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书书单,静静阅读(二)
2015-4-30 10:23:00 来源:译文博客

《死者简史》
[美] 凯文·布罗克迈耶 著
艾黎 译
科幻末日情节和哲学性的存在问题完美融合:面对逝去的世界,我们的记忆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幅悬念与幻想交织的场景:所谓的“城市”里居住着已离世但依旧被人世所记着的人,他们在这里暂存直到被彻底忘记。有一天,城里的撰报人卢卡发现城市在被清空,人数在减少;现实中,女科学家劳拉在南极为可口可乐公司寻找纯净水源,却身陷险境,而且她发现,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幸存者…
凯文·布罗克迈耶(Kevin Brockmeier,1972- ),2007年被《格兰塔》列为“美国最佳年轻小说家”之一。
《爱的人们(川端康成作品系列)》
[日] 川端康成 著
谭晶华 译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他叙事技巧高超,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川端康成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
母亲死后被母亲的初恋情人收养、默默爱上母亲初恋情人的少女;因初恋自杀而一直不能相亲成功的女孩;因自己的怪癖而心怀愧疚的妻子;热衷于掷色子的舞女;刚开始感受到孩童之可爱的新婚夫妇…
《生为女人(川端康成作品系列)》
[日] 川端康成 著
朱春育 译
“川端康成是描写女性感情和生活的圣手,淡淡的叙事中,展现了清醇恬静而又可哀可叹的女性世界。”
年近四十的佐山夫妇至今没有儿女,但夫妻两人感情融洽,生活富足无忧。出于同情,佐山收留了杀人犯的女儿妙子;妻子市子旧友的女儿阿荣憧憬东京的自由生活,也离家出走来投奔市子。妙子性格拘谨,内向多病,父亲犯罪,令她更加自卑;阿荣大胆任性,同时爱上了市子和佐川夫妇,原本平静的家庭因为这两个少女泛起了波澜……
《我们这种叛徒(勒卡雷作品系列)》
[英] 约翰·勒卡雷 著
杨懿晶 译
约翰·勒卡雷超越冷战思维的新世纪间谍小说。
一场酝酿已久的国际恐怖主义行动, 国际犯罪组织的追杀步步逼人,巴黎、伯尔尼、伦敦……
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开始了。谁才是真正的叛徒?
2015年同名电影火热上映。
《头号罪犯(勒卡雷作品系列)》
[英] 约翰·勒卡雷 著
杨懿晶 译
勒卡雷第一部涉及“反恐战争”题材的小说;文中关于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思考与反讽十分贴近当下的国际焦点与现实。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英国间谍小说家。早年曾供职于英国情报部门,后开始以笔名创作小说。凭借小说《柏林谍影》一举成名,格雷厄姆·格林如此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了文坛大师的地位。
《来自神的一句话(荻原浩作品系列)》
[日] 荻原浩 著
刘锦秀 译
“直木奖”热门作家代表作品
伊藤淳史、阵内孝则主演同名日剧
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处理严肃无奈的职场命题。透过职场邂逅的人所衍生出来的人际关系、所爱的人、家人的羇绊来支撑主人公,令其成长,是给每一位普通上班族的一剂正能量。
《明日的记忆(荻原浩作品系列)》
[日] 荻原浩 著
戴伟杰、刘锦秀 译
“直木奖”热门作家代表作品
堤幸彥执导、影帝渡边谦主演同名电影
小说关注的是阿尔兹海默症(即常说的老年痴呆郑)患者人群。以第一人称也就是患者的角度来注视自己记忆的逐步消失,刻画细腻感情丰富,催人泪下。
渡边谦说拍摄《明日的记忆》对他来说是种使命感,希望透过本片唤起大众对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视。在中国,民众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要比日本晚一步,不少人仍将它称为老年痴呆症,事实上这种病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且在全世界患病者都在呈显著增长的趋势。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部极具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荻原浩,日本文坛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曾四次入围直木奖,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荻原浩有身为“娱乐小说”作者的说故事天分,同时又使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学可读性,奇特的情节、幽默的笔调和人性温暖是他最令读者喜爱的特质。
《安妮·弗兰克(全彩绘本)》
[美] 锡德·雅各布森、厄尼·科隆 著
张智 译
首本获授权的《安妮日记》作者画传,
取材于独特的历史名胜、档案馆,权威可靠,
铜版纸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本书由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锡德·雅各布森和厄尼·科隆撰写。绘本从安妮父母的青年时代讲起,追踪了整个弗兰克家庭自一战至二战期间的生活轨迹,并最后讲述了唯一幸存的安妮父亲奥托战后的经历,可谓向《安妮日记》这本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最诚挚的致敬。
《野趣童年——和孩子一起观察自然(自然足迹系列)》
刘克襄 著
一位资深自然观察者送给父母、孩子最好的礼物。
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自然的技巧。
“台湾自然写作第一人”刘克襄长年带领一群孩子进行户外旅行,凭借自己整理总结出的与小朋友一起观察自然的经验,娓娓道出他对自然的态度、感受自然的心情以及如何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进入自然的技巧。
面对大自然这块画布时,孩子们永远是才华洋溢的画家,随时都能轻松地挥洒出美丽的杰作。在这样的年纪,老师或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们深入自然的课堂,与孩子一同发挥热情和创造力,一同对土地、对每一种事物发挥探索生命的好奇。在自然世界里,只要肯用心去学习,每一个人都会是很棒的自然老师;在“自然”这个大教室里,老师和家长也是孩子的同班同学呢!
刘克襄,台湾自然写作第一人,多年来获奖无数,屡获“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望远镜里的精灵》入选2014“中国好童书100本”,并入选浙江嘉兴地区中学老师推荐书目。
《特立独行:奥巴马母亲的传奇》
[美] 詹妮·斯科特 著
张蕾芳 张悦 李鸣燕 译
怎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位美国总统?“没有别的,我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有趣的人生。”
为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的传记。邓纳姆女士18岁与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男子奥巴马结婚,生下小贝拉克·奥巴马,24岁时随第二任丈夫、印尼学生索托罗移居雅加达,生下女儿玛雅,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雅加达。在独力抚养两个孩子的同时,成为了一名专门研究印尼手工业的人类学学者,并以她的勤奋、执着、始终炽热的天真理想和专业精神,为第三世界女性争取经济平等这个重大课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5年因癌症去世,那时,奥巴马还没有成为美国总统。
本书通过200多人(安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老师、儿女)的回忆和讲述,记录了安这位非凡的女姓不为人知的故事——奥巴马的自传是以父亲而不是母亲为主写的,他后来对此表示遗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立女性特立独行、因而也格外颠簸的一生。
詹妮·斯科特(Janny Scott),1994年至2009年担任《纽约时报》记者,2001年《纽约时报》普利策奖获奖报道组成员。2008年曾做过一系列关于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