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一 它是一个冠以中国的名号而悄无声息的博物馆。它离举世闻名的鸟巢仅不到四公里。它是由巴金提议、一批著名作家的响应下建立的,国家共花去一亿八千万元钱它是1998年兴建、2000年开馆,是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近的大型文学博物馆和文学资料研究及交流中心。它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学馆是免费参观的,但需要刷身份证。俺问小门卫:难道每天都是这么少人?门卫谨慎的回答:我只管站岗。整个参观过程中俺见到五位参观者,非常冷清。面对众多布展灯光和凉爽的空调,俺真觉得可惜。这里没有海洋馆那么绚丽多彩,但的确适合沉下心境慢慢品味。
在文学馆的临街正门前,安放着一座长八米、高两米半、厚一米、重五十吨的巨石影壁,巨石采自山东省莱州市的樱花石,前后两面均刻有巴金的一段话,又美又有哲理,精辟阐明了中国新文学的使命。正面是:“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反面写的是:“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文学馆大门口。江泽民题写的馆名。
走到大门口,看到这个门把手设计得非常独特,可以说独一无二的,是每一个进馆的参观者首先要接触的。
这是巴金先生的手模。这是一个已经衰弱的老人的手模,纤细而略弯曲。这只闻名天下的手写出了《家》和《随想录》等几十卷的著作,译出了几十本的外文书。进门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按在上面,便仿佛被老先生的手引领着进入了神圣的文学殿堂。
进入大门,明亮的阳光从三层楼高的采光天棚投射下来,丰富了室内空间和光影变幻,非常舒适。大厅两边有彩色玻璃镶嵌壁画,分别表现了鲁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曹禺的《原野》等名著。还有左右各十八米长的大型壁画环绕其间。壁画分别名为“受难者”和“反抗者”,纵观中国现代文学,伟大启蒙者们是从描写人间悲剧开始的,那便是受难;由受难,自然延伸到批判,包括思想的批判和行动的批判,那便是反抗。所以一幅是"受难者",另一幅是"反抗者"便顺理成章了。
文学馆共分三楼。一楼展出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七位文学大师的风采和写作、生活环境模拟实景。
巴金的油画像。在这里还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命名一颗小行星为“巴金”星的证书。
郭沫若故居的垂花门(门口的栏杆本意是拦参观者,结果让俺照的像拦郭老出门了。)
曹禺先生的办公室
老舍年轻的时候曾患背痛泄肚,病后求学于拳师以强身健体。在济南青岛的家中备有刀枪剑棒等武术器械。
鲁迅先生的蜡像。
一楼可看的东西不多,有点空荡荡的,踩着厚厚的地毯,俺上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