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圆百姓心中的健康梦
新闻回放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今年10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健康中国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由此,健康中国和法治中国、美丽中国等一道被绘入新时代的建设蓝图。
就在健康中国战略谋划的过程中,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抢先制定区域性战略,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抢滩相关市场,医疗卫生行业及大健康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互联网+健康”风生水起,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快速铺开,保健食品、家用医疗器械迎来春天……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对资本市场而言,一场10万亿级的产业投资盛宴已拉开大幕。
而对于生活在这个以健康为战略目标的新时代的普通百姓而言,从健康中国更容易联想到的是健康管理更细致到位,少得病、晚得病,患病就医更便捷,诊疗质量更高、花费更少;饮食更安全,环境更美好……这些都有赖于医改的深入推进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更到位。

点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战略目标,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它表明决策层已经清楚意识到,保障国民健康不仅是增加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和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等相辅相成、紧密互动。健康中国不仅是国家更高层级的民生战略,更回应了每一位老百姓心中的健康梦。
健康中国什么样?各行各业、每一位中国老百姓都有着自己的想象和期待,而要回应每个人的关切、实现每个人心中最紧要的刚性健康需求,包括卫生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要行动起来,将促进国民健康这一理念贯穿每一项关乎国民健康的规划、制度、改革、投入之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医改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探索
医改顶层设计基本成型
新闻回放
今年年初,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已在江苏、福建、安徽、青海4省启动深化医改综合试点,旨在积累改革经验,持续深化改革,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实现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联动,对全国医改产生示范与推动作用。这意味着,在陆续启动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后,深化医改进入国家级省份综合试点阶段。
4月1日,《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明确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3条基本路径,要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构建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2015年,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推行综合改革;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每县(市)办好1家~2家公立医院,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县级医院,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要破除以药补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制订医务人员薪酬改革方案等。
5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确定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66个城市为第三批试点城市。至此,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总数达到100个。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要求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2015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