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众号:蜜汁与糖果
《西游记》的主体内容就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找谁取经呢?就是居住在灵山大雷音寺的如来佛祖。这一点是从师徒四人的队伍开始组建,就定好了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可能你会说,因为只有西天有经啊,果真如此吗?还真不一定。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唐僧、悟空、八戒途经黄风岭,遇上一个老头:
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声:“施主,问讯了。”那老者一骨鲁跳将起来,忙敛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失迎。你自那方来的?到我寒门何故?”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和尚,奉圣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经。适至宝方天晚,意投檀府告借一宵,万祈方便方便。”那老儿摆手摇头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三藏口中不语,意下沉吟:“菩萨指道西去,怎么此老说往东行?东边那得有经?”腼腆难言,半晌不答。
在“西天取经”为主旋律的这本书里,怎么忽然出现了劝唐僧东去的声音?连唐僧自己都觉得疑惑,后来再三问询之下,老先生说:西边经不难取,只是道路太艰难了。唐僧听完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只有西天才有真经。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孙悟空从铁扇公主那儿借来一把假扇子,把师徒四人差点烧死: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我们心里却生出了一个疑问:既然唐僧的心里只有西方才有经,为什么会平白冒出一个东天来呢?难道东天真的可以取经吗?那么,为什么唐僧不知道呢?
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西游记》里的一个人物——东来佛祖。
东来佛祖是谁呢?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悟空被小雷音妖怪搞得很没脾气,人种袋实在没有破绽:
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有人叫道:“悟空,认得我么?”行者急走前看处,那个人——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

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
行者见了,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
这来助阵的被悟空称作“东来佛祖”的,正是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关于他的传说版本非常多,认同度比较高的说法是:弥勒佛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就有人表示,正因为弥勒要在将来成佛,佛教称之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于是有人简称他作“当来佛祖”,这个叫法被误传了之后,在《西游记》里出现,就成了悟空口中的东来佛祖。
我们先不去考究到底东来佛祖出处在哪里,在《西游记》里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来佛祖和东来佛祖是佛教的两股相对最大的势力,他们之间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和谐。
因为,作为现在佛的如来佛祖世人皆知,而作为未来佛的弥勒佛人们却知之甚少。以至于像刚才咱们说的,有人提到让唐僧去东天取经的时候,唐长老整个人都懵了,说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来佛祖并没有允许即将掌权的弥勒佛大肆宣扬自己的存在,这点恐怕弥勒佛自己心里也不是那么舒服。
于是,有了后来的小雷音妖怪。这个小雷音妖怪和悟空师徒一路遇到的其他妖怪不同。并不是山精树怪,而是弥勒佛身边的黄眉童儿,跟他的身份最接近的恐怕就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子了。那两个童子的下界,据老君说可是观音菩萨安排的。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悟空一番折腾总算收了金银角大王,救了师父:
正行处,猛见路旁闪出一个瞽者,走上前扯住三藏马,道:“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八戒大惊道:“罢了!这是老妖来讨宝贝了!”行者仔细观看,原来是太上李老君,慌得近前施礼道:“老官儿,那里去?”那老祖急升玉局宝座,九霄空里伫立,叫:“孙行者,还我宝贝。”大圣起到空中道:“什么宝贝?”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大圣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所以,太上老君也好,弥勒佛也好,坐骑之类会偷溜下界为妖,身边的童子却很难做到。原因是童子日夜跟随,一旦下界了,主子必然知道这件事情,这也才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两路童子下界的时候,几乎带下了他们主子所有的宝贝。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
一个偷了宝贝的童儿偷溜下界,弥勒佛这么说看上去也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却并非如此。
首先,这个地方选的很有心。黄眉童儿下界为妖的地方是小西天,变了一座寺庙叫“小雷音寺”。不仅充满了各种映射,而且极其不符合偷溜下界的妖怪的心态。
我们仔细想想,在西游记当中,妖怪们吃人伤命好像司空见惯,并不会因此受到太多惩罚。他们被抓大多是因为阻碍了取经大业。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其实神仙和佛祖菩萨们最在意的是假借他们之名做些什么事。比如,当初红孩儿变作观音菩萨的样子,气得菩萨把羊脂玉净瓶直接就扔海里了。
所以,当黄眉童儿偷偷下界为妖的时候,给自己选这么一个地方,感觉像是在跟西天灵山叫板一样。
再者,这个小雷音妖怪跟其他的妖怪也不相同,大部分的妖怪都以吃掉唐僧或盗得唐师父的元阳为目标,小雷音妖怪却心心念念去取经。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悟空万般努力才逃出了金铙,跟妖怪对阵开打:
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目标竟然是“果正中华”!这点眼光恐怕大多数的妖怪都没有。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呢?这个想法到底是他的想法,还是弥勒佛的想法呢?会不会是弥勒佛派他下界的呢?很有可能。
除了之前咱们说到的原因:为了跟灵山叫板,为了刷存在感,为了让世界众生知道不仅有西方佛祖,还有东方佛祖……等等,还有原因。我们来看看,他们师徒四人刚到小西天时候的状况。
还是这一回,开篇写道:
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正行之间,忽见一座高山,远望着与天相接。……
一步步往上行来,只见那山——
林中风飒飒,涧底水潺潺。鸦雀飞不过,神仙也道难。千崖万壑,亿曲百湾。尘埃滚滚无人到,怪石森森不厌看。有处有云如水项,是方是树鸟声繁。鹿衔芝去,猿摘桃还。狐貉往来崖上跳,騃獐出入岭头顽。忽闻虎啸惊人胆,斑豹苍狼把路拦。
如果黄眉童子的真正目的是下山为妖,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地方?别说人了,连鸟都飞不上来,给自己找罪受?另外,孙悟空在远远看见小雷音寺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行者抬头,用手搭凉篷,仔细观看,那壁厢好个所在!真个是——
珍楼宝座,上刹名方。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留云护讲堂。霞光缥缈龙宫显,彩色飘祆沙界长。朱栏玉户,画栋雕梁。谈经香满座,语箓月当窗。鸟啼丹树内,鹤饮石泉旁。四围花发琪园秀,三面门开舍卫光。楼台突兀门迎嶂,钟磬虚徐声韵长。窗开风细,帘卷烟茫。有僧情散淡,无俗意和昌。红尘不到真仙境,静土招提好道场。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是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霭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连孙悟空眼里这也是个好所在,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有凶气,而不是妖气!那就说明此妖下界并未做很多妖精们在做的事情,否则是一定会有妖气出现的。这点连孙悟空自己也不例外。
当年三打白骨精,唐师父赶走了孙猴子,猴子回到花果山重新当回妖精。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八戒智激美猴王,悟空和八戒同去碗子山波月洞:
那大圣才和八戒携手驾云,离了洞,过了东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什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所以,做了妖精是有妖气的,小雷音妖怪那儿为什么没有妖气呢?除非他根本没做妖怪,他只是奉命下山完成任务的一个小童子而已。作为事件主要设计者的东来佛祖,他的出场和设计,无非是想说:未来的主人是我,你不可能完全磨灭众生对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