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吃货”们在家叫外卖不但可以看到官方资质,还能像在餐厅吃饭一样看“笑脸哭脸”选择外卖。日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关于鼓励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政府食品安全数据的指导意见》。有大数据保驾护航,“吃货”们的食品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个指导意见就是要鼓励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市食药监局已经开发涵盖全市餐饮单位行政许可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脸谱)信息的数据接口,并将逐步纳入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自即日起,可实现与第三方平台数据对接。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第三方平台建立平台入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大数据分析工作机制,将通过对平台入网餐饮单位的上传信息、消费者点评等大数据分析,获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线索,包括无许可证经营、超许可范围经营、经营违禁食品、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等。
网络订餐你吃得安全吗?
现如今,宅男宅女在家动动手指头,各种送餐APP、微信订餐信息应有尽有,分分钟搞定吃饭的问题。然而,在订餐快捷的同时,你是否想过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是否想过商家有无营业执照?相关部门又该如何进行监管?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走访。
现状:外卖APP很流行
11月19日,临近12点,白领小王打开手机,翻阅着各种外卖APP,寻找想要的美味午餐。分类、甜点、饮料,在商品分类中,商家贴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照片,不仅挑花眼,还让人食欲大增。小王仔细对比挑选后,和同事订了一份水煮活鱼。半个多小时后,送餐小哥就把美食送来了。
“如今谁手机上没装几个外卖AP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小王告诉记者,公司没有食堂,每到午饭时间,他和同事就合着叫餐,以前只能从公司附近餐馆叫餐,已经吃腻了。自从下载了订餐APP,他们可选择的美食多了不少,方便又实惠。
市民小陈是个美食爱好者。“最近有朋友在网上卖美食,尝试了几样,味道还不错。”面对日渐兴起的“微信私房菜”,小陈表示,现在微信、微博已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还是广告平台,而美食是最令人无法抗拒的东西。对此,记者也有相同的感受。不管水煮活鱼、海鲜拼盘,还是慕斯蛋糕、水果饮料……看着一张张诱人的美食照片,真想每样都尝试一下。
调查:网络订餐不省心
面对新兴的外卖市场,九二路某海鲜拼盘的老板王先生表示,订餐客户流动性大,消费者除了对口味有所要求,对送餐时间更是严格。据了解,我市提供外卖的餐饮店均是“兼职”状态,在开设实体店的同时,接收一些外卖的订单,如果生意好,配送人手就不够,就有可能导致送餐不及时的情况。“增加人手意味着成本要增大,也许增加的订单还不够支付人员工资。不增加配送员就无法提供及时服务,这是网络订餐普遍存在的情况。”
除一些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在订餐平台上,更有一些不知名的餐饮店铺。记者打开一家订餐APP,在商家信息一栏里,只能看到商家活动、简介等信息,没有看到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记者在另一款订餐APP搜索栏上输入“淮扬菜”,出现几十条结果。记者随意打开一家,只是写着地址在“民生路”和联系电话,证照信息没有上传,店铺经营资质等无从查看。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络订餐而言,卫生安全问题最令人关注。由于订餐平台开店门槛较低,有众多小餐馆注册网店。这里面既有卖“良心菜”的,也有不少状况不佳的小作坊,存在质量、卫生方面的风险。
提醒:看清资质留证据
10月1日生效的新《食品安全法》对网上订餐作出明确规定:在网上经营食品的餐饮企业,不仅要实名登记,而且如果法律要求必须获得许可方能经营的,还必须取得相关许可。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商家送外卖的行为还没有权威规范,出现纠纷一般只能由消费者跟店家自行协商解决。另外,微信店普遍没有营业执照,还处于监管空白区,建议消费者在网上订餐时,要了解供餐单位的名称和经营地点,询问对方是否取得合法资质。网络订餐时要留存好消费小票、发票等凭证。如发生消费纠纷可以举报维权。

延伸阅读:转变发展理念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六位一体”引领中医药上新台阶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淄博淄川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揭牌营养标准不同 海淘的奶粉不一定更好北欧加强猪肉对华出口 各国养殖健康标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