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 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很多人都觉得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一看就会,已经学过一边,没有什么必要再话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在他们身上。其实是不对的,高考是各高校对高中生的一个考量和选拔,说白了也就是一次期末考试,不过考的不是一个学期的,而是3年的。高考试卷中基础难度的试题占总分数的75%~80%之间。可以不客气的说。如果能把基础分都拿到了。高考就算是通过了。
这个阶段主要是夯实基础。不知道你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文科班呢要好些,发散性的试题相对多点,就是答道点上就能拿分,主要把历史上的大事的时间,任务,影响记牢,记活,能和其它历史事件。发展做联系。理科呢,概念太多,必须分清,分明。死记硬背永远是不可取的。要充分的理解每一个定义,定理。只有理解了才能本质上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用的时候才不会出现错用和不合理运用。我自己是学理的,所以感受颇深。
这个阶段可以做课本上每个课题后面的习题,跟课本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这个阶段不图题多难,题量多大。把每个定义,定理理解透彻,运用灵活是最终的目标。
再难在复杂的题也是由一个一个基本的定理,公式来解开的。
第二轮 就是做提高训练
基础已经夯实,现在就是锻炼综合运用能力了。这个期间可以做些提升能力的试题,比如历年的高考试卷,比如一些练习册。这个期间做题应该把重点放在中等难度的试题。这些试题往往会用到3~5个概念,定理,公式。对于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是非常大的。对于那些压轴题,闲来可以看看,试试,不建议在这上边浪费过多的经历。这样的试题在高考中只有最后1~2题。看似分值很重,实则不如把经历放在有把握的试题上。把应该拿到的分都拿到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压轴题,能做更好,不做也没有什么所谓了
第三轮 这个阶段主要的是放松
把自己从紧张的状态,海量的试题中解脱出来
临近高考了,最终要的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适宜的应试状态。慢慢的把自己从题海中脱离出来,回归基础。到了这个阶段在做试题没有什么效果了。适量就好,为的是保持状态。不如把时间省出来温习一下基础。温故而知新。总结一下第二轮复习中尚会混淆的概念定理,重点回顾一下。做到无一遗漏。调整好心态,静待高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