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阵:五魁茶
谁曾想到,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的茶却隐藏着“刀光剑影”!
小时候,听老人说过“茶阵”的故事,时至今日已是模模糊糊了,虽多年不断探寻还是无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以前,拜读过博友焦板儿的博文《介绍成都——会说话的盖碗茶》;前些天,又有来自台湾的茶商侯先生提到了“茶阵”。于是,经过一番追寻,试图证实这种神秘的传说确实存在、流行过!
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80多岁的茶农老杨告诉我,解放前这里有过“茶阵”。“我的爷爷、父亲都会,我只是见过,但不会。”老杨介绍说,解放后就没有见过“茶阵”,都差点忘了。
侯先生认为,闽南的“茶阵”与广东、台湾极为相似,是在功夫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借助不同数量的茶杯、茶壶、茶盘等组成茶局,再辅以一些复杂的口语和手势,糅合了民间戏曲里的斗智等法。
经综合分析,“茶阵”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泡茶时类似下棋的斗茶娱乐,另一种是民间斗茶时评委相互交流的暗号,还有一种是土匪接头联络的江湖隐语。民间的“茶阵”相对简单,其构成要素简单,一只茶壶、数只茶杯,便能幻化出不同的阵形。
“茶阵”盛于明清,至民国几乎绝迹。侯先生说,现在在台湾中南部偶尔还能见到,他曾亲眼见过老茶人的“茶阵”表演。
作为江湖隐语,有文字详细记载、最著名的是天地会(洪门)“茶阵”。因为天地会是明末清初的一个秘密组织,便在茶铺酒肆中设立联络点,用这种方式连络兄弟、传递讯息。《饮茶总诗》写道:茶出奸臣定不饶,说明帮会用茶阵这种形式裁断对方是忠是奸。
洪门中与茶有关的隐语有:“茶”为“半夜巡”,“茶碗”为“莲”,“茶杯”为“灭清”,“茶壶”为“洞庭”,“饮茶”为“收青子”,或“收黄杨子”,“茶馆”为 “混子酒”或“泥子”、“窑子”。
洪门“茶阵”都乎有特定的名称,如“忠义阵”、“忠奸阵”、“磕头阵”、“忠义团圆阵”、“四大忠贤阵”、“患难拥扶阵”等。据朱琳的《洪门志》记载,天地会的茶碗阵共有四十二类……其名称多出自于古典小说、话本戏曲等,如“赵云救阿斗阵”、“桃园阵”、“孔明登台令将阵”等。
洪门“茶阵”主要有试探、求援、访友、斗法四大功能:“试探”是以茶阵考验对方是否为洪门兄弟;“求援”是以茶阵暗示己身有危难,需要相助;“访友”是在登门拜访朋友时,藉茶阵的摆设以探知对方在家与否;“斗法”则有互相较劲之意。
洪门“茶阵”分成布阵、破阵、吟诗三个步骤:“布阵”即把茶阵摆出;“破阵”是由对方破解,通常经由茶杯的移动、茶水的倾倒以达到破阵的效果,如果对方能够破阵就可能是洪门兄弟;“吟诗”则是在破阵以后,由破阵一方吟出所破茶阵的对应诗句,达到双重确认身份的效果。整个过程都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如倒茶时,客人以右手的拇指置茶杯边,食指置杯底,向倒茶人相迎,以左手展成“三把半香”形,直伸三指尖附于茶杯或向下附于右手,便知道为自己人,并知其在洪门的地位;请茶时,客人须将茶由茶杯倒入茶壶,再由茶壶倒入茶杯,这样一来就可以不行什么礼饮茶了。
闻名遐迩的四川茶馆曾经是旧时的“民间法庭”、“江湖救急处”。帮会派系为了解决争端、平息矛盾或商议机密事宜,往往相约到茶铺“摆茶阵”。
四川袍哥的茶阵多达四十三种,阵式、阵名大都与洪门相同,有仁义阵、桃园阵、四平八稳阵、五朵梅花阵、六顺阵等。双方在茶馆对阵时,甲布一阵,令乙破之,能破者为好汉,不能破者为怯弱。如名为“争斗阵”的阵式,是布阵者用茶壶嘴正对着排成一线的三个满碗,意即请对方与他争斗,对方如应请便将三碗茶同时喝下,如不应请便取当中那一碗独饮。四川茶馆的茶阵还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
【相关阅读】
洪门“茶阵”
落坐时双手撑于两桌角,经营茶栈的天地会堂主、香主前来对切口,
并循问来客饮何茶,应答“红(洪)茶”
对完切口,茶栈负责人将摆设茶阵,进一步确认来人身分。梅花阵:中杯不可饮
破阵时,应将左近茶杯移至右近处,代表“复明”
茶栈提供的“清莲心茶”,为藏头诗,各句首字合为“反清复明”
完整的“茶阵”包括图像、阵势定制(又可分为“布阵”、“破阵”)及饮茶诗(又称“谣诀”):
木杨阵(试探用)
布阵:茶壶与一茶碗放置茶盘中,另一碗置于盘外,用以试探是否为兄弟。
破阵:将盘外茶碗移入盘中,再捧起相请。
诗曰:木杨城内是乾坤,义气全凭一点洪,今日义兄来考问,莫把洪英当外人。
单刀独马阵(求救用)
布阵:一茶壶一茶碗,壶口对碗。
破阵:能救助对方者,径饮其茶;不能救者,弃其茶再倾茶饮之。
诗曰:单刀独马走天涯,受尽尘埃到此来 ,变化金龙逢太吉,保主登基坐禅台。
桃园结义阵
布阵:如图,一壶三杯。
破阵:取中心一杯,移开旁二杯而饮。
诗曰:桃园结义刘关张,兄忠弟义姓名扬,不信曹公忠义将,万古流传世无双 。
四忠臣阵(求援用)
布阵:茶壶一只,茶杯四只横置于壶左。左方第一杯代表寄托妻子;左方第二杯代表借钱;第三杯代表援救兄弟之命;第四杯代表救免兄弟危难。
破阵:如应允其请求,根据求援之事,饮其相对之茶。如力有不逮,则乱茶杯位置而饮之。
诗曰:韩明因妻惹祸殃,韩福替死枉忠良,郑出打救英才子,李昌食妻状元郎 。
梅花阵
布阵:如图,五茶杯。
破阵:中心一杯万不可饮,其余可饮。
诗曰:梅花吐蕊在桌中,五虎大将会英雄 ,三姓桃园还有号 ,要会常山赵子龙。
五魁阵(试探用)
布阵:五茶杯,左三直、右二直。
破阵:将左之最下杯移往右下方,使其成「明」字形。
诗曰:反斗穷原盖旧时,清人强占我京畿,复回天下尊师顺 ,明月中兴起(yi)人。
带嫂入城阵
布阵:一壶六杯,四只在茶盘内,两只在茶盘外。
破阵:将两杯放入茶盘中,并说:「带忠心义气入城」。
诗曰:义气传名刘关张,关羽带刀保娘娘,过了五关诛六将,樊城寄歇再商量。
介绍成都——会说话的盖碗茶 (2009-08-19 07:30:57)标签:杂谈 分类: 地方民俗
一盏盖碗茶 何以能说话
会说话的盖碗茶
谁都知道成都的一大特色就是茶铺多。正如地方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早年成都,在家中待客,或在茶铺喝茶,最具代表性的茶具就是“盖碗茶”。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茶托”又称“茶船”,起始为木托,后来以原瓷套、漆制、铜制、锡制等多样。盖碗茶具通常绘有山水花鸟、名人诗词书法、福禄寿禧等图案,很是讲究。
年经月久,形成了一种地方茶文化——喝出了会说话的盖碗茶。
在茶铺中,茶客若是需要掺水,不必大声吆喝,只需把茶盖揭开摆在一边,堂倌就会来续水;茶客要离开一会儿就回,将茶盖靠着茶船斜放,堂倌一定不会收去;茶客喝好离去了,茶盖朝天沉入茶碗,堂倌自然会来收碗抹桌子;茶客今天对茶馆极为不满意,茶盖、茶碗、茶船拆散一字摆开,堂倌看见后,必来道歉,甚至连老板都会立马过来询问原因赔不是的。
在行业中,帮会派系为了解决争端、平息矛盾或商议机密事宜,往往相约到茶铺“摆茶阵”。何谓茶阵:一方将茶碗摆出一个形状,对方又将其拆散摆出另一种形状,就是以这种无声的对答和交流,表达各自的意思,一直到问题解决,旁边的人听不到一句话。这种茶阵的语言方式很深奥,只有早年“道”上的人才懂得,且运用自如。这种暗语般的摆茶阵早已失传,大多茶客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究理。
在社会上,有生活无着或走投无路的人,到茶馆里去求救,往往会得到资助。这些求助事件的解决过程,也有特定的“茶馆语言”和“特定手法”。据说去茶馆求救的人,若是因为“犯了事”,求救就带有一定的隐秘性:求救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进茶馆喝茶,堂倌掺第二道水时,按规矩掺水后要给茶客盖上茶盖,却发现茶盖不见了,求救者揭起桌上的帽子,露出茶盖来,堂倌一看,心中有数,告知掌柜后,大多会邀客人后堂说话。老板出面,问清事由原委,一般会助以盘缠,指点避祸方法。
在江湖上,无论是平民还是“袍哥”组织之间起了纠纷,若愿意通过“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会约到茶馆,请有权威的或双方信得过的人出面,通过约定俗成的程序进行“谈判”,直至解决。输理的一方付清所有到场人的茶钱,按照谈好的办法实行。这就是所谓“吃讲茶”,往往很能解决问题。
过去成都人说,老茶馆是旧时的“民间法庭”,“江湖救急处”,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贴几张独具茶馆特色的图照
不同的茶馆格调塑像
旧时的乡镇茶馆(1)
旧时的乡镇茶馆(2)
老茶客特写
现代的仿古茶馆柜台
兼作说唱书场的茶楼
会馆形式代戏台的茶座
现代高档茶厅布局格调
(转自:焦板儿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tianjiyouyie)
茶 阵
聂天戈径直走进了铁砂帮总部对面的一家酒楼,在一个角落里坐了下来。洪门联络地点多设于茶铺酒肆,既避免官府的注意,又用以连络同志、传递讯息。既然这家酒楼能够在铁砂帮总部的对面经营下去,聂天戈相信酒楼食属于铁砂帮的!
聂天戈也不急着呼唤小二过来,而是不慌不忙地把桌子上面摆放得很整齐的五只茶杯中的一只茶杯的位置移动了一下,然后就眼睛微微闭着,假寐!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有其独特的含义。桌子上的茶杯摆放得是洪门独特的茶阵,叫做五魁茶阵,是专门用来试探洪门同门用的茶阵。
五个茶杯,左三直,右二直。
而聂天戈只是把左边最下面的茶杯移到了右下方,形势陡然一变。
五个茶杯原来是一个反“明”字,现在就真成了“明”字形!
等到店小二姗姗而来,聂天戈又慢条斯理地读了一首不伦不类的诗:“反斗穷原盖旧时,清人强占我京畿,复回天下尊师顺,明月中兴起一人!”
店小二是个二十来岁精干的小伙子,点头哈腰:“客官请稍等。”
然后,店小二就离开了,不过,离开前把五个茶杯都收走了。
不久,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过来,不声不响地坐在聂天戈的对面。那个店小二也端着一个茶盘过来了茶盘上面放着一个茶壶,两个茶碗。
店小二把茶盘放在桌子上,笑嘻嘻地说:“客官,请慢用!”然后,就忙活去了。
中年汉子拿起茶壶,把两个茶碗都倒了个七分满,一只茶杯仍然放在茶盘里,另一只茶杯却放在靠向聂天戈的茶盘外面,茶壶被中年汉子放在桌子的左角。
这个茶阵叫做木杨阵,是专门试探对方是否洪门兄弟用的!
聂天戈微微一笑,端起了茶盘外的茶杯,却没有马上喝,而是把茶杯先移到茶盘内,然后才端起茶杯,朝中年汉子拱手相请!
“木杨城内是乾坤,义气全凭一点洪,今日义兄来考问,莫把洪英当外人!”聂天戈的声音很低,但吐词很清晰,“请!”
中年汉子这才呵呵一笑:“恩兄占得是哪座山,过的是什么关?”
聂天戈微微一笑:“小弟自大虎山来,过的是嘉峪关,此次前来,奉家父聂邱庭之命,拜见罗老爷子。”
“黑虎寨?”中年汉子脸色一变,脱口而出,“你是聂天戈?”
聂天戈点了点头:“还请恩兄替为引见!”
看来,这个中年汉子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聂天戈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行!”中年汉子略微一沉吟,就答应了下来,“不过,老爷子见不见你,我可做不了主。”
临走的时候,中年汉子又冒出了一句:“兄弟,旅顺的日本特务机关已经盯上你了,你可要小心一些!据我猜测,袭击海圻号军官的那几个日本人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你,只不过认错了人。还有,那几个日本人是东亚武术馆的人,馆长伊藤重熊功夫极好,只怕会找你的麻烦。”
“谢谢恩兄提醒,我会小心地。”聂天戈满脸的感激表情,却无任何畏惧之意。
“我叫铁三强,你可以叫我老铁。”铁三强笑了笑。
“铁大哥!”聂天戈赶紧拱手为礼,“给你添麻烦了。
洪门不太注重辈分,兄弟相称就是最好的尊重。
(小说《抗战之东北王》第九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