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丨《汉书》精选30句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读史明理,知古鉴今,今日精选《汉书》30句,与各位朋友分享。

1.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出处】 《汉书·王嘉传》

【释义】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没有病也会死掉。

2. 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

【出处】《汉书·李寻传》

【释义】事情过去了就别再追究了,可以作为将来事情的借鉴。

3.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

【释义】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4.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

【释义】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所以不能成功,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难以成,同“师出无名”。

5. 兵骄者灭。

【出处】《汉书·魏相传》

【释义】认为自己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6. 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出处】《汉书·杨王孙传》。

【释义】不在无用的事情上花工夫,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钱财。

7.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释义】常常想要在国家急难之际,奋不顾身地去报效国家。

8.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

【释义】朝廷里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君王便不知自己的过错;国家没有通达事理的人,就听不到至理名言。

9. 侈而无节,则不可赡。

【出处】《汉书·严安传》

【释义】奢侈无度而没有节制,就不可能充裕。

1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

11.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

【释义】那时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怎能相提并论呢?

12. 良药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出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释义】好的药虽然苦,但利于治病;忠言虽然刺耳,但有利于自己修养品行。

13.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出处】《汉书·枚乘传》

【释义】福祸都有其产生的根源。除去它的根源,灾祸又如何产生呢?

14.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出处】《汉书·枚乘传》

【释义】泰山之水向下流,积年累月,能够击穿石头,井上木栏因常年汲水,会被绳索磨断。

15.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释义】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16. 不教而诛,谓之虐。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事先不加以教育,不指明什么是错误的,一旦触犯就处罚或杀掉,这叫做暴虐。

17.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释义】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就会相差很远。

18.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释义】不听假话,就不会发生邪恶的事情,贤和不肖自然界限分明,白和黑也会明显地区别开来。

19.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出处】《汉书·伍被传》

【释义】听觉灵敏的人,人家未说之前已经耳有所闻了;目光锐利的人,在事物还未出现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

20. 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

【出处】《汉书·贾山传》

【释义】土质硗瘠,纵有良种,庄稼也长不好。硗,土质坚硬瘠薄,不适于耕种。

2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

【释义】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人太苛求就没有伙伴。

22.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出处】《汉书·元帝纪》

【释义】百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故土难离,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相聚,是人们的愿望。

2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出处】《汉书·王吉传》

【释义】方圆百里的地方可能风俗不一样,方圆千里的地方就会习俗各异。

24. 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出处】《汉书·外戚传》

【释义】遇到事情不能在当时据理力争,应该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防备。

25.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出处】《汉书·扬雄传》

【释义】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

26.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授人以官时,不要根据他当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他功劳的大小。按照才能高低授给官职,凭德行高低来定职位,如此,就能做到清廉者与无耻之徒不同路,贤能者与不肖之徒不会混在一起。

2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汉书·成帝纪》

【释义】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28.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出处】《汉书·食货志》

【释义】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29.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出处】《汉书·项籍传》

【释义】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3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出处】《汉书·疏广传》

【释义】知足的人不会蒙受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遭遇危险。


本文由【大道知行】(微信号:dadapzhixing)编撰整理,转载请注明。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丨《汉书》精选30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651/64841870915.html

更多阅读

读史明智---读后感 读史使人明智

读书的时候不爱读历史,原因是觉得特无聊,上课唯一目的就是背诵一大段一大段批判封建社会现实之类无趣的话来应付考试,这让记忆力不甚好的我很是辛苦.为此,我对一切关于史类的书完全都没有兴趣,当然那些关于篡改历史的连续剧,倒是很

读书使人…… 读书可以让人什么

俗话说“读书,多读经典,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可以使人宁静志远;经典可以使人荣辱不惊;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人生。”读书可使人获得诸多好处:  读书使人优美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读书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

哲学家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智,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就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多读书”的重要性在我高三那时才深深体会到,因为当时真的面临前途的问题,而时当苦于写作

驳“读史可以明智” 培根 读史使人明智

有句话叫“读史可以明智”,好像是培根说的,我以前是深信不疑的,现在则是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中国人自古素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国生产和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连续记载数千年的、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国绝对是个“历史”大国,有着浓重的

读史使人明智 如何明智的放权?

  我一直避免手把手地管理——直到公司失去控制。  我成立Diamond Wipes International公司的时候,热手巾在美国餐厅里刚刚兴起。为了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从台湾移居美国。在美国未被开发的一次性湿巾市场,我看到了商机。因

声明:《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丨《汉书》精选30句》为网友夏夜凉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