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回老家,去看望毛豆的姥姥和姥爷。
在家乡的公交车上,听见这样一段让我差点气炸了肺的话。
一位妈妈用殷切期望的眼神望着她六七岁的女儿,问:
“菠萝,用英文怎么说?”
小女孩小心翼翼的张开嘴巴,“pine……,pai,我忘了……”
妈妈的眼神马上变为凌厉的恨铁不成钢“猪脑子!这么简单的单词都不会!我省吃俭用让你让英语班,你对得起我吗?”
小女孩已经快吓哭了,眼神全是自责(是的,即使全世界都知道错不在她,但她自己不知道)。我气得冒烟,真想上去责备:你这样用言语打击、嘲讽孩子,配做父母吗?
回来和毛豆爸说起这件事,毛豆爸说:你还记得网络上时有的残忍的踢猫、踩猫视频吗?

我说:记得,踩猫的人被人肉出来,原来是一位现实屡遭重挫的失意中年人,实在无处发泄,只好靠施虐于猫。
毛豆爸回答:你也看出来这个妈妈经济窘迫,这群在社会上屡受打击、饱受剥夺的中年人,除了通过向孩子施压,还能做点什么?他们不懂科学教育方法、不懂爱、没有温情,他们自己没见过的、没体验过的,想给也给不了啊。
前几天,我在我的公众号做了一个调查,请大家把毛豆妈这里当成树洞,告诉我,你是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过孩子?
答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太多妈妈承认,在她们自己无力承担失败情绪时,打过孩子。
那一次调查也改变了我的观点:我原来以为,“育儿即育己”。后来觉得,还是“先育己,后育儿”才对。
就像我舍友的父母,就像每一位忍不住自己暴躁的情绪、打了孩子的妈妈,就像每一位难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用言语伤害孩子的妈妈,每一个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当他们成长中的伤口没有修复时,他们就会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被温柔以待。
所以,照顾孩子的人,自己先心平气和,与这个世界和解,我们对孩子,才会好。孩子对孩子的孩子,才会好,这种爱和温暖,才会代际相传。
所谓成熟,就是不再责怪那些你父母没做到的事。
所谓成熟,就是先理智的爱自己,再智慧的爱孩子。
先育己,后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