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刘秉忠传记 刘秉忠谥号是什么 刘秉忠谥号

  刘秉忠传

  刘秉忠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元朝的政坛中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对奠定元朝的政体、典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刘秉忠传》。

元朝刘秉忠图片

  刘秉忠字仲晦,一开始他的名为侃,后来又改名为子聪,做官后才改为如今的名字。十七岁时为了就近侍奉双亲,就担任了一个小官,他常常感叹:“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现在要沦落为一个小官吗?我生不逢时,只能隐退等待了。”所以,刘秉忠就辞官隐居起来。

  元世祖登基前,海云禅师奉诏入京,他久闻刘秉忠的才艺便相邀刘秉忠一同前去。见到元世祖后,面对元世祖的多次提问,刘秉学识渊博,无所不精,深受元世祖的赞赏。后来,刘秉忠又跟随元世祖征战于多地。在元世祖继位后,采纳刘秉忠的谏言,使很多的朝廷旧臣和隐士得以收到重用。

  刘秉忠虽然一直跟随在元世祖的身边,但他依然只是穿着旧衣裳。于是,就有人向元世祖进言,请求给刘秉忠加官进爵。就这样,刘秉忠被拜为大夫,参与重要的政事。而刘秉忠上任后,为国家之事鞠躬尽瘁,因而深得皇帝的信任。

  刘秉忠奉命建了上都与中都,建立宗庙与宫室,并请见“大元”的国号,定大都、官制等。

  1274年,刘秉忠跟随皇帝前往上都。在八月时,忽然离世,享年五十九岁。

  刘秉忠谥号

  刘秉忠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深受皇帝的宠信。他死后,初此获得的谥号为文贞,后来又改谥号为文正。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刘秉忠的谥号吧。

刘秉忠半身像

  谥号是古代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事迹和品德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给予的善意的评判性的称号。到了后期,皇帝掌握了评定、赐予谥号的决定权。

  刘秉忠是元朝政坛中一位十分出色的人物,又对元朝的政体等的奠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皇帝对恩宠有加。刘秉忠无疾而终,元世祖为此十分惊痛,赐予他谥号为文正。到了元成宗时,又将刘秉忠的谥号改为文正。

  那么谥号文贞或是文正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宋仁宗以前,文贞是最高的谥号等级,在此之后,文贞的等级就稍逊于文正。文贞的“文”字涵盖的意思是称赞死去的人生前有着良好的修养:道德博文、忠信接礼、忠信接礼、刚柔相济、能定典礼等。而文贞的“贞”字所涵盖的意思是称赞死去的人生前有着高尚的品德节操:清白守节、直道不挠、事君无猜、保节扬名、德性正固等。

  而文正是宋代以后,所有文官希望在死后得到的谥号,因为那是当时最高级的谥号了。也正是因为它的等级之高,要获得这个谥号十分不易。在文正这个谥号中,“文”字所涵盖的意思和文贞的“文”意思相同,而“正”这个字的意思是称赞其内外宾服、内外用情、图国忘死、精爽齐肃、主极克端等。

  刘秉忠的谥号初为文贞,后为文正,是当时最高的谥号等级。

  刘秉忠 小说

  刘秉忠是元朝杰出的政治家,对元朝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一开始是一名僧人,奉诏命而还俗,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如今,有人写下了一本关于他的小说——《儒僧传说》,以跌倒起伏的情节,描绘了刘秉忠的一生。

《儒僧传说》图片

  《儒僧传说》的作者是知青出生的陈捷,他曾在新疆军区抡过砍土镘,也曾做过出纳员、工人、编辑和主持人。如今,他安逸地住在乡村小镇,读书写字,与树木为伴,惬意人生。

  这部小说的主角就是元朝的名臣刘秉忠。在中国的历史上,名人何其多,想要被人铭记又何其艰难,而这位辅助了蒙古人立国的儒僧已经被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七百多年。细细地看这位儒僧的一生,他博古通今、儒道皆晓,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乩易卜卦,他都无所不精。特别是对元朝的典制和整体的奠定,元朝国号和京都的设立,刘秉忠的功不可没。刘秉忠的才智可比张良、其谋可赛萧何,实乃一代传奇人物。

  这部小说就以刘秉忠和一名女子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将刘秉忠入儒、入道、如佛、入仕的传奇一生如画卷一般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刘秉忠作为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功勋卓著,才华横溢,也难怪人们会对他感到好奇。他入儒、入道、入佛、入仕的传奇经历让人不禁惊叹出声。

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刘秉忠传记 刘秉忠谥号是什么 刘秉忠谥号

  南乡子 刘秉忠

  刘秉忠不仅是元朝有名的政治家,还是十分杰出的诗人。他学识渊博,诗文词曲皆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由刘秉忠所著的此《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元朝刘秉忠画像

  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此人数十年漂泊无依的孤苦和功业无成、年华不再的遗憾之情。词人将愁苦的感情与凄清的环境完美融合,将种种感情层层推进,达到了极致。原文如下: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的羁旅之感,而且是词人自身的深切感受。刘秉忠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直避世隐居,剃度为僧。后来他跟随元世祖南征北战,漂泊不定。数十年来,鞍马劳顿,四处飘零。长路漫漫,遥无归期,然而发丝已染上了白霜,愁恨、遗憾、困惑之感就层层渗透了进来,将词人的感情推向了最高点。

  但是,与那些同样表达羁旅之苦的诗词不同,词人没有深陷在这种孤苦的情感漩涡之中。在表达了他的愁苦之后,又以读书明志,悄然间将一切愁云惨雾打散。他寄情于竹,体现了词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首词是刘秉忠所写,他在表达了漂泊之感和功业无成之憾后,转而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4551/294790921405.html

更多阅读

温州城的风水 温州城的历史

温州城的风水戴理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亲自设计规划城市的营建,比如伍子胥主持阖闾城(苏州)的选址与规划布局;刘秉忠规划过元大都;刘伯温堪舆过南京城等等,这些都是第一等的首都的堪舆,其他一般城市的堪舆,风水师的身影就更多了,比如郭璞就

元代中书左丞相、枢密副使一张文谦 左丞相

【邢台名人】元代枢密副使、魏国公---张文谦张文谦字仲卿,(1216—1283),邢州沙河(今邢台沙河市)人。沙河县志称之沙河人物之冠。自幼聪敏,与刘秉忠同学于邢州紫金山,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他在元朝统一。元初经济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 金中都遗址公园

有新闻说,城北有个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其中有当今北京最大的室外石雕群。于是,俺便去瞧一瞧……正是:当年元大都,今日溪映树,组雕耸天立,留住游人步。据史料记载:北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

新刻石函平砂玉尺经全书真机 木工雕刻全书

民间收藏本原文元太师文正赵国公邢州刘秉忠述明太师文成诚意伯青田刘基解敬仙赖从谦发挥审势篇、 审气篇玄都曰理寓于气者故谈势之以气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观牛斗之墟,乃见众星之拱运。俯察冈阜之来,方识平原之起迹。万山一贯起

跟刘秉江老师学钢笔速写 钢笔速写风景

跟刘秉江老师学钢笔速写中央民族大学的刘秉江老师是著名油画家,他的钢笔速写恐怕算得上全国第一。1978年,四人帮打倒,文艺上一片欣欣向荣,国内大画家纷纷来新疆写生。我那时在南疆画画,有幸跟着刘老师亲眼观摩学习,受益终生。第一次见到

声明:《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刘秉忠传记 刘秉忠谥号是什么 刘秉忠谥号》为网友丆喜友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