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定乾坤 物道|千山万水,一掌乾坤收进心



内画壶的奇迹

文 | 物道


中国人对“美”有本能的执着,拿到什么,都忍不住要捋起袖子将它琢磨切磋得好看。外国人远渡重洋进贡的鼻烟瓶,中国人嫌单调,干脆亲自将它们改造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有些物品的故乡在遥远的别处,最后却在异乡获得了新生。从平平无奇到巧夺天工,这就是鼻烟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蜕变。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们很难想象万丈江山就藏纳在这个巴掌大的玻璃壶里。崇山依旧险峻,古木依旧葱茏,尺寸的收缩丝毫没有损蚀本应大笔铺张的国画之美。潋滟的江边有两人相对静坐,淡蓝和橘红的上衣似是在鼓荡。对岸奇树攀岩,果实粒粒可数,而在重山掩映之中,古庙一角悄然显露。内画家用纤毫毕现的神妙笔触,将水墨画的精深意境全部收纳到了这个盈寸天地里。


在壶中天地间,上演一场艺术历险


内画壶又叫内画鼻烟壶。在中国,先于鼻烟壶出现的是舶来品鼻烟瓶。西方人向万历皇帝进贡鼻烟的时候,用大小两种四方玻璃瓶装着,瓶身外描着金花,时人称之为“大金花”和“小金花”。这造型平平无奇的玻璃瓶,也许料不到自己在200多年后,会以内画鼻烟壶的惊艳容貌迎来新生──中国就是这样一片能化庸常为神奇的土地。


内画壶的制作,一般是在水晶壶、透明或半透明的素玻璃壶内,用特制的弯头竹笔,蘸取墨汁或颜料,从小口伸入瓶里,在内壁上反向作画。由于玻璃瓶内壁光滑,着色难度大,所以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将金刚砂或铁砂掺水灌入壶中反复摇晃,这个过程趣称为“串膛”或“涮里”。当内壁磨成毛玻璃之后,着色变得方便,颜料蘸于其上还会产生类似墨染宣纸的效果,与通透朦胧的内壁相映衬,如梦似幻。


将千年的翰墨丹青微缩在鼻烟壶的寸天厘地之中,注定是一场艺术历险。创作内画,空间的限制以及作画方向颠倒,是两个主要的难题。挥毫作画本应是酣畅淋漓的事,但内画却要求画师的手指和笔杆在仅容一豆的空间内腾挪,如同针尖跳舞,极其考验画师的耐性与胆识。


另外,画师需要“正视反画”,即是一手握壶,一手用笔在壶内反向描绘,这样人们才能在外部看到正向的画像。诸多限制之下,如果没有对笔线条触的精准控制、对构图意境的胸有成竹,要想在鼻烟壶的盈寸心房中巧笔风流,创作出毫不逊色于纸绢之上的精妙书画,说是“难于上青天”,实在不为过。


掌心的中国美


有的内画壶里藏了故事,笔笔令人入戏:一位蓝衣老者骑着黑驴,红衣书童紧随其后,一驴一人迈着碎步,踩在白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壶中回响──诸葛亮岳父雪夜返家遇刘备的经典场景,不必翻箱倒柜找书来看,手持内画壶,即可心驰神往,梦回三国。有的内画壶藏了一个大自然,山水萦绕,花木摇曳,动物奔腾,满壶的生命力几近喷薄。更有精绝的肖像鼻烟壶,画中人一颦一笑,纤毫毕现,恍如立于观者眼前。


水墨艺术本是生于纸绢的,中国人却艺高胆大,将它移植到圆润的玻璃壶中。工笔写意从纸上跃起,千尺挥洒浓缩为掌心精华,广阔天地被精心收纳在壶心的一笔一画里头。中国艺术家用内画神技,让初时平凡到极的鼻烟壶成为极致美的化身,这样的美物,才足以装载中国人所有的艺术想象。


一掌定乾坤 物道|千山万水,一掌乾坤收进心

必须要美,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执着。内画师赋予鼻烟壶的精心勾勒,与中国的文化想象相熔铸,最终完成了鼻烟壶的艺术重生。这是美的奇迹,也是中国人的奇迹。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源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世界只有一个景泰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951/593644129797.html

更多阅读

木心博物馆 物道|永远逃走的木心,留下了一座美术馆

木心逃走了文 | 物道我们熟悉的木心,是那个念念不忘从前慢的诗人,是在大雪里等了一整天的浪漫老头。他来得太慢,逃走得太快,我们只来得及学会一首从前日色变得慢,却还没学会看他的画,懂他的字。别人走是留下背影,永远逃走的木心却在乌镇

一碗米饭的碳水化合物 物道|一年之岁尾,一碗腊味香

腊味不变,人心不变文 | 物道腊月,一年之岁尾,此时没有什么能比吃上一口腊味来抵御严寒更重要的事情。但制造腊味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储存那些容易腐败变质的新鲜肉类。只是时至今日,腊味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与鲜食截然不同的味道,更是慰藉

物道|一件日常小物,带你寻回温暖岁月

普通即为美文 | 物道设计感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种种寻常事物,小到牙线,大到住宅,人都希望它们有品牌和设计师的加持。不过,心心念念追求时,一些好东西也许就从眼底溜过了。在台湾插画师吴怡欣眼里,你小时候用的小木勺就一个好设计;妈

声明:《一掌定乾坤 物道|千山万水,一掌乾坤收进心》为网友水问鱼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