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龙字来源于东方苍龙七宿,苍龙七宿最初只是蛇形,后来又融入马的形象才演变成有角的龙形。
蛇和马都会游泳,但除了水蛇,似乎蛇并不应该与水扯上太密切的关系,来自游牧民族的马也不太可能自然而然地向水神进化。
我们都知道,龙与水几为一体。
统领水族,行云布雨的是谁?
当然是四海龙王。
不仅海里有龙王,江河湖泊也有龙王常驻,就连井里都可能有龙王。
换句话说,比起大宋朝的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更普遍也更久远的认知是,有水之处皆有龙王,天下之水皆归龙王。
烈日连绵,赤地千里,旱魃为虐,如惔如焚,遇到这样的年景怎么办?
大旱之时该求观音还是求如来?当然得求龙王啊。
而且,作为掌管甚至垄断水资源的大神,龙王要是对人间的祈雨盛情视而不见,那么很可能人们就从低声下气地求龙王变成用拳头说话打龙王。
显然,这里有一个难以调和不能自洽的矛盾,如果龙的前身是蛇和马,又怎么会被分配去当水官呢?
一
天人合一,天地相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上有九天,下有九州。
天上有紫微垣,人间有紫禁城。
紫微垣里有上帝,紫禁城里有皇帝,皇帝是天之子。
民间文化也是这样,比如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
最有代表性的是风角占星之术,何时刮风,刮啥样的风,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都与人间祸福息息相关,分星分野之法更是把天上的星宿与地理区域相对应,若星宿发生了异相,那就预示着对应的地区将有事儿发生。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龙,在天上是龙,在地上就是马或蛇。
上帝与皇帝,星星与人丁,星宿与地理,龙与马/蛇,都是互相对应的关系。
所以,地上有江河奔腾,天上必然也有一条银河波浪宽。
中国人还是比较实在的,只称之为银河。古希腊就比较奢侈,说那是乳之路,是牛奶泼出来的。
天上有银河,所以,龙与水为什么如此亲近,其根源就在于天上这条河。
《凌晨一点的格兰萨索》,摄影:雍容致殇
二
天龙,就是东方苍龙七宿。
天河,就是无数恒星的光汇聚而成的银河。
那么,在我们人间仰望,这条天龙与浩翰的天河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来源:清代仇兆鳌《周易参同契集注》,为便于阅读,略有调整
如“二十八宿玄沟图”所示(玄沟即天河),银河穿过东方苍龙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其中在苍龙七宿一侧正好是尾宿和箕宿的位置,也就是这条苍龙的尾巴部位。
换句话说,位于苍龙尾部的尾宿和箕宿就在银河里面。
三
二十八星宿的分布是围着北极星排成一个圈,再绕着北极星旋转。
对我们地球人来说,这些星宿像太阳一样,我们看到的运动轨迹都是东升西落。
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所以,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看到这四象二十八宿,在某一时刻只能看到绕着北极星旋转的这个大圈其中半个圈里的星宿。
比如今天晚上零点左右(2016年7月2日凌晨)的星空,如下图:
这是在河南商丘所看到的凌晨夜空,此时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角宿一刚刚从西边落下去,角宿一旁边是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已然星落西山,完全看不见了。
苍龙七宿尾巴旁边是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现在全都能看见。再过去是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胄昴毕参觜),这会儿刚刚从东边升起来,奎宿九、奎宿七已经能看见,奎宿三也马上就要跃过地平线升起来了。
四
天地都在运动之中,那么,动起来的天龙、天河与人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说文》解释龙,说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能上能下,随方就圆,见人说人话,这绝对是纵横官场职场的葵花宝典——然后还说了,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春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两个重要的节,其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春分和秋分的时候,东方苍龙七宿都在哪?
今年的春分是3月20日,晚上6点半太阳落山,再过两个小时,即8点半左右,苍龙七宿开始从东方升起。
到凌晨2点半左右,苍龙七宿就全部升到空中能看见了。
今年的秋分在9月22日,下午6点一刻太阳落山(比春分那天早一刻钟),这时候,与春分时苍龙东升正好相反,再过半个小时,东方苍龙的龙头(角宿)就要跟着太阳从西边落下去了。
如图所示,角宿一在右下角,即将西沉。
这一猛子扎下去,龙身龙尾也只好跟着沉下去了。
随着夜色渐浓,如果运气好,也许能看到繁星满天,但是,苍龙七宿正在归隐的路上,很快就会消失在夜空里。
所以,如果想观测天上这条苍龙,春分过后秋分以前这半年是比较合适的。
冬天就不要想了,神龙既不见头也不见尾。
别担心,冬天的苍龙七宿也还在天上,只不过是在大白天升起来,完全看不见而已。
显而易见,东汉许慎所编撰的《说文》这部字典,他所解释的“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条龙毫无疑问说的正是天上这条东方苍龙。
事实上,春分而登天,在古人看来更为形象。
2016年的春分在3月20日,如上所述,太阳落山后还得俩小时苍龙才开始东升,而公元前2016年的春分是4月7日,这天的太阳在晚上6点28分落山,但在太阳落山以前,苍龙七宿已经迫不急待地从东方地平线下钻出来了。
如图所示,左下角红圈标出来的就是龙脑袋上的角,已经冒出来了。当然,这会儿实际上是看不见的。
日落后过俩小时,公元前2016年的春分这天,苍龙七宿已经完全跃出地平线,银河横亘在天边,苍龙宛如浴河而出。
公元前2016年,是夏朝第十任帝姒槐当政的最后一年,此时的他已是病入膏肓,怕是没什么心情夜观苍龙了。
断代信息来源:《中国历史年表》,柏杨
与春分日苍龙升起得更早一样,公元前2016年的秋分日苍龙七宿西沉的时间也会比现在更早。
公元前2016年秋分在10月9日,日落在晚上6点18分,但下午4点的时候,苍龙七宿的角宿已经准备下山了。
下午6点半,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但天光明朗,夜色未起,此时的苍龙七宿,已经只剩下一个小尾巴露在外面了。
几千年以前的时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格外地形象。
由此可见,龙的出没,完全可以作为判断节气的参照。
春回大地,巡游登天,雷声起,万物睡眼朦胧,扶犁好耕田。
秋风渐起,龙吟徘徊,藏形潜渊,萧瑟冬风万古愁,又是一年。
苍龙饮水天河畔,龙尾还在水中间。
龙水一家亲,这实在是并不需要很多想像力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事。
先到这吧,再续一次,下次再拐回到太极与河图的主题。
文中星空图片由Stellarium软件模拟生成,其数据模型或有偏差。

星空图片的模拟观测点为河南商丘与广东广州两地,两地虽略有不同,但差别并不明显,故未分别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