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非常喜欢钓鲫,但从未停止过手竿博大鲤,那种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累得你手臂发软、浑身冒汗的感觉,实在是一种与钓鲫完全不同的另类享受。我钓大鲤,自从学会遛鱼后再没用过“呛水” 这一招。因为通过自身实践,我认为“呛水” 的方法不但滑稽,而且是造成功亏一篑(岸边跑鱼)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鱼之所以能听话,让你把它的头提出水面,那是因为它已被你遛的精疲力尽,只好任你摆布了。另外,在反复提起鱼头时,钓线确实会因超负荷而切断。如果只是一次性提鱼头出水,并保持到最后,反而会使钓线的负荷逐渐减小,其道理如下:我们都知道大多数鱼的下沉与上浮是靠体内的鳔排气、充气来进行调节的。下沉时,随着水压增大,鱼逐渐排出鳔内的气体,鳔囊减小后鱼体的比重增加就便于下沉,上浮时,随着水压的减小,鱼向鳔内充气,使鱼体比重减小,便于上浮。失去控制能力被提到水面的鱼,由于本能的充气,使体重变轻了。当鱼被提成头朝上尾朝下的姿式,鱼的尾鳍和胸鳍这两种负责前进的主要推进器所产生的动力,就有一半以上变成为推动鱼在向上的动力,这不但减小了钓线的超重现象而且正好让你借力牵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时只要你把稳方向,再把抄网头完全浸入到水里,那鱼就会按照你的指令,不由自主地游进你的抄网。
所以说遛鱼的后期提鱼头出水,一是为了巩固遛鱼的成果;二是让鱼持续缺氧,体力得不到恢复;三是让鱼体内的鳔连续充气,使它难以下沉,四是让鱼的推进器失效。提鱼头出水,虽说是制服大鱼的刹手锏,但使用的一定要得当,在遛鱼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提鱼头出水是很危险的,大鱼向两边连续一摆头就能拽断钓线。所以在认为可以提鱼头出水时,先要试探性提竿,见鱼反抗的确实不凶,再把鱼头提起。

提鱼头出水的最大限度是胸鳍露出水面,不过这也是对三四斤重的鱼而言的,真是钓到大家伙,以提鱼嘴出水面为极限,否则会弄巧成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