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 慧 背 囊 感动心灵 开启智慧
教授的预言
大学毕业那年,我们中文系的孟教授忽然心血来潮,决定为我们预测一下未来的命运,大家无不欢呼雀跃。按照孟教授的要求,我们每人都提交了一篇自己的得意之作。
周末,孟教授把我们一个个叫进他的家里“面授机宜”。
回到宿舍后,我发现里面早已聚集了一大群人,不少人都笑得前俯后仰。“什么神算教授!简直是荒天下之大唐。”
“我今天总算明白假道学的真正含义了。”
“净瞎扯淡!”
原来,大部分人皆认为孟教授的预测“毫无根据可言”。他对王钰的预言竟然是命途多舛,无甚作为。王钰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四年来成绩皆稳居第一,也是大家公认的未来社会精英。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班里成绩最差的黄明却被孟教授“慧眼识于稠密的人群之中”,破天荒地得到了进大学以来的第一句看好之言:“前途不可限量!”
不久,我们便被分散安排到全国各地了。
十二年后,忽然同学号召回京重聚,我想起孟教授的预言,不觉心头一动,便欣欣然响应了。
在大学校园门口,我忽然看到了当年的学习尖子王钰,他正提着一个包,紧紧地跟着差生黄明。一阵寒暄之后,我才知道,王钰毕业后先是被分配至一令人艳羡的大型国企当干部,之后又被调至流水线当普通工人,不久前下岗了,流浪到广州,在竞争一家集团公司的秘书职位时碰巧遇到黄明。黄明正是那家公司的董事长,于是二话不说便录用了他。
晚会就在学校礼堂举行。九点多钟,主持人忽然大声宣布:请特邀嘉宾孟教授上台。大家顿时为之精神一振。孟教授还是像当年那样精神矍铄声若洪钟。他微笑着说:“当年的预言没有应验的请举手!”我环顾了一周,竟无一人举手。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请问您当年为何知道我命途多舛呢?”孟教授朗朗说道:“你就是王钰吧?当年我发现你的文章虽然华美,但都是在拾人牙慧,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反之,黄明虽然文笔不如你,但通篇却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世事也颇为洞明,因此,我认为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这就好比现在的老板和打工仔,前者总是以自己的主见来处理问题,所以能够统筹驾驭全局;而后者则往往以别人的主见来应付差事,因此只能跟着别人走。”
“在生活中,如果没有生产工具,你就得暂时为别人打工来谋生;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你就得终生替别人打工!”
会场沉寂了很久,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小声嘀咕道:“听完这一席话,我才觉得真正是大学毕业了。”
故事里教授的预言结果是绝对了些,可依然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教育的确可以提高学历,但真正能够提高人生质量的是“你的思想”“你的自我”。或许你也曾经是、正在是学校里的骄子,拥有过人的成绩和表现,然而你有自信在走出校园之后,依然可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