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脚本的期间,我勘过景,法属印度真的是无与伦比。那里很独特,又不太为世人所熟悉。你可以把摄影机随地一摆就开始拍摄,画面照样美丽。”正如导演李安所说的朋迪榭里的确是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朋迪榭里:迷人的印法风情
朋迪榭里位于印度东南部
朋迪榭里位于印度东南部,朋迪榭里是以前的法国殖民地。一般人都认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实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都在印度有过殖民史。 法国人于1674年开始占据朋迪榭里,把这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个著名的港口城镇。 后来的岁月中法国和英国在印度战争不断,朋迪榭里也多次在两国间易手。但总的说来在法国人手里的时间最长,直到1954年由印度接管。
朋迪榭里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却有着他的动人之处。正如原著作者杨·马特尔说:“印度是个许多事情都有可能的地方。是个有无穷尽的故事的地方。神奇的故事、现实的故事。印度是故事的宝山。”一条运河将朋迪榭里分隔成法国区和印度区,新城和普通印度城镇并无二致,而沿海的旧城区则飘着面包烘焙的浓郁香味,亭舍雅致一色的法式建筑,还有法国文化中心、天主教堂、法国书店、法语中学等。法国文化在这个城市还是有很深的印记。和新城相比旧城区异样宁静,宽宽的街道是用青石板铺的,这里的印度居民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曾为法属殖民地的城市充满了殖民风味的建筑
旧城区充满了殖民风味的建筑,和过去殖民时代留下来的机关场所。在当中闲逛探访实在是一种宜人的享受。而沿著孟加拉湾的滨海大道在黄昏之际,则是家家户户前往散步的地点。甘地广场前更是常举办各种活动。孟加拉湾或许无法提供醉人的黄昏,但海风及蓝色汪洋的调剂之下,整齐典雅的法国区还是很迷人的。
清晨每家每户都会在住宅门前石板上用白粉随意勾勒出各种图案,然后填洒上五颜六色的彩沙,挥洒之间却是井井有条,妩媚娇艳,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享受过程带来的愉悦。许多房子里还会有一大丛花枝出墙而悬,正遮在厚重的大门上。访客站在缤纷的沙绘里,暗香浮动的花下,轻叩木门,这个画面正好诠释了些印度的法式浪漫。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印欧混血充满了异国风情
海边还长了一些高大的梧桐树,树上吊着管状风铃,随着海风震出玲珑的声音,甚是悦耳。树荫下散步的人并不多,但是会有穿着印度传统服饰的法国人,或者身着西服的印度人,拥有明显的印欧混合型脸庞的当地人,他们的背后是另一种印法风情。
朋迪榭里植物园和维瑞安努尔庙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朋迪榭里植物园
电影中的动物园,其原型是现在的朋迪榭里植物园。美术设计戴维·葛罗普曼:“李安一到朋迪榭里,第一个想看的就是杨马特尔在书中所描写的动物园。但是朋迪榭里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曾有过动物园。倒是有一个植物园,是法国人在世纪交替的前后盖的,于是李安想出一个主意:故事中的动物园原本是植物园,派的父亲发现以后,决定将它改成民营动物园。这个构想的美妙之处,在于引导我们在片中加入法国建筑与法国植物园的影响,并融入印度的审美观。我们就这样遵照李安的指示。创造出这个动物园。”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丹尼尔-戴-刘易斯
1865年,持续四年的美国内战进入了尾声,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饰)也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任期。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后四个月,林肯一直在致力于一场比内战还艰苦的战役:推动宪法第13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该法案将从法理上永久废除奴隶制在美国的存在。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时机异常糟糕:废奴思想缺少人民的响应;国会为保守势力把持;支持废奴的激进派也不满林肯的作风。当分裂出去的南部州表达了重回谈判桌和终结内战的意愿后,林肯发现他面临一个两难的痛苦决定:是获得妥协的和平,还是坚守内心的道德?是结束奴隶制,还是结束战争?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德黑兰
电影开场就是德黑兰,大使馆周围被群众堵的水泄不通。“我们想让这一部分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让人回忆起那个时代的新闻画面。” 普瑞托说道。“拍摄德黑兰场景的理念是手持拍摄,且画面带有一点颗粒感。普瑞托还可以藉此利用ALEXA的超高曝光指数,因而得以在昏暗的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进行拍摄。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午夜巴黎》
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也是一个穿越剧———美国人盖尔是一个作家,他和女友及未来岳父母来到巴黎买结婚用的家具,没想到盖尔在午夜巴黎,遇到一辆载满法国人的汽车,他上了车后,在不同的派对中,认识了“海明威”、“毕加索”、“达利”……还认识了一位充满魅力的法国女人,随后他在2010年的现实与19世纪的巴黎之间穿越和迷失。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红磨坊
创建于1889年的红磨坊,是法国20世纪初民众文化的代表。当时普法战争结束,大众业余生活风尚开始改变,红磨坊应巴黎人的放松闲适生活需求而生,并开始提供大众喜爱的带有色情味道的近似裸体的舞蹈表演。从此,连外地人也蜂拥而至,人人都知道巴黎有一个类似“红灯区”般的红磨坊。
其实,除了消遣性文化,红磨坊另一个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其浓烈的巴黎文化艺术味。比如青年画家亨利·土鲁斯·劳特雷克为红磨坊做的“宣传海报”成为了不朽传奇。此外,伴随红磨坊而生,一种全新的舞蹈“法国康康舞”,也成为红磨坊的标志性舞蹈。1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全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夜总会。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铁娘子》
这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传记电影。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曼彻斯特市政厅
作为曼彻斯特官方主要的政治和外交场所,坐落于市中心阿尔伯特广场的市政厅建于1887年,占地并不大,据说当时耗资100万英镑,是一座古旧却完好的哥特式建筑。进内参观,可以见识到市政厅大厅的气魄:17世纪著名画家布朗的作品挂满其中,勾画着曼彻斯特工业发展的历史辉煌。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戒备森严的警察,人们可以信步参观游览。
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是,旧市政厅的门厅两边各有一座白色的大理石人物雕像,这是两位出自曼彻斯特的伟大科学家:道尔顿与焦耳,曼彻斯特人在市政厅里竖立了他们的雕像以纪念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
老城之中,寻找斯德哥尔摩的神秘气质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龙纹身的女孩》
1966 年12月29日,16岁的少女海莉·范耶尔神秘消失。40年后一位名叫米克尔·布隆维斯特的记者接受了一项特别任务:商业巨头亨里克·范耶尔委托他去调查范耶尔家族的过去。米克尔辞去了他在《千禧年》杂志的工作,并得到一位名叫丽思贝丝·萨兰德的女黑客的帮助。两个人逐渐发现范耶尔家族的历史充满了黑暗而血腥的谜团。
跟随奥斯卡电影去旅行
格姆拉斯坦老城
斯德哥尔摩由格姆拉斯坦(老城)城堡建筑发展而来。至今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物。中央车站、大酒店以及其他设施主要集中在格姆拉斯坦以北的诺鲁玛尔姆地区;东部为幽静的高档住宅区埃斯特尔玛尔姆;南部的索德玛尔姆街则是艺术家和年轻人的聚集之处。格姆拉斯坦老城集中了斯德哥尔摩建筑精华,也比较符合电影中神秘的城市气息。最显著的建筑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1911年的市政厅总共用了800万块红砖。还有,每年的诺贝尔奖(除和平奖外)都在这里颁发。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