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沟通时,很多父母会面临这些情况↓↓↓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我跟他讲话好像‘耳旁风’。”
“问孩子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敷衍我,感觉没话说。”
“孩子好像不喜欢和我沟通,在朋友面前明明是个话唠,可回到家就沉默少言。”
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如果你和孩子总是出现沟通障碍、无效沟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沟通,那么,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一、太过强势
当孩子提出想要做某件事情时,
家长总是不允许,
并且从来不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同意。
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

也可能是有其他的顾虑,
总之就是摆出一副强势、不容商量的态度,
虽然可以树立威信,
但却让孩子不敢和你亲近,
或者激发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大人越是不允许的事,
孩子越是要做。
二、要求过于严格
常常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孩子表现好时把他夸上天,
表现不好时就对他冷着脸。
孩子遭遇挫折,
急需家人的理解和鼓励,
如果这时等待他的是批评和指责,
他当然不会愿意把学校里的事情告诉你。
三、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孩子和你说话时,你总是心不在焉,
嘴上说“我在听”,
可其实,不是在看电视、玩手机,
就是在忙其他的家务事。
不管是谁,
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觉得很受挫。
无论在做什么,
都应该放下手中的事,
全身心地去倾听孩子说话,
表明你对他的重视。
四、没有进行眼神的交流
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时,
不是露出脚就是露出屁股,
似乎只要遮住脸就万事大吉了。
曾有心理学家认为
这反映了小孩以自我为中心,
然而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
当成年人用手盖住自己的眼睛、耳朵或嘴,
然后问孩子们能否看到时
孩子们都表示不能。
研究人员表示孩子们会认为
“只有你看到我,我才能看到你”
所以捉迷藏时才会“暴露”自己。
在孩子看来,沟通必须是双向的,
想要看到一个人,
就必须和他发生目光的交流。
因此,我们在和孩子讲话时,
得看着他们的眼睛,
和他产生共情。
五、喜欢打断孩子说话
别总是打断孩子说话,
批评、指责或者建议都会扰乱孩子的思路,
打击他们继续讲下去的积极性。
耐心地听孩子说就好,
时不时地使用“嗯”,“这样啊”之类话,
简单地呼应一下他。
一边聆听一边思考该如何解决,
等他说完,你再给出建议也不迟。
六、认为孩子的烦恼都是小事
在大人眼里,
孩子总是为了一些小事情闹情绪,
你让他别哭、别难过、别害怕,
他却哭的更凶,更紧张了,
不管大人们的态度多好,
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甚至还觉得你根本不懂他,
慢慢地,
遇见不开心的事也不愿意告诉你。
当孩子身处负面情绪时,
我们首先要认可、接纳他们的感受,
“和朋友闹矛盾是挺让人烦恼的。”
“这确实非常为难。”
“看得出你很关心这件事情。”
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
他们会感到非常的欣慰,
认为父母和自己站在同一边,
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态度,态度出了问题,孩子只会敬而远之。
尊重、理解孩子,认可他们的感受,和孩子产生共情,才能真正打动他们内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插图:在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