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景龙(合学教育)
一、阅读的习惯
不能总把阅读安排在课下。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好的办法是课上的阅读指导与课上的阅读实践。课上的导读,让教学回归常识;经常的课上导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课上导读,让学生和书本对话。
作为教师,要无限地相信阅读的力量。
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张新尧老师的课上,
她总是引导同学们翻开书。

二、双色笔记的习惯
瞧:她的左右手拿着红蓝两色笔,蓝色笔用于原创,红色笔用于修改和标记。这是老师指导并要求的结果。
瞧:这里又是红蓝两色笔。
老师要求到位,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到。
自批自改,深度探究,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减轻课业负担才成为可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了这样的习惯,
就会营造出更新更美的教学生态。
三、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的合作学习有需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合作学习有秩序。
四、深度思考的习惯
好的复习课,让教学远离了简单重复。
思考,未必带来表面的热闹。但是亲临课堂现场的人,一定会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之美。
教师的深度思考,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页一页的幻灯片,无不是经历了老师的反复斟酌。
精心的教学设计,与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和谐共振,也促进了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形成。
普通的学校,普通的课堂,却可以有不普通的教师。不普通的老师,让普通的学生不再普通。
五、严以律己的习惯
在黑板上,老师明确地写出了回应的要求、倾听的要求、书写的要求。她不是责怪学生哪些方面没有做到,而是把要求明确化——以口头说明的方式,文字表述的方式。
认真做事,能够把事做对。
用心做事,能够把事做好。
这位青年教师叫张新尧(右一),任职于牡丹江市海林高中。
在哈尔滨市延寿一中,面对陌生的学生,她以自己的周密布置、精当说明与适当要求,破解了一些让老师们困扰的学习习惯问题。听课的老师们发现,那些让人困扰的习惯问题,可以通过教学上的细化与优化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