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去浪,在家里做点好吃的,给宝宝补补,这也是很多宝妈的想法,然而宝宝面对珍馐的时候,反应是这样的。
怎么自家的娃到了冬天就不萌了呢?且听小编详细解析~
发热、咳嗽、食积,是冬季宝宝们常见的三大病症,有人认为这些疾病与小儿自身体质虚弱有很大关系,但是小编认为,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除去先天禀赋不足的情况,宝宝们极少有体质虚弱的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些疾病的高发呢?
家长的管理有问题!

那么如何做一名智慧而优秀的萌娃管理者呢?请各位宝妈和小编一起步入进阶之旅:
老话讲“若要小儿安,常耐三分饥和寒”这句话一语道出小儿养生的秘诀。小编认为,小儿养生第一要诀,就是别把宝宝喂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看到宝宝卖萌撒娇,大多数宝妈还是会心软。但是,懂得如何才能获取长线利益,是向智慧宝妈进阶的必由之路。
首先来学习如何判断自家宝宝有食积。食积第一大标志是一个厚腻的舌苔,其次还有颧红,手足心热,大便难等症状。
判断了食积,接下来到了最重要的部分了,如何治疗?小编在这里最推荐的方法不是吃药,而是很多家长已经掌握了的方法——捏脊。无论食积实证还是虚证,捏脊都有很好的疗效。
可是有些宝妈又说,我每天也给宝宝捏脊,可是没什么效果,那么小编觉得可能宝妈们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捏脊的要领。捏脊是一个手法操作,动作要领很重要,力度要适中,太紧不太容易推进,太松又提不起来皮肤,手法太重宝宝内心又是拒绝的。捏脊讲究快而流利,不能有停顿。这个讲来讲去也是纸上谈兵,只有宝妈们勤于操练,才能熟能生巧,妙手生花。
上边讲了食积的判断和处理办法,下面在谈一下食积与发热和咳嗽的发生发展关系,这样宝妈们知道了机理,也就明白了“三分饥”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中有言:“食入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这段话是古人描述饮食进入身体内变化而到体表的过程。其中也透露出了食积与外感的重要关系。古文是正着讲,病得反者看,食积之后,精微物质不能化生布散于体表,表虚则易感触外邪而病发热,即是现代说的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热的意思。食积与发热的关系说明白了之后再看食积与咳嗽的关系。上边的古文同样透露了食积与咳嗽发生发展的紧密关系。咳嗽为肺疾,食伤之后肺脏失去滋养就会生病,在外表现为咳嗽。食积意味着脾胃运化能力打了折扣,食物消化不了,同样水也代谢不出去,食物成了食积,那么水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痰。所以食积生痰,也成了咳嗽的一个病变发展途径。
阅读了上边,诸位宝妈想必已经知道了食积的危害,其实除了发热和咳嗽,咽炎、头痛、腹泻、盗汗、贫血、夜啼、荨麻疹等病症都可能与食积有关。
好啦,本次的进阶之路到这里就结束了,有没有觉得意犹未尽。小编在上边努力帮助各位优秀的宝妈,把小儿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缕清楚说明白,把传统复杂的养护方法精简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手法操作,希望读完本文的宝妈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御繁于简的养儿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