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作家朱迪斯·哈里斯备受推崇,斯蒂芬·平克、梁文道都曾推荐过她。传统观念认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孩子的塑造起着深远影响,但是朱迪斯·哈里斯在她的代表作《教养的迷思》里提出,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这一观点颇有争议。(《澎湃新闻网》10-30)

笔者阅读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其实很小,重要的是小伙伴》这篇文章,笔者结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体会,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父母皆祸害”现象的沉思。“父母皆祸害”在几年前曾经成社会热议的话题,“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拥有9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惊悚名字,“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用来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80后子女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改变,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思想,这些人偶然相逢于“父母皆祸害”小组,是年轻一代争取话语权的一种方式。不过,笔者认为,“父母皆祸害”有偏面、偏激的一面。“父母皆祸害”的议论不但几年前在中国出现,享誉世界的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也曾经提出“父母皆祸害”的言论,菲利普·拉金是将自己的失败怪罪到父母身上的人,他曾经写道:你的老爸,老妈把你毁了,虽然他们不是有意为之,但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把你毁了。他们把自己的缺点传给了你,又专门为你定制了专属你的缺点。笔者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懂得爱和包容,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父母给孩子供献了所有,包括智慧、劳动成果、无畏的保护等,不能因为父母的缺点而全盘否定父母。但是,成长中拥有自己的主见,摒弃一些父辈留下的糟粕也是有必要的。
二、父母让孩子在没有挫折、伤害、痛苦的环境中成长,是不现实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怕这怕那,怕批评伤害了孩子,怕说话声音大了伤害孩子,怕惩罚伤害了孩子,怕孩子经历挫折伤害了孩子,不让孩子去面对人生的挫折,不让孩子去受苦,不让孩子去历炼,孩子将很难强大起来。每一位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有不足,但教育孩子向善、成长这种理念只要不变,保持应有的底线,就是需要善待的。
三、做一个有底线,有责任,有执行力的父母很要必要。理论上完美的父母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执行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借鉴好的教育理论,但按理论教条教育孩子可能在执行难的问题。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允许父母不完美而有底线的教育行为,这样会更有执行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现实作用。
四、同辈群体对孩童成长真正具有影响力。笔者对这个观点是赞同的,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孩子交上坏的同伴,或交上消极懒惰的同伴,容易被影响和受感染,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主要原因是,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是复杂的,和盗窃在一起,盗窃的一面可能会被唤醒;和暴躁攻击性强的人在一起,会唤醒人攻击性的一面;和阴暗狡猾的人在一起,人阴暗的一面会被唤醒;和勤奋上进的人在一起,人勤奋上进的一面会被唤醒;和有教养、品行端庄的孩子在一起,孩子的教养就容易培养起来……
笔者对《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其实很小,重要的是小伙伴》这篇文章,有保留也有赞同,笔者认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其实很很大,同时也认为同辈群体对孩童成长真正具有影响力。因此,父母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不断地成长,以高素质的涵养来教育孩子,同时,要注意孩子结交的朋友,引导孩子结交正能量,趋向于良师益友型的朋友,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并不是局限在一二个因素内,因此,教育孩子时,应注意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伙伴影响、信息娱乐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