪言。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赤耳银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据传,此联原来只有上联,尚缺下联。一日,任清时江南主考的周起渭游至碧波洞,见洞口右侧只贴有上联而无下联,当即便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此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联中巧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兔”、“青草池”之名,联语生动活泼,令人过目不忘。
黄天荡,黑风帕,青山英烈;
红梅阁,白蛇传,兰英思夫。
这是一副嵌名戏剧联。此联别出心裁的是,不仅妙含黄、黑、青、红、白、兰六色,巧嵌诸多戏名,而且仅以几个戏剧名就连缀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联语自然贴切,毫无堆砌之痕迹,确属罕见。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据传,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太守出对云: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小和尚答道: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下联以虞美人春夏秋三季的不同美姿对上联史君子早中晚三时的各异形态可谓极为工整,这其中白、红、紫、青、绿、黄六色在联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此联上下联下半句均为自对,这更为此联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借典叙事成巧联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民国初年北京某宅的一副门联。联中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渲染唐、宋、汉、晋四个朝代的四位名人。唐·翰林院学士李白,又号青莲居士,故称“学士青莲”;宋·尚书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誉为“红杏尚书”,故称“尚书红杏”;汉·中书郎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一种古琴的名称,故称“中郎绿绮”。晋·会嵇内史王羲之,写过《黄庭外景经》,故称“太史黄庭”。此联对仗工丽,寓意高雅,一望便知是文人雅士的府第。可见,对联浓缩传统文化之精,影响视听效果之深,是其他文体望尘莫及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舜日尧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为金陵明宫所题的一副名联。联中以借典之技巧,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然有溢美之嫌,但此联就象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四色点缀其中,倒也艳丽无比。
注:2009年11月,本文已在天津楹联学会举办的《渤海楹联网》全文发表;2010年4月10日,本文已在三门峡市《大河楹联报》第4期第2版全文发表;同年5月30日,本文又已在山东省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办的《楹联书法》总第10期(2010年第1期)全文发表。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