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gui
《诗归》
自“古逸”至唐诗的选本。明、合编,51卷凡古诗15卷,唐诗36卷。钟、谭二氏均为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明末的创始者。《诗归》代表该派的文学主张。
钟惺《诗归序》说:“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说明书名“诗归”的含意,并针对拟古风气,表明其选诗标准真正符合古人作诗的旨趣。但实际上是通过古、唐诗选评,宣扬钟惺、谭元春的诗论。
《明史?钟惺、谭元春传》说:“自(袁)宏道矫王(世贞)、李(攀龙)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钟、谭之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钟惺、谭元春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既反前后七子拟古风气,复纠等人浮浅之弊,但亦流于艰涩,此书所选即多取“灵迥朴润”之境,排摈“极肤、极狭、极熟”之诗(钟、谭自序),如《唐诗选》选诗3卷,而诗仅一卷半,其圈点、评语更体现其主张。如评所选初盛唐诗“皆有一片广大清明气象”(卷二),中晚唐诗“淡至极妙”(卷二十五),又于晚唐诗中推崇“气韵幽寒,骨响崎,即在至妙之中”的作品(卷三十三)。钟、谭二氏学力不足,又有帖括习气,其识解多狭隘偏颇之处。
此书问世后,颇为流行。在明末,即受到的抨击,认为结果是导人入“鬼国”“鼠穴”,“类五行之诗妖”(《初学集?刘司空诗集序》)。入清后,说,当时人们把钟惺奉为“利市之神”,“又何怪读其所选之诗以为《风》、《骚》再作者耶”,指斥为“败坏天下之一人”(《日知录》十八)。尊说:“《诗归》既出,纸贵一时,正如摩登伽女之淫咒,闻者皆为所慑”(《静志居诗话》“谭元春”条)。同时,此书还有擅改原作文字之处,为清代学者指摘。

此书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总称《诗归》。《唐诗归》,有明万历间单行刻本。
王水照 白化文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诗归》"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