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对于综合管理全国食品(含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食药监系统来说也是体制调整过渡、机构运行磨合的一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介绍,在这一年里,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食药监管系统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狠抓突出问题治理,着力防范风险保障安全;推动新《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实施,着力构建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启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升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整肃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潜规则”,着力净化药品研发生态环境;创新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率;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力度,着力落实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动地方落实“四有两责”,着力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十二五”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月14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5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医药经济报》记者从会上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解读2015年食药监管系统所开展的重点工作。
查处违法案件35万余起
2015年,食药监系统妥善处理了上海“福喜”过期肉、走私冷冻肉、“地沟油”、“毒西瓜”、豆芽监管执法、水产品违禁药物使用等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了复原乳飞行检查,保健酒生产违法添加、蜂蜜掺假造假、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检查,部署开展了中药材、中药饮片、银杏叶药品、生化药等重点产品的飞行检查、专项检验和集中整治。在银杏叶药品的专项整治中,对57家生产企业采取了停产、停售、封存和召回措施。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35万余起,罚款16亿元,吊销许可证331件,收回药品GMP证书14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63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381起,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
发布药品标准1082项
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药品管理法》以及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出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召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等11个部门规章,建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制定了基层执法规范化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全年发布药品标准1082项、药品包材标准130项、医疗器械标准90项,努力让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