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疏导记录表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当今社会处在急剧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等都由此产生很大变化。由于正值成长中的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立意识的慢慢觉醒和各种集中于青春期的冲突,使中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中小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小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中小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升级,社会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健全心理和人格的人才。

我国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学生因自杀而死亡是非正常死亡中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原因。如何去救孩子,我们不能让社会取消竞争,也不可能退回到田园式生活的时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帮助中学生以安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和适应这种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浪潮。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举例:富士康公司“十一连跳”

有的单位已经把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改革之路。在当前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尤为突出。不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如马加爵式的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是什么?因此说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日益成熟,与社会的接触突破了家庭的小圈子,中学生的心理在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少年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而个性发展并不成熟,在他们心中有着幼稚与成熟、幻想与现实、高知识与低识别力、依赖与独立等生理相对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种种矛盾,对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而又辨别能力不强。稍有偏差,就会产生心理误区,为心理疾病埋下隐患。有专家认为,这一时期不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却恰恰是心理疾病的孕育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抓住这一时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影响,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矛盾,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学生自知、自信、自强及适应环境、协调社会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现在,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与其在心理问题形成后进行矫正和治疗,不如在个体心理成熟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给处在迷茫和矛盾中的中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轨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同时,还能促进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或少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双差生”或者后进生问题就出在心理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或者由于错误的心理认知,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或者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差,面对压力的能力不强,导致考试焦虑和考试恐惧症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举例说明。。。。。。

因此,中小学教育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端正学习态度,抵制不良诱惑,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造就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通过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他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目前35%的青少年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

举例:两个不满18岁的少年,凌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年约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男乞丐经抢救无效死亡。日前,两名少年已被刑事拘留。

因小时侯被他人欺负,怀恨几年后,一名15岁少年伙同他人将“仇人”杀死。

呼和浩特市某中专学校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

“2004年,南京一名初三女生不堪重负自杀”“,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1.5万)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出了我国中学教育存在的“重教轻育”问题,即青少年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发展却很滞后,容易做出情绪大于理性的事情。

小学生心理疏导记录表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2004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小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杀人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福建南平、广东雷州、江苏泰兴,最近这一起又一起令人发指的校园血案,令人震惊。

从这些数字和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一定要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疏导,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牢固的心理健康的根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素质得以健全提高,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

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在座的班主任而言更是责无旁贷。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首席执行者。

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个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数。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中小学就需要5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见,按照目前我国的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显然不切实际。

各级各类学校应逐步建立一只专兼职队伍,在专家和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中,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是直接参与者、具体实践者和强大的主力军。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1、学生对班主任的向师性、信赖感强。2、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3、班主任开展活动的经验丰富。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是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651/61141288587.html

更多阅读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大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声明:《小学生心理疏导记录表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马婉君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为网友柠檬味妹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