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着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着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岳霖_金岳霖 -人物简单介绍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于欧洲诸国,后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着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着作”。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著名学者皆出于金岳霖门下。
金岳霖_金岳霖 -人物生平
生活照
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01年,进入胡子靖创办的长沙私立明德学堂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
1907年,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
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着作评选二等奖;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岁。
金岳霖_金岳霖 -主要成就
哲学思想
知识论
金岳霖是第1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知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着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1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哲学本体论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3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1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着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着。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1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着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