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佛音
编者按:
本问答系列是由佛迎居士精选佛恩居士编述的《佛教问答》中的主要内容并予以重新整理而成,力求简明晓畅地向现代人介绍佛法及净土宗基本常识。音频部分由佛迎居士与她父亲共同录制,适度融入了互动性和口语化的表达色彩。
《佛教问答》内容虽属初机入门,但对广大莲友夯实佛法基础、增上念佛信心,亦是大有裨益。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够借此听闻到纯正的佛法精要,得入真实安乐的解脱之门。
本系列问答预计将分20期发布,敬请广大莲友关注。
《佛教问答》原文:
182.问:往生的人多不多?怎么知道他们往生了呢?
答:《念佛感应录》里记载了很多往生事例,并且叙述了往生时的种种情况。
依据净宗教理,专修念佛是“正定之业”,所以,平时信愿具足、专修念佛的人,决定往生无疑。至于他们是否具足信愿,别人难以判断,那只能看他们的外在表现。大体上说,具足信愿的人临终时刻会很安详,甚至面带喜悦,或自言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或多时之后身体柔软,古来往生人还有预知时至、端坐往生、站立往生、香气满室、天乐鸣空等瑞相,皆可作为往生的辅助依据。
183.问:既然有很多人往生,怎么没见有人回来告知一声?
答:极乐圣众如果要回来,那就是乘愿再来了。乘愿再来的菩萨观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度之,皆以凡夫自居,而不会宣告自己是菩萨再来。
不过,古今也有很多往生人通过某种方式告知一位或多位亲友极乐情景的例证。
184.问:是不是每个求生西方的人都往生了?
答:也有没能往生的情况。
185.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能往生呢?
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不愿往生,或者嘴上说愿意往生,其实希求人天福报;另一类是虽然愿意往生,却不明教理,不专修念佛以接受佛所回向的功德,而是杂行杂修。
186.问:什么是杂行杂修?
答: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的境界,必须凭靠真实的功德才能达成往生。真实功德来自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任何众生,阿弥陀佛都与他约定了一个得救的方法:信顺救度,愿生净土,称念佛名,阿弥陀佛就把自己兆载永劫所累积的圆满功德无偿地送给他,成为他的往生资粮。
杂行杂修的人试图以自己的各种修行回向往生净土,但由于根机的缺陷,烦恼执著未断,任何修为都达不到菩萨的“三轮体空”,所以,毫无真实功德可以用来回向。还有的人虽然表面上专修念佛,但却把佛号当作息虑凝心的工具,念佛的目的是追求“功夫成片”等禅定境界,以为只有那样才有资格往生。然而禅定境界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一般人往往根机不堪而退失信愿。
187.问:念佛不就是为了克服烦恼、使心地清净吗?
答:人们往往习惯用戒定慧的通途教理来衡量净土法门,以为念佛也是为了求定、求慧,以期断尽烦恼,这样岂不又绕回圣道门了?现实中很多人因念佛达不到心地的清净而烦恼,正是因为误解了念佛的目的。
188.问:那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念佛的目的是乘佛愿力、直取往生,因为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并没要求达到怎样的境界。念佛人并不需要先成就自己的功德,然后再将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佛号本身就是阿弥陀佛所惠施的往生功德,称念佛号即可获得佛的真实功德,也就是获得往生。这即是净土宗所说的“他力”。杂行杂修的人过于执著自力,这样就难以乘托他力了。所以印光大师说: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189.问:“拣去自力”,解脱大事难道不需要付出努力吗?
答:“自力”的概念需要澄清一下。一般人很容易依文解义,以为靠佛力就意味着懒惰、自己不努力。“自力”的“力”宜理解为“能力”而非“努力”。印光大师将“自力”也说为“自家道力”,就是说如果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解脱生死,这叫有自力。而凡夫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因此毫无“自力”可言;但我们往往误认为自己有这种“道力”,以为往生是自己修行的结果,没有看到阿弥陀佛的力量。
如果能够认清现实状况,一心仰靠阿弥陀佛,一心信顺佛力救度,那么,生信、发愿、念佛,一切的努力转而成为乘托佛力的实际行动,这就是“专仗佛力”。
“拣去自力”是要我们放弃靠自力解脱生死的执著,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努力。
190.问:佛教宗派很多,为什么特别推荐净土宗呢?
答:前面提到佛法住世的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期有佛的教法流传,众生有真实的修行,有人证得圣果,即:有教、有行、有证;五百年之后的像法时期,由于众生根机渐劣,就没有真实证果的人了,即:有教、有行、无证;像法一千年过后,到了末法时期,虽有佛法传世,但连真实修行的人都没有了,所谓:有教、无行、无证。
我们现在正处于末法时期,缺乏真实的修行,所以,靠真实修行方能成就的其他法门日渐衰微,这是众生根机、时节因缘所决定的,并不是法门不殊胜。
独有依阿弥陀佛愿力救度的净土法门,不凭众生的修行境界,即使烦恼丝毫未断,仍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均益”,历代净土宗祖师据此力倡当生了脱的净土法门。

禅宗、密宗也可当生了脱,但若非根机猛利,不得实益;即使根机猛利,往往一修出某种境界,就以为自己深入禅定,实则未至初禅;即使能得禅定,往往会因留恋禅乐而不肯上进。总之,每一阶段都有微细的境界差别需要辨明,所以,必须有熟悉这些境界的明师亲自指点。而现实中这样的明师是很难找到的。
净土法门则不同,虽然“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但是,世尊为悲愍众生,讲说之时不涉幽玄谛理,明言净土三部经专为凡夫而说,所以用凡夫所能理解的语言文字也能维系传承。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即使没有明师当面指点,也可通过阅读祖师著作而建立正信、达成往生。简而言之,普通人照书本行持就能成就的法门宗派,非净土宗莫属。
转发自:净土宗弘愿寺
扫一扫即可关注(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关注)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妙法佛音(miaofafoyin520)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南无阿弥陀佛!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