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名胜 娄底名胜联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全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

  娄底境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置湘南县,辖今双峰、涟源部分地域,属长沙郡。西汉属长沙国。汉高祖五年(前202)置连道,辖今双峰县测水以西至涟源市蓝田等地。西汉建平四年(前3),析湘南县置湘乡县,连双峰、涟源大部分和娄底等县市,属长沙郡。三国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吴宝鼎元年(266),析昭陵郡置高平县,今新化县西部属之。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分属邵陵群。隋属长沙群。唐、五代、宋朝分属潭州、邵州。宋熙宁五年(1072),建置新化县。元代,分属天临路、宝庆路。明分属长沙府、宝庆府。清同明属。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

  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仙女神童,情深故里;
琼花玉楼,光艳新城。

娄底娄星公园,位于市区娄星区,是以植物造园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美移塞海,云鱼藻船波漾漾;
秀借龙山,雨亭桥柳影憧憧。

娄底娄星公园

画桥畔风翻柳浪,看涛卷云飞,笑谈今古;
烟亭前月移花影,闻山吟水唱,长歌舜尧。

娄底娄星公园

抚槛盘桓,且请和风清俗虑;
棹舟容与,却随清浪看荷花。

娄底娄星公园

信步桥亭,风云满眼;
鉴形水镜,上下皆天。

娄底娄星公园

清风不用一钱买;
芳榭欣为半日留。

娄底娄星公园

休憩畅怀,不妨一同坐坐;
闲情逸趣,亦可相互聊聊。

娄底娄星公园

一泓碧水邀新月;
两道画廊落彩虹。

娄底娄星公园

天上双星生异彩;
人间万物沐清辉。

娄底娄星公园

半顷碧波荡胸耳;
一方仙境涤尘心。

娄底娄星公园

树比甘棠,请君勿剪勿伐;
园非金谷,与子且憩且游。

娄底娄星公园

月白风清,人间仙境;
马龙车水,市内桃源。

娄底娄星公园

山环水抱宜舒眼;
风起云飞可荡胸。

娄底娄星公园

湖畔遐思,悠悠千古梅山韵;
亭中小坐,浩浩八方盛世情。

娄底娄星公园

六出雪花添美景;
千帧墨宝缀琼楼。

娄底娄星公园

治生宜耕凿;
守拙归田园。

娄底遂初园,位于娄星区茶元乡,为晚清陕西巡抚刘蓉晚年居宅,建于同治三年(1864),正厅原悬有此联,为曾国藩手书

驱蝗成稔岁;
卧虎保岩疆。

娄底老街将军庙

涟水湘山诸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娄底名胜 娄底名胜联
娄底观化门连璧书院,已毁,原址现为娄底第四小学

水从洞底悠悠出;
帘自云间冉冉开。

娄底水帘洞诸佛殿,位于百亩乡凤冠山北麓

种百亩芝田,成山中宰相;
筑三间茅屋,作世外神仙。

娄底水帘洞诸佛殿

有意烧香,何必远朝南海;
真心向善,此处便是灵山。

娄底仙女峰东林寺

长资保障;
共庆安澜。

娄底永济桥,又名大埠桥,位于西阳乡大埠村

永寿金石;
济世津梁。

娄底永济桥

山色远云衔树影;
鸟音时杂石泉声。

冷水江大乘山圣帝殿,位于市南郊禾青镇和三尖乡境内,因该山有普严寺,尊奉大乘教而得名,为佛教名山。圣帝殿在群山之巅,殿外有山门,门洞为巨石雕琢,从风蚀程度看,应是宋时圣帝殿原物,石上镌刻有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据史志载:“北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象 大乘山一尊”。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1941)复修,为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

洪水山前,檀越与春秋并永;
法华堂上,功德同日月争光。

冷水江祖姥庵

万道祥光临庵院;
千条瑞气贯鸿云。

冷水江鸿云庵,位于市南8公里处潘桥乡鸿云村鸿云洞旁,相传明万历年间当地谢、蒋、潘、易四姓人家,捐资建鸿云庵于洞口,背座康良险岩,前临险峻深壑,左为鸿云洞,景色雅致,数百年来,一直香火旺盛,游人偕伴而至,文士骚客多有题咏

波静无为,处百劫尘中万缘俱寂;
月清何极,坐三生石上四大皆空。

冷水江波月洞景区观音洞,位于市北郊2.5公里处,东邻涟源湄江风景区,西靠新化大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濒双峰曾国藩故居,是一个世界熔岩博物馆。里面熔岩密布,石柱高耸,组成了各种美妙的景观。80年代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与白骨精的行宫均拍于此

佛旨幽玄,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更远;
禅机浩荡,好似月临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冷水江波月洞景区观音洞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冷水江波月洞景区观音洞

四时花木晨昏里;
千域江山尺寸间。

冷水江红日公园盆景园,位于市区西侧,由红日岭青少年宫、地下乐园等组成,红日岭上怪石嶙峋,形神各异,是一座以天然石景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温半壶酒,约风雅士,小饮低吟,当可效兰亭禊事;
驾一叶舟,话古今情,高怀豁达,也宜仿渭水钓翁。

冷水江周头湖,位于市东郊11公里处梓龙山上,水域面积12.63平方公里。相传上古时代,天王命令28位星君追杀蝙蝠精,路过此地,曾在湖中沐浴。自此,周头湖被命名为浴仙湖

云亭水阁可销魂,休论彼南岳北岳;
浪里烟花堪入目,岂让他东湖西湖。

冷水江周头湖水上乐园

十里坪开,独标清胜;
熊峰鼎峙,半吐精华。

新化大熊景区十里坪石碑,传为乾隆所作

闲剪松须重初衲;
静现夷水远飞涟。

新化青峰梅山寺,位于城东青峰山狮子岩上,已有上千年历史

山径有尘经雨洗;
寺门无锁任云封。

新化青峰梅山寺

正欲凭窗舒远目;
直顺循级上高楼。

新化北塔,位于城北资水西岸,以方位命名。史书记载始修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道光十五年(1835)落成,但据民间传说,清嘉庆年间这里原有一座木塔,年久失修而坍塌,后募捐重修。塔身为青砖料石结构,据碑文记载:“塔基压浆灌缝二十四层,中镇金色,四周嵌珠玉。”塔高42米,八角形,角上嵌石舫,状如翘角,覆铁瓦,铸铜顶,塔正门书“北门锁钥”四字

因地卜居,以继祖德;
归田守拙,亦爱吾庐。

曾继梧题新化维山乡了园

云吐祥风,潭光月色盈圣殿;
霄凝珠气,燕语莺歌绕神州。

新化维山云霄殿

潆洄水抱中和气;
平远山如蕴藉人。

新化城关镇官庄院

龟山衣钵家声远;
湘水琳琅世泽长。

新化城关镇官庄院

佛门耸峙容天地;
善道康庄觉古今。

新化仙姑寨定慧庵山门,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在旭日东升之际,婷婷玉立石巅,手绕秀发,赐福于人间。当地百姓,为报答仙女恩惠,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筹资在山上修建了定慧寺

月满还亏,事到顺时须警省;
日高必落,境当逆处要从容。

新化仙姑寨定慧庵南岳殿柱

日月光华瞻圣教;
山川灵淑蔚人文。

新化文昌阁,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洋溪镇洋溪河畔,与新化五中毗邻,为巨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平方

白马行空,威显祖师济世;
旗幡扬殿,恩沾百姓消灾。

新化白旗峰祖师殿石柱,相传白旗峰原名石龙山,明永乐十二年(1414),有罗普通、罗普道俩兄弟从小学艺武当山,至九十岁辞师返籍,行前用白毛巾为真武祖师金身洗尘,巾留祖师手中以铭志。返乡后,遥望此峰有白旗飘扬,即登峰看个究竟,原来,替祖师洗尘之巾却挂在了古银杏树的枝丫之上。兄弟俩即筑殿于观音殿旁,称祖师殿,其峰改名白旗峰

祖德敷天下;
师道鉴古今。

新化白旗峰祖师殿石柱

小水长流,终古江河资通贯;
老桥横卧,半空雷电起蛟龙。

周延俊题新化接龙桥,位于上梅镇

天高地迥,永存反帝浩气;
华章警句,常蕴报国精神。

新化一中天华亭,因革命志士陈天华诞生于此而命名。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近代民主革命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号思黄

万里风云供吐纳;
四时花草著精神。

涟源龙山药王殿。龙山位于涟源西南边陲,山脉横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主要部分在涟源境内。现存历代古迹数处,其中以药王殿为最著。该殿座落在岳坪峰顶部,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而建。始建于唐,后经历代修葺,至清光绪十三年具现时遗址规模

宫阙生灵穹,天章云翰;
造化运神秀,仙露金茎。

涟源龙山药王殿

云开五色随天岭;
集合千祥拥柱峰。

涟源天柱峰云集庵,位于杨家滩(俗称杨市)天柱峰主峰附近。联嵌“天柱”、“云集”

仙露琼浆销郁恼;
麓云梅雨送清凉。

涟源仙麓亭,位于湄江镇仙峰村黄旗坳,旧时是通湘(乡)、安(化)之要道,“运载往来于其间者,日不下数百”,然而山行六、七里,无人居住,行人憩息无地,止渴无梅,尤其在清朝中期,曾有人在此据地结营为寨,人们往往趔趄不进,视为畏途。清光绪十九年(1893),乡人龙汉章、肖文奇、李舜卿、邱玉春、李秀萼等人与山僧各出重资,又劝说乡邻捐款,经历四年艰辛,茶亭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竣工。因黄旗坳位于仙女峰山麓,故取名“仙麓亭”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坛经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涟源湄江观音崖观音庙

春秋浩气光青史;
日夜温泉下大江。

涟源新车桥,位于蓝田镇东郊温江,始建不详,从古碑中可知,该桥曾多次补修。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

忍痛雪仇女中侠;
留离表墓国之光。

涟源黄婉梨墓,位于湖泉乡俞家园。黄婉梨,名淑华,原系江苏江宁人,于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在此地手刃湘军二强徒,报仇雪恨后自缢身亡,时年17岁

山对光明,毋玩日曷月;
士希圣贤,好由义居仁。

钱钟书之父钱基博题涟源国立师范大学

河山诚大好,衡岳陵,湘水清,匡庐秀,赣流长,钟南州灵淑之谓材,陶铸群伦归我范;
问学亦何常,屈原骚,濂溪易,永叔文,陆子理,以景行合两省圣贤,从容中道作人师。

钱基博题涟源国立师范大学

香焚一柱;
福赐三多。

涟源兰阳镇法华庵

佛地有尘风自扫;
禅门无锁月常关。

涟源兰阳镇法华庵

云起峰间沉阁影;
林疏地底见江流。

涟源香林山禅房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双峰富厚堂曾国藩夫人居室,位于荷叶镇,是曾国藩在湖南家乡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四年,系中国唯一保存至今的“乡间候府”。富厚二字取自《汉书》“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不忮不求,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双峰富厚堂思云馆

清风世守;
盛德日新。

双峰富厚堂正厅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双峰富厚堂求阙斋

为学相期登道岸;
余灰尽使付东流。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惜字塔。洛阳湾古建筑群地处双峰县城北面的测水镇,洛阳湾是明朝前人对测水镇的雅称。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3)的古建筑群由关圣殿、观音阁、龙王阁、文昌阁四大建筑组成,四者背山面水,互为犄角,连成一体,整个建筑朱栏画栋,亭角峥嵘,气势雄伟壮观

灵山法雨从空至;
南海明珠入夜还。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观音阁

峰平传古岘;
阁水壮观音。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古岘峰

岂非穷士乎?不远千里而来,势逼处此;
是乃仁术也,聊备一宿之栖,居无求安。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憩息亭

一点波心含测水;
数寻庙宇壮宣风。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口庙

得文昌为邻,握手讲春秋大义;
与菩萨说法,同心觉海宇群生。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关圣殿

清泉不出山,毕竟能解人间渴;
峻岭欲通汉,到此皆为顶上材。

双峰黄龙山清峻亭

好些放来,两岸波平逢世事;
从此过去,一帆风顺到源头。

朱尧阶题双峰水仙宫(水府庙),位于杏子铺镇溪口,建于明朝,用祭水神,求航行安全,面阔3间,进深3间,四周墙为书法字碑,中间有小天井

衡峰叠嶂千层秀;
湘水潆波一派清。

吕南村题双峰书院,原为义学,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张天如建。二十五年知县张董达改建为书院,以前有双峰山,故名。嘉庆二年(1797)重修。道光五年(1825)知县胡钧率邑人程大闾修讲堂、后斋。二十二年邑人黄道炳捐建文昌殿、东西斋各15间。同治二年(1853)增建文塔于书院对岸。从学者日众。八年曾国潢、程以敬、朱尧阶等扩建斋舍16间、厅堂3间,规制大备。罗泽南、王龙文等曾肄业其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次年改为高等小学堂,蔡和森曾就读于此。1941年改为湘乡县初级中学。1951年始置双峰县时,与湘乡第二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双峰县一中

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
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

朱尧阶题双峰书院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151/463365642061.html

更多阅读

描写景物的对联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描写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对联集锦 风景名胜联集

风景名胜联集 - 江苏篇 > 徐州 (2011-12-04 10:26:03) 徐州燕子楼胡佐卿画栋久销沉,问何时燕子归来?只空嗟名士青衫,美人黄土琼楼新结构,为绝代蛾眉生色,又重睹香山月旦,坡老风流燕子楼,唐德宗贞元时尚书张建封府第中楼阁,其楼是建封之

名胜古迹对联 中华名胜对联·河南(2)

 中华名胜对联·河南(2)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组收辉县、武陟、浚县、淇县、汤阴名胜联 胜地集名儒,轶娇许赵窦以抚宗传,群仰夏峰作乔岳;熙朝开

安徽宿州灵璧县租房 宿州名胜联·灵璧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接壤,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  灵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1086年,始称“零璧”。1117年改称灵璧。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 巢湖名胜联·无为(中)

霜叶如花,莫让桃林吹牧笛;风声既树,休登柳垄唱樵歌。谢笏臣题潘家疃戏台,位于城西南约七十里的民权乡远古造神奇,山中藏洞洞连洞;而今开胜迹,洞内有山山叠山。泊山洞,位于城西南约七十五里的下泊山,又名“夏埠山”。1993年始被发现,据考已有二

声明:《娄底名胜 娄底名胜联》为网友我永远信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