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关于我家孩子心无大志,讨厌学习,迷恋网吧的讨论随处可闻,报纸、杂志上群殴群抢,暴力犯罪的事屡见不鲜,面对这一切。人们迷惑不解,人这是怎么了疑惑之余,人们普遍感到,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了,道德问题也突出了。德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决不可受到轻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对于“成人”而言,诚如毛泽东所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于“成才”而言,诚如爱因斯坦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人、成才与成功,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兴旺。作为一名教师,班级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传统仍需要继承和发扬,并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一系列活动中。
二、以道德教育为重点
道德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是我国德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国家德育工作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向他们灌输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将影响他们一生。所以中小学教师必须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首先要使他们理解并遵守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勤奋好学”、“遵规守纪”、“关心集体”、“尊重他人”、“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便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三、进行“四位一体”的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关键是激活学生的“内因”,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对学生实施教育,要以塑造为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要学生“必须怎样做”的传统教育,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认识“应该怎样做”。
养成教育的内容必须要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育特点,要制定出每个学龄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要求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便于理解和掌握;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把所有养成教育的内容全部进行细致训练,所以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带动其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调动青少年主动参与到其中是选择教育内容的关键,教师是起“导”的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调动才是根本;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只是学校德育的最基本要求,而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所以养成教育必须贯穿于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中。
总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因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各有优势,三者之间只有取长补短、协调统一,才能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