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_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扶 余 市 第 二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1 学 说课稿 中

扶余市第二中学 程晓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 2

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实验探究 获取新知---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达到“激疑”的效果。

(二)、实验探究 获取新知

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

1、氢气的燃烧

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性质的探究。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点燃

H2 O2 H2O

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 3

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水滴生成,由:氢气 + 氧气电解

水,思考:氢

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

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实验室配备的电解器,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化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台上没有电源,所以对“电解水实验”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播放视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猜想,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此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在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等。然后逐步实施方案,验证猜想。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停,一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电解 氢气 + 氧气 文字表达:水

H2O

H2 O2 4

由“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及Flash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_说课稿

氢气+氧气 水 水 氢气+氧气 H2 O2 H2O H2O H2 O2 点燃 电解

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探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

(三)、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再来总结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起熊熊大火的原因。3、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料)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

作业:82页1、2。又因为这一单元是以“水”为载体将各课题串联起来的,再留一个选做作业:写一篇题为《水的自白》小文章。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六、教学反思

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尽管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

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051/43778138442.html

更多阅读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ppt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本节内容教材安排依然遵循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

《落花生》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江琦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突出“生活中的启示”这一

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2篇)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篇1)【说教材】: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学

索溪峪的野 说课稿 索溪峪的野说课稿(2篇)

索溪峪的野说课稿(篇1)说教材:《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本单元都是写景文章。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这篇文章围绕着索溪峪

彩色的非洲说课稿 彩色的阳光说课稿

   关于彩色的阳光说课稿  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发现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借助

声明:《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_说课稿》为网友寂寞无比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