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高中政治应试中的能力残缺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当今的高中政治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扩展,知识面的扩展使得学生要接受更多的东西。这也对高中生的应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导致在高中的政治考试中,学生的应试能力适应不了,应试能力残缺。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应试中的学生应试能力进行研究,阐释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政治应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高中政治应试中的能力残缺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应试能力;残缺;策略
  一、我国高中教学中政治应试能力现状
  高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节点,所以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政治应试中的能力残缺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
  1.应试能力
  高中政治的应试能力研究,首先从认识应试能力开始。应试能力,是应对考试的能力。高中政治的应试能力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像数学学科那样绝对化,比如数学的计算,不管有多少种方法,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得出�@个结果,即为正确。发散性思维在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理科等学科应试能力不同,政治类的应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品质道德的培养。
  理解应试能力,就要和应试教育进行区别。不能产生这样的误区,认为应试能力的培养是应试教育范围,这本身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我国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的应试能力培养,并不和素质教育相违背。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应试教育中有应试能力,素质教育中也有应试能力,不能因为应试能力和应试教育的名称上的相似性,就将其作为负面的东西进行批判,应试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
  2.与应试教育中的应试能力的区分
  应试教育,即通过考试达到升学、就业等相关目的的考试,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很长,我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作最早的应试教育,这种考试并不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目的,而是以中举出仕为目的。在当代,应试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将考试作为升学的唯一出路,功利性很强。
  二、高中政治应试能力残缺现状及分析
  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限于这种思维上观念的误区,并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中学生政治学科的应试能力存在种种不足,以下选取几个主要的能力残缺方面进行阐释。
  首先,逻辑混乱。在大量的应试中,学生的思维逻辑混乱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体现在学生在考试中作答的语言顺序和答案的组织上。词不达意,或者行文顺序混乱,有的观点正确但是语序的组织上存在问题。
  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的教学中,侧重点在于传输知识,将体量庞大但是杂乱无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学生需要同时处理多门学科,时间精力上很紧张,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学不透,掌握的也不全面,只是不成体系,呈现零散化状态。
  其次,记忆残缺。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这种记忆残缺的现象是最普遍的。学生在考试时,将那些平时看似很熟悉的知识点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这在教学实践中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记忆残缺产生的原因,与政治学科和学生态度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政治学科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既有唯一答案,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政治学科由于包含的社会知识较多,比较枯燥,知识体量大,学生处理学习的时间有较少,重视的程度不够,加之现阶段我国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政治教学更不被学生重视,在学习时候,没能下功夫,导致考试时记忆的残缺。
  最后,创新残缺。在政治考试中,学生的答案几乎一致,在保障大的方向性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各个学生的观点相似性很高,都是书本上的观点,学生自己的想法不能体现。
  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欠缺自身独立思维的能力和教学模式的滞后性造成的。在我国现阶段,教学模式还和古代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都属于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奖自己的知识统统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记忆的目的,沟通少,即使仅有的提问环节,也是在老师得到答案之后对学生答案的对错进行评价,双方欠缺有效的探讨。
  三、政治应试能力残缺的应对策略
  第一、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素质教育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考虑到政治学科地特点,单纯的靠教师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政治应试能力的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具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治应试能力观念。由于政治教学在学校一些学校所处的地位关系,并不受到重视,要使学生梳理正确的政治应试能力观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不能因为学科的特殊性就放弃相关学习。针对政治考试中能力残缺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学生思维混乱的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应试问题,更涉及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就业前景所以应该改进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弥补学生记忆残缺。针对学生在应试中记不住、记不清的现象,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最后,鼓励政治应试中的创新,针对政治应试中学生答案的趋同性,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并没有唯一明确的答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在政治应试中的应试能力。
  第三、剔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应试教育可以追溯到科举考试,具有较长的历史,虽然这种形式的考试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长久来看,其弊端更是明显。政治教学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过程,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的塑造,这其中的应试能力也不能作为实现升学等目的的工具。
  四、结语
  认识了我国高中政治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政治应试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政治应试能力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郭俊玲.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新乡教育学院报,2003年.
  [2]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罗春华.中学政治教学资源优化途径探析.黑河教育,2011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451/14354439702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 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

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几十年的教育都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在于,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张维迎还说,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

应试教育的“好处” 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应试教育的“好处”如今,素质教育成了校园内外的热门话题,但是,我们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应试教育有应试教育的好处。什么好处呢?呵呵,好处多多,一言难尽!第一,应试教育能激活市场,拉动内需。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所以一些文人侠客坐不住了,这

应试教育的十大弊端 应试教育

教育,是一个民族希望的所在;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教育的发达就是一个民族的昌盛;教育的失败就是一个国家的落伍。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声明:《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高中政治应试中的能力残缺及其应对策略》为网友來去皆江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