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恨父母的人的忠告 给父母的五十忠告

给恨父母的人的忠告 给父母的五十忠告

16、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17、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爆炸,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

    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

    18、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19、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

    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

    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

    20、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

21、先接纳,后升华

    一个人越恨自己的缺陷,这个缺陷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父母往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其实孩子的每天都在成长,现在的缺点很可能就是未来最大的优点。

    对待孩子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接纳,后升华接纳是前提,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楚,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父母都是无条件地全接纳。

    孩子考试就像当初学走路,同次考咂了,就像跌了一跤,鼓励他、扶起他,他最后一定会走得好的。

    但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的态度出了大问题。

    要反过来学习,对待孩子学走路的那种态度,越是孩子跌跤的时候,父母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

    但只接纳不升华,就变成了纵容孩子。接纳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怕,保持了自然,这还不够,还要主动升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结症,走向成功。

    22、融进去,诱出来

    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很久以前有个王子,得了一种怪病:总觉得自己变成了大公鸡,整天躲在桌子下面学公鸡“喔喔”地叫,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他的病。最后国王悬赏:无论是谁,只要能治好王子的病,重重有赏。一个流浪汉揭了榜,他向国王保证:“治不好,你就杀了我的头!”流浪汉一看王子,两眼就放光了:“哇!你是大公鸡!我也是!”,说着他就下钻到桌子下面,王子“喔喔”地叫,他也跟着“喔喔”地叫,王子跳,他也跟着跳,扮了几天大公鸡后,流浪汉和王子融进去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流浪汉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王子也钻了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就这样王子的病治好了。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相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出来。

    走进孩子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23、解心结,出心牢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

    现在的孩子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高脆弱,心情一好,一好百好;心情一坏,一了百了。父母再用“打是亲,骂是爱”的方式根本行不通,那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没人帮他们及时化解,慢慢就成了心结。心结有点儿像便密,大便憋在肚子里,几天不排出去就已经吃不消了,更何况是经年累月的心结,越来越多的心结不能及时化解,长期郁结,“硬化”成“心牢”孩子仿佛在自己的心中筑了一个牢房,孩子的心灵在地狱中煎熬,走不出来。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受伤害,越容易形成心结,甚至走向心牢。我研究发现,90%以上成绩不好的孩子绝对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结问题、心牢问题。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没有烦恼,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的化解孩子的心结,让孩子快乐轻松地成长。

    24、抚创伤,疗心病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任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

    赏识教育“好孩子快乐营”里有一个叫林必成的10岁孩子,大家都说他:“林必成林必成,出口必伤人”,她说的每一句都像刀子,说得你心口疼。老师、父母都拿她没办法。

    我问她:“必成,在这里心情好不好?”

    “不好!”

    我又问:“孩子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

    “不想!你讲话老土”

    我不慌不忙:“孩子,你身边有没有好人?”

    她头一扭:“忘记了!”

    “孩子,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你身边没有一个好人,都是坏人?”这时她好奇地盯着我。

    我告诉她:“因为你内心深处感到自己不是好孩子!你心口疼,伤害人,攻击人,搞平衡,对不对?”孩子呆了:“其实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伯伯知道你受了太多的委屈。”孩子一听到“委屈”两个字,眼泪就出来了。紧接着我又问:“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想!”“想不想跟周伯伯交朋友?”想“……后来林必成成了”好孩子快乐营“里最优秀的孩子。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任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他们是披着狼皮的羊,只要把狼皮扒掉,可爱的小绵羊就出来了。

    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婷婷小时候打算盘从1加到100,是全班最慢的。回来对我说:“爸爸,我不想打算盘了。”我于是对婷婷的高目标化为低要求:将要实现的高目标分解为多项低要求的多个小项目。我把从1加到100的每10位的答案写在墙上,婷婷每打对10位,全家人都为她鼓掌欢呼,10层全搭完,自信心找到了。婷婷打完10次,全家人了围着她欢呼10次,自卑,恐惧一扫而空。本来害怕打算盘的婷婷,第二天就对我说,爸爸我就喜欢在你面前打算盘。因为我对婷婷的要求降低了,每次都是从成功走向成功,她在我这里找到了安全感。不到1个月,婷婷打算盘全班第1名。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自信、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父母“高标准,高要求”的结果。

    目标定得太高,要求太严,容易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项目,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

  26、够朋友,孩子王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但一些父母却把孩子变成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

    有位父亲整天和自己的儿子闹闹轰轰,父子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外人看了说:孩子这样教,将来肯定没出息。十几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个孩子轻松考上了清华。别的父母一看傻眼了,都想知道他教育儿子的秘决到底是什么?

    这位父亲说:“还不是讲的好,讲了你们也做不到。”他越是不说,那些父母越想知道:“你就说说吧,儿子这一代做不到,用在孙子身上总可以吧?”

    这位父亲被逼无赖,说:“我教育儿子的秘决其实很简单,就4个字。在我儿子4岁生日时,我正式和他结拜兄弟。”

    我教育婷婷也是3个字“够朋友”。做父亲的要是都能和孩子结拜兄弟,做母亲的能和孩子拜姐妹,父母和孩子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了。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和孩子不够朋友的父母却把孩子变成了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还不够,还要做孩子王,在教育的过程中态度平静,坚持原则!爱孩子要爱得有力量,给孩子安全感。

    27、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

    反正是钻牛角尖,为什么不要教孩子钻光明的牛角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伊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去伊拉克谈判,缓解了冲突。当时人们问他:为什么全世界都看到战争乌云密布,而你却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

    他说是中学老师的一堂课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当时老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有一个黑点。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怎么只盯着一个黑点呢?看来还是黑暗有吸引力。

    教室鸦雀无声。

    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这回又看见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说: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现在父母看孩子不顺眼,就是白见黑,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短处和不足上,让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如果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就是黑见白,孩子就会在“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升华!

    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

    心中有佛,满目是佛;心中有屎,满目是屎!

    苏东坡喜欢跟佛印斗嘴。一天他对佛印说:“和尚,我看你一身黄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说完以后,哈哈大笑。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苏东坡乐坏了,以为斗嘴赢了,回家后告诉妹妹。苏小妹听了,肚子都笑痛了:“哥呀,你上当了,人家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满目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呢,是心中有屎,满目是屎,看什么都是屎!”

    父母在教孩子学说话是、学走路时,能够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就是心中有佛。随着孩子的长大,优点一天比一天多了,可父母却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这时父母心里装的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白孩子是发展中的孩子,凡事发生多往好处想,养成阳光思维习惯!

    29、好孩子,人中人

    教育要培养与谐,与周围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的人,让孩子做人中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人有4种:

    人下人,是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

    人上人,是我好你不好,未来也不妙。

    人外人,是我不好你也别好,整个世界乱糟糟。

    这3种人都不好,教育要培养孩子做舒展,快乐的人中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总结出来的第4种人。人中人的特点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人中人,是让每个孩子的生命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展现生命奇观。尊重孩子的生命差异,唤醒孩子无限潜能。

    人中人的孩子失败了不会压抑,成功了不会膨胀,懂能人生的智慧,成长的每天都充满了幸福感。

    30、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孩子为什么害怕学习?国为父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小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难!

    在父母高目标下、严要求下,孩子经常被考试打败,尝不了甜头,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于是易变难。

    孩子现在学英语口语很难,但为什么孩子当初学说话不难呢?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觉得学说话难,孩子在容易的心态中,学会了最难的口语,这是难变易。

    父母还要用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把学习当游戏,和孩子玩学习。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会感觉爸爸妈妈比自己聪明,反而把孩子自学的能力破坏了。久而久之,产生依赖心理。

    父母教育孩子要恰到好处,引而不发。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3051/180834333297.html

更多阅读

给高中生的忠告转自芜湖一中吧 芜湖一中校园网

给高中生的忠告1.高中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而羡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起。2.你在高中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3.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

写给四十岁男人的忠告 男人四十岁事业无成

岁月如梭,眨眼间自己三十有六,即将奔四。献上这篇写在前面的忠告为四年后的我和所有已临不惑之年的男士们以期共勉。1.四十岁的男人,如果还没有结婚,就别结了。无论你是一次未娶还是多次失败,你的身心已经到了不健康的地步,再把这种不健康

第42节:罗迪给我关于爱的忠告

系列专题:《永不放弃: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  内文十五:  罗迪给我关于爱的忠告  你有没有见过漂亮女生打排球?  昨天举行的球赛里,潘娜洛普正在发球,我像欣赏一件艺术品般凝视着她。  她穿着白色上衣和白短裤,我看得到她的内衣和

卡耐基写给男人的忠告 写给大学生的忠告(之一)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一个大学教师写给学生的忠告 文/魏剑美之一:丢开“代沟”之类的词汇现在很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在面对师长的教导时,动不动搬出“代沟”这样的词汇来作为自我辩护的遁词,甚至一个16岁的高中生在18岁的堂姐鼓励他好

声明:《给恨父母的人的忠告 给父母的五十忠告》为网友薰衣草得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