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太极掌第一套口令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 养生太极掌作用

  太极掌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是一项有益于身体的运动。勤练太极,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可以益寿延年,强身健体。今天小编就给您说说养生太极掌作用。


  太极掌之于养生的作用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遍上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口令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 养生太极掌作用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地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式子,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于“意动身随”;有利于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于“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于外,且能由外敛于内,功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着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越发越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WWW.aIhUaU.coM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的产生兴趣的过程。随着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意气运动的行气通经作用
  在王宗岳着《太极拳论》之前,该拳术的名称先后有:三世七、先天拳、长拳、小九天、后天拳。张三丰创内家拳术,以别于方外。因八门五步为拳术要诀,故名十三式、后称十三势。西安人王宗岳得其真传,名闻海内,着《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总势歌》等,建立了以《周易》太极、《黄帝内经》等古典哲学为太极拳的拳理武学体系,并命名为“太极拳”,给学习、修炼、研究太极拳及内家拳术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致使太极拳传世发展并演化出势态不同、风格回异的众多流派。[见太极拳之流源——下期更新上传]。
  虚无子通过对王宗岳的太极拳谱及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等太极拳经典拳论的学习,和四十多年太极拳锻炼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以意气运动为核心、内外兼修的太极拳锻炼方法——养生太极拳。
  “意气运动”的理论依据是《周易》太极、中医理论和《黄帝内经》的阴阳气化、经络气血理论。
  祖国医学古籍《内经》有:"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人之身外有形,身内有气,形与气相互依存,彼此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如失去平衡,则疾病生。
  人以形为体,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使全身组织系统、器官等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等活动。正常的气血运行,是维持人的功能并与外界环境保持适应的物质基础。
  意气运动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祛病健身。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应保持畅通无阻。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运动,练拳要练意,又要练气,先是意动,而后形动,即《行功心解》所说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养生太极拳要求心静、身正、体松、气匀。练拳要洗心涤虑,平心凝神,肢体放松,两脚站稳,两膝微屈,腰直身正,虚领顶劲,沉肩垂肘,虚腋舒指。练拳时姿势要端正自然;要学会放松,练拳时保持松柔;要用意识指挥动作配合呼吸。养生太极拳的呼吸是经过锻炼自然形成的逆腹式呼吸。练拳时要用意运气,使气贯注于形,内通五脏六腑,外动四肢百骸。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经络纵横交错,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荣营脏腑,濡润筋骨,活利关节,传导信息,调节体内各部功能等作用,与体外信息交感,传导能量,是“天人合一”的窗口。《灵枢、经脉》强调:“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能”。人求健康,首先要通经络。养生太极拳的动作与经络互为佐助。这是练太极拳的“要言妙道”。 经络的十二正经起着主导作用。身体通过十二正经的调整刺激,可以带动其它经脉,协调脏腑的功能,起着祛病强身的作用。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构成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十二经脉贯穿周身365个穴位,以穴位与外界沟通,使人体小宇宙与外界大宇宙融为一体,和谐统一共同运行。 七情太过,六邪侵袭,造成人的元气损伤,身体虚弱,百病众生。疾病反应在经络系统,使气血不畅,营养输送降低,阴阳失衡,虚实颠倒。久练养生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平秘阴阳,调整虚实,达到防病、治病和健身之目的。打通经脉还能增强经络功能,进行周身系统性的全方位调整,培补元气,达到健康长寿的境界。
  中医理论认为,气与神为无形之物,筋骨血脉为有形之舍,练有形为无形之佐,养无形为有形之辅,二者交顾,相生相济。练养生太极拳能培养元气,守中气,保正气,护肾气,养肝气,理肺气,升清气,降浊气,避邪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行于筋,串于膜,周身灵活,气至筋膜,筋与膜齐坚并固,阴阳协调平衡。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
  养生太极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疏通经络,内气充足,经络舒通,气血和畅,阴阳平衡,则生命力加强,百病不生。现代医学认为经络舒通,气血和畅,有促使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兴奋,发挥大脑潜力(养生学称“还精补脑”),起到开发智力的功能。
  养生太极拳一动一静,虚实变换,阴阳开合,练养兼顾,培养元气,涵养本源、众妙归根之妙用。 内气一元复始,丹田水火相济,人难老,健身效果无止境。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451/31798511159.html

更多阅读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音乐谁还有 第一套广播体操音乐

【我要问快报】王先生来电: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做做广播体操。广播体操不是都有音乐伴奏吗,我想请快报帮个忙,帮我们找一下那个年代广播体操的音乐,我想刻成光盘,有空做做操。那时候的体操就叫第一套广播体操。【快

李德印第一套52式太极功夫扇口令词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口令

第一段:1、开步抱扇(起势)----(过门)2、侧功举扇(斜飞势)----(卧似一张弓)3、虚步亮扇(白鹤亮翅)----(站似一棵松)4、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5、转身下刺(哪吒探海)----(走路一阵风)6、独立撩扇(金鸡独立)----(南拳和北腿)7、翻身劈扇(力劈华

声明:《养生太极掌第一套口令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 养生太极掌作用》为网友萤火虫不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