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851/428484177949.html

更多阅读

出自《论语》《孟子》等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孟子》《庄子》的成语、俗语集释07年福建高考语文必考:《论语》成语、俗语集释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不仅《论语》

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

基本资料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作者: 曾仕强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宋代著名儒学家朱熹,选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经典,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论语》是四

成语:三*四*含“三”的成语大全)

成语:三*四*(含“三”的成语大全)1.三老四少sān lǎo sìshǎo〖解释〗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2.三邻四舍sān lín sìshè〖解释〗泛指邻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论语的读书笔记

论语的读书笔记说实话,我对《论语》的刻板印象并不好:零散的只言片语,初读者无法很快在脑海中建立严密的自闭逻辑体系;甚至有些时候,我会直觉地感到有些部分是不自洽的,需要靠自己去加以主观的判断。即便是背语文版教材《论语选读》的时

声明:《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为网友臭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