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社评:
七夕,还有多少纯粹的爱情值得追寻
今天是七夕,又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有谚语曰,“立秋收早稻,处暑雨似金。”一场雨洗去了炎热,又迎来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本是一件幸事,但这又是一个太容易被浪漫“绑架”的日子,各类商家早已瞄准今天,“爱情经济”迅速升温,不管你愿意与否,商家都有一个足够的理由,让你付出一笔“爱的代价”。
各种小礼品、纪念品销售火爆;玫瑰花、百合花等都已涨价;主题餐厅、电影院、蛋糕房等生意红火……商家无疑成为七夕节的最有力推手。在这个消费文化无孔不入的时代,传统节日被商业戾气包围、袭扰、裹挟。消费社会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亦在消解和重构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还有爱情观。

是否想过,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始终是我们所尊崇的爱情典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等一起,被我们铭记。他们的爱情经典被人们传颂了千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经典爱情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穿越时空,是因为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物质、距离、地位、身份……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纯爱”,在这个物欲泛滥的社会,纯粹的爱情愈来愈变得稀缺。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老谋子贩卖“纯爱”取得了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同名小说也备受热捧,首印80万册,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军队司令的儿子老三爱上了家庭成分不好的静秋,他们的爱情如此纯净,又如此的唯美,触及到了现代人的情感深处。
而在时下社会,爱情物质化、快餐化、娱乐化,“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相亲节目泛滥,观摩十几分钟就能牵手,闪婚闪离成时尚,爱情沦为消费品和娱乐品。如今的爱情有了门槛,有了起步价,《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7.3%的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超过4000元才适合谈恋爱;还有27.1%的人认为,男性月入万元以上才适合谈恋爱。
爱情已然被量化,房子、车子、票子,让现代人疲于奔波,更让现代人迷失。《蜗居》、《裸婚时代》等电视剧热播,凸显了骨感的社会现实,但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追逐,最应该珍惜的。
掸去商业戾气,在七夕这个应该曼妙的时节,是否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探询自己的内心。与牛郎织女等经典爱情故事里的无条件的爱情相比,现实中的爱很多是讲条件,讲资格、讲地位、讲收入……对现实条件的过于挑剔、攀比,让很多人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需要。
一位网友写道:“感谢我的老婆,在我只有几百工资时,嫁给了我,让我如今在工资翻了N倍后,每每回想,都很感动。”纯粹的纯真的爱情,往往最能触动我们最柔软的部分。我们孤独的内心,我们被物欲压制的灵魂,更需要慰藉。
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征婚的途径、方式多样化,但我们苦苦追寻的爱情距离我们愈来愈远,试问,究竟还有多少纯粹的爱情值得我们追寻?
重庆晨报评论员 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