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反围剿 湘鄂赣苏区反“围剿”


中央苏区反围剿 湘鄂赣苏区反“围剿”
Xiang-E-Gan Suqu Fan Weijiao
湘鄂赣苏区反“围剿”
Counter-Campaign against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in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赣苏区)红军在湖南、湖北、江西 3省边界地区,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作战。
 1930年11月,国民党军计划使用5个多师的兵力,对湘鄂赣苏区进行“清剿”。红军第16军乘国民党军“清剿”部署尚未就绪之际,主动出击,于12月11日占领修水县城,继攻武宁县城未克。国民党军即以驻守浏阳、平江、通城、崇阳、武宁等地之5个师的各一部,合击红军。红16军乘隙西移,于18日攻克通城,歼守军1个团。旋即转兵向南,进抵万载城。1931年春,红军分兵到上高、高安、宜丰、铜鼓等县境内消灭地主武装。与此同时,活动于鄂东南的红军独立第 3师,在当地坚持斗争。
 3月,红 16军趁国民党军调防之机,在铜鼓、宜丰、奉新、浏阳等县境内寻机作战,至 5月,先后歼灭国民党军两个连,击溃其 1个团。接着,红16军主力进至鄂东南,与独立第3师协同作战,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鄂东南苏区的失地大部恢复。7月,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成立;红16军主力返回平(江)浏(阳)地区。此后,红军和地方武装打击了“清剿”的国民党军和保安团。1932年7月,红军发展到1.6万余人,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9月,国民党军对湘鄂赣苏区发动了“围剿”,先后占领龙港、燕厦和小源等地区。红军和地方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打击小股国民党军,恢复了部分地区。
 1933年 4月初,为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红16、红18军由万载高村一带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击,在宜丰县港口地区连打两仗,歼国民党军近 4个营。红军得悉国民党军约 3个团由浏阳向小源苏区进攻,随即西返,于4月中旬在小源以西的株木桥将其击退。6月,红16军改编为红军第16师;红18军改编为红军第18师。随后红18师即调往湘赣苏区。
 9月,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的同时,准备以5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围剿”湘鄂赣苏区。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配合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指示,红16师转战浏阳、萍乡、醴陵、清江、高安等县境,至1934年 1月,虽然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营,但自身也受到较大的伤亡。2月,红16师同由湘赣苏区北上的红军第17师在奉新县境会合后,奉中革军委命令共同进入南昌以北地区,破坏南浔铁路,转战一个多月,然后各自返回苏区。这时,国民党军已进入湘鄂赣苏区,实行分区“清剿”。5月中旬,红16师在修水县境同独立第3师合编为新的红16师,共3000余人。6月上旬,红16师主力在修水、宜丰、奉新3县边界地区,被国民党军6个团分割包围。经激战,红军指战员大部牺牲,少数突围后,于8月间转移到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边界地区。红16师另一部在金丰一带也遭受严重损失。至此,湘鄂赣苏区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以后,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依靠人民群众,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朱兆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7251/39886561605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4月1日-1931年5月31日)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发生在1931年2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第二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这样重大的

中央苏区的文化艺术事业 张雄艺术文化上市

在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形成,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紧张的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领导广大苏区军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美术等。中央苏区文化艺术的广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小米遭遇“围剿战”

     小米目前可谓是风光无限,前段时间雷军与格力的10亿赌局更是将小米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有句话说“枪打出头鸟”,小米如此高调的行为也引来了其他手机厂商的“不满”,纷纷奋起直追,抱团围剿小米。  小米轨迹[email pro

反围剿 当理性被围剿

     刘震云先生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从人性关系与社会视角解读了中国社会环境里为什么理性寸步难行,而荒诞却大行其道。我在《管理学家》2013年第二期“潜规则的低效均衡:荒诞盛行”一文中分析认为,“软法治及道德变异导致的社会

声明:《中央苏区反围剿 湘鄂赣苏区反“围剿”》为网友南山相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