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其对未来五年健康中国的建设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医药经济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十三五规划指标中,增加了“科技创新”部分,在民生领域,则减去了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指标要求。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1、科技创新
1、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强化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2、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
3、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人才优先发展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社科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3、拓宽发展新空间
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推动高端装备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服务出口,健全售后保养维修等服务体系,促进在岸、离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
4、制造强国
1、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