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舞蹈音乐 阿昌族音乐


Achangzu yinyue
阿昌族音乐
music of Achang nationality

   阿昌族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梁河、陇川、潞西、龙陵、腾冲等县。人口 20441人(1982年统计)。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常用两种语言,即以梁河县为主的阿昌族多居住在半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多,通汉语,使用汉文,风俗习惯同汉族,自称大阿昌;以陇川县户撒为主的阿昌族多居住在坝区,受傣族影响较大,通傣语,使用傣文,风俗习惯同傣族,自称小阿昌。阿昌族音乐主要有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阿昌族最普遍的音乐活动是对唱民歌。村中任何一家来了客人,当晚都要对唱,不限内容,不分老少,都可参加。有时是一寨对一寨,各请高手领唱;有时持续几个夜晚,直到分出胜负为止。大、小阿昌地区对歌所唱的歌曲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杂列匝”,意为小嗓歌,是流行于大阿昌地区的古老山歌。因男女都用小嗓唱歌而得名。有“把松昆”和“把毫昆”两种曲调。把松昆,意为开头的歌,曲调只有一句,不断反复。全曲只用la、do两个音,节奏基本固定。把毫昆的曲调节奏性强,滑音较多,活泼而欢快。②“杂尼斯闹开”,意为姑娘小伙子唱,曲调原是汉族地区传来的山歌,有时与舞蹈“噔哦”相连接,在节日喜庆中演唱。小阿昌地区流行的山歌有“祥作”和“祥各”两种。祥作,意为小山歌。一种是在婚礼的当晚,对对青年同在一个屋内小声对唱;一种是在农闲或春节前后的傍晚,男青年吹着普勒恩(葫芦笙),来到姑娘家门前小声唱的歌。祥各,意为大山歌,多在山上用真声演唱,旋律简洁质朴。除上述民歌外,阿昌族的宗教、祭祀及丧葬活动中也有多种民歌,但多为一个乐句的不断反复。
 阿昌族的歌舞音乐有:①“噔哦开”,是阿昌族舞蹈的伴唱音乐,亦称“杂列玛”。“哦”是唱前呼叫的声音,用大嗓唱,情绪热烈,声音浑厚,由一人领唱,众人复唱;复唱的方法是从句尾唱到句头,然后再唱句尾两字。全曲用re、mi、fa3音组成。②“祥莫”,意为“师傅歌”,音乐和舞蹈来自傣族的歌舞“喊本光”,是小阿昌常跳的舞蹈。
 阿昌族中流传的乐器有从汉族传入的唢呐、笛子、二胡、鼓、镲、锣等。小阿昌中流传的普勒恩是从傣族传入的,曲调比较自由,多即兴吹奏,是男青年喜爱的乐器;他们常吹的“串姑娘调”抒情优美,流传极广,并有多种变体。打击乐多用于宗教祭祀活动;锣、像脚鼓则多用于舞蹈的伴奏。
                 杨锦和

阿昌族舞蹈音乐 阿昌族音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3951/88430264533.html

更多阅读

盘点适合孩子们的舞蹈音乐 幼儿动感音乐器械操

《我不上你的当》音乐缓慢好听,可起教育作用《孤单芭蕾》许慧欣的歌,前奏非常好听《八卦哎呀呀》音乐非常欢快动感《两条小鱼游游游》动作简单易学,歌曲也天真活泼《嗨,我的梦》动感又很上进《papa pinguin pigloo》国外歌曲,活泼欢快《

《牧童短笛》 儿童舞蹈音乐

作品背景:《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

一抹红舞蹈音乐 一页春情,一抹诗音

一页春情,一抹诗音春天来了,心情在暖暖的阳光下也变得明朗了起来,让我们与欢快的小溪,与复苏的草木,与南归的大雁一同,演绎生命的又一轮春华。春光明媚,普照着山川大地,高原睡醒了,青鸟歌唱了,小草儿也蠢蠢欲动了。春风不再那么刺骨了,变得温

声明:《阿昌族舞蹈音乐 阿昌族音乐》为网友穿著校服拽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