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只会是耽误孩子!

导读:孩子要靠老师来引导,但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压在老师身上,无疑是一种逃避,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

  孩子要靠老师来引导,但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压在老师身上,无疑是一种逃避,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11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01

  ▼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02

  ▼

  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

  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只会是耽误孩子!

  03

  ▼

  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

  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

  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04

  ▼

  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 ,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要么就不要要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

  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成长的过程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

  那么,这样的他其实并没有快乐,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你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05

  ▼

  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会大。

  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都是可行的。

  父母的心气高,孩子的斗志才高,这种遗传的气质,不是老师教的。老师也教不会。

  06

  ▼

  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

  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要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07

  ▼

  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

  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师。

  08

  ▼

  面对现实

  迎接考验

  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自己学习累。凡是告诉孩子应试教育能改变命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家长教育的孩子,也就会坚强,变得对生活充满信心。

  天下的学生,要想学习好,都是一样累。作为家长,无论是老板,还是工薪阶层或普通百姓,都在辛苦工作而为谋生。

  学习远远比艰苦谋生容易多了,家长何必心疼孩子累呢?难道,你希望孩子到了中年,比你还辛苦吗?

  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孩子的磨砺。不要指望着老师培养你孩子的意志。我们明明知道很多作业都是没用的,但是它是创业的过程。咬紧牙关吧,最出息的孩子都是从题堆里闯出来的。

  09

  ▼

  细节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候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

  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

  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

  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10

  ▼

  遵守交通规则

  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

  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11

  ▼

  给孩子一个

  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要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

  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就抵得上一个多么优秀的老师。

  不要在孩子面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抵毁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如果那样,将来的您,也许就会饱受孤独之苦。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6751/118931269991.html

更多阅读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儿童教育集团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荐常见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2、精力过剩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话

教育孩子的方法作者:生根活佛在我与众多居士的接触中,发现一个几乎让所有父母都感到头痛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的来讲,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大致有两个原因,那就是先天与后天。如果属于先天性不听父母话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多做一

第30节: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

系列专题:《解读老卡尔教子密语:卡尔·威特的教育》  第四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和夏

国外教育孩子的书籍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简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方法/步骤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1、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

美国人培养孩子的方式 美国式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式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在生了两个孩子,生育前后都有培训班,家庭医生每次洗脑让我受益匪浅,我的两个宝宝在婴儿时期乖巧得好像家里没有小婴儿,我甚至疑心她们会不会哭?如今外婆常拿这句傻话笑我。回国后看到朋友或邻居们被小祖宗折磨得精

声明:《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只会是耽误孩子!》为网友潮声所述无归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