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
冯友兰,是我国的一位大师,一生中的主要成就界在文化界,具体则是在教育和哲学方面。既然身为一个时代的大师,冯友兰作品都有哪些呢?从冯友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怎么样的文学造诣,作者怎样的精神呢?
冯友兰照片
冯友兰大师的作品可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冯友兰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与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并在杂志中担任编辑一职。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冯友兰开始正式进入人生哲学的浩瀚海洋,开始从事他哲学相关作品的创作之路。在1924年,冯友兰的第一个较为有名的作品终于问世,那便是《人生理想之比较》,又被英国称为《天人损益论》。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的哲学思想雏形基本成立,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首度提出了人生理想也是一种哲学,并最终做出了哲学就是让人们向好的一种学问。
第二类,是冯友兰的青年时期,在这个时期,冯友兰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经过他不断的笔耕不缀之后,《中国哲学史》这部大作终于出炉,这部大作将中国哲学分为了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这本书的特殊之处,是采用了西方的形式来阐述了中国的哲学,可谓角度新颖。
第三类,是冯友兰的中年时代,他创作了《贞元六书》,这部书包括了《新理学》、《新事论》等六本书,因为创作年份,故取名为《贞元六书》。
梁漱溟 冯友兰
梁漱溟和冯友兰都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双壁,而且二人的人生经历也有相似之处,也都是高寿之人,按说梁漱溟和冯友兰应该是学术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挚友。然而可惜的是,梁漱溟却对冯友兰有些偏见,不知是文人相轻的缘故,还是梁漱溟过于孤傲,总之梁漱溟与冯友兰的关系并不融洽。
冯友兰
其实梁漱溟与冯友兰研究的领域相似,不过却没有听说他二人在学术上有什么纷争,倒是在生活上人格上,梁漱溟对冯友兰的意见颇多。当年冯友兰办九十大寿,遍邀学术上的同行朋友,大家一起祝贺,梁漱溟也在邀请之列,但是梁漱溟一点不给面子,公然拒绝,理由是冯友兰在文革期间有献媚江青的行为,他深以为耻,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不会出席冯友兰的寿宴。
对此,冯友兰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气的大骂,因为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事是不得已的,冯友兰自然有自己的苦衷,只是不能为外人道,然而梁漱溟却不理会,他一向黑白分明、赤胆忠心,甚至有道德洁癖,他容不得自己的朋友有一丝的人格污点。冯友兰听说后,倒也大度,认为像梁漱溟这样直白说话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并不以为意。后来冯友兰自己到梁漱溟的住所去,两人相谈甚欢,丝毫没有因为这件事有什么隔阂。梁漱溟与冯友兰这桩公案总算了结了。
熊十力与冯友兰
熊十力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镇出生的他是他们的骄傲。熊十力是“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同样也是“新儒学八大家”之一。那么熊十力与冯友兰是什么关系呢?
熊十力照片
熊十力与冯友兰是知己好友。二人志趣相投,一生所从事的事业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熊十力的一生是为革命而奋斗,最后也为革命献身。熊十力留下了很多的书籍,直到今天也被人们传颂。比如他的代表作品《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等。作为新儒学的开山祖师熊十力的弟子也是比较出色的。在“新儒学八大家”中就有三个是熊十力的弟子。
冯友兰的一生同样也是在救国中度过,在国外学成归来之后,冯友兰与好友创办了刊物——《心声》,强烈的反应出怎样处理斗争,以及他对斗争发表的一些意见。冯友兰的一生都以哲学史为中心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叛逆生活。叛逆时代,叛逆阶级。1919年,他去美国学习人家的长处。他去他的母校学习了实在主义论者孟大各和实用主义主义大师杜威。两年以后,他发表了关于帕格森的两篇文章。呼吁国内人们向西方学习。把西方的一些东西带到中国。《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都是出色的冯友兰哲学史。
熊十力与冯友兰二人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作为好友,二人在救国的路上都有着相同的心愿。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生过得既平凡又伟大,他从哲学的观念,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分成了人生四境界,那么何谓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这四个境界分别代表了什么?如何才能做到这四个境界呢?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
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在自然境界中,冯友兰认为万事万物皆应该顺其自然,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刻意强求,那样很有可能将适得其反,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顺着万事万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反而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第二境界是功力境界,在功利境界中,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这样他所有的一切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进行。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就可能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目标,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人类有了功利之心。
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中,它起到对第二个境界的约束作用,虽然有了功利之心,但他的意识中,仍然有对错之分,仍然有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德尺度,人们会在道德的范围内去找寻目标,并且开展合乎道德的行为去完成目标。
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这是最后的一个境界,也是最大的一个境界,除却对自身、对社会、对道德层面的认识,人类的视野将随之更为广阔,在这个境界中,人类将围绕着这个宇宙开展顺应宇宙的发展行为。

冯友兰先生的四个境界,是层层相扣,逐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境界,才能开展下一个境界,如果四个境界全都能达到,那么可称为圣贤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