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每年全球仅招收13名男生
学费全免,但每周需劳作20小时
彭书涵喜欢穿正装/重庆商报供图
这是深泉学院的校门,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不清。
综合重庆晨报和重庆商报
这是一所顶级大学,也是一所神秘的大学,每年全球仅招收13名男生,录取率比哈佛还低……“它是世界上最挑剔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学校之一。”这是《纽约时报》对美国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的评价。
2006年一个苏州男生进入深泉学院。 2011年,南京学生万欣也被深泉学院录取,但他放弃了。近日,重庆南开中学学生彭书涵成了该校录取的第三名内地学生。
高一就憧憬:放弃常青藤,想去当牛仔
彭书涵今年19岁,身高1米78,戴一副细边黑框眼镜。但在同学们的眼中,彭书涵是一朵“奇葩”:一般中学生喜欢穿休闲装、运动服,彭书涵却常常穿正装,衬衫、西裤、黑皮鞋。
在南开中学国际班,其他同学都尽可能的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彭书涵却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他竞选班长,成为了校学生会副主席,还搞起了模拟联合国社团。 2013年、2014年,他成为全市中学模联负责人,靠学生自己举办了两次大型的模联会议。平日里,班上同学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用在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上,彭书涵却只准备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微积分。多余的时间,他用来打台球、看球赛、玩真人CS游戏。
老师、家长、身边的同学更多地把目标投向美国常青藤的大学。但喜欢看杂志的彭书涵,高一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学术期刊上看到了深泉学院的介绍,“这所学院太有意思了!在这里读书,我的人生也能经历鲁滨逊漂流记那种生活。”
他成绩名列前茅,但并不是第一。彭书涵说,他不是学霸,跟别人比起来得到最大的锻炼就是,从小就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申请条件:除分数外重个人成长故事

去年,彭书涵SAT考了近2300分(满分2400),托福考试拿到了110分(满分120分),AP课程的物理电学、力学、微积分、化学也取得了接近满分的成绩。他一口气申请了10多所美国的大学。
深泉学院的第一关申请,要求特别严格,除了成绩分数,学校还要求高中生提供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阐述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第二篇是写一写对你人生最有启发的一个理论;第三篇是讲述自己个人的成长故事。
他说,选择这里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在城市待久了,也向往乡下的生活,抛开物质的樊笼,可能更便于人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方向,社会责任感。
第一个跳入彭书涵脑海的人生理论是“奥卡姆剃刀定律”,这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这是彭书涵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故事环节,彭书涵谈起了自己不走寻常路的心路历程。这次全球海选,第一轮只留下45个学生。
校园面试:杀猪挤牛奶,农活齐上阵
第二轮面试,校方要求留下的中学生再提交三篇论文,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而后是校园面试。彭书涵坐飞机来到洛杉矶,坐了四五个小时的大巴来到一个小镇,又坐了一个小时汽车才来到学校。“一路上,都是西部大片的画面。”跟电影《荒野大镖客》里看到的差不多。彭书涵说,面试好似一场“劳动改造”,学生们被要求参加牧场劳动,杀猪、挤牛奶、清理仓库、喂鸡喂鸭,各种农活轮番上阵,相比而言,自己煮饭的活算是最轻松的一项了。“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彭书涵听说来这里的好些学生手里都拿着哈佛、牛津的录取通知书,为学生煮饭的老师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这里美元几乎无用武之地,老师和学生都要劳动,生活上自给自足。通过了这场与众不同的考试,彭书涵成为了13人名单中的一员。
课程特色:老师只讲5%的时间
深泉学院实行两年学制,绝大多数毕业生会转入名校继续深造。必修课包括英文写作和公共演讲,其余课程为选修。每学期需要完成2门甚至3门课程,课程强度与行课时间远超过正常的大学。
彭书涵告诉记者,在他面试的4天当中,同学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去上。“课堂上老师最多只讲5%的时间,剩下大家讨论发言。”彭书涵说,课堂上永远没有冷场的时候,大家都争相发言。而且下学期上什么课,谁来上都是由学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