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叶,同治帝在位期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也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中兴的主持大臣主要是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他们在镇压反抗人民和平定社会动乱方面发挥了很大效果,同时亦成为了之后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大兴科举,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外交方面,办洋务,与外国列强谋求共同合作。
什么是同治中兴
什么是同治中兴?在清朝建朝开始历经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数代的繁荣鼎盛,成为了封建晚期最后的繁华时代。之后清朝长期积累的政治问题经济军事问题全面爆发,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大,发动了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落后的清朝内部还出现了各地的农民起义以及民间的邪教组织运动。
同治中兴配图
咸丰时期遭遇鸦片战争,之后同治时期却反而由衰极盛,出现了历史闻名的同治中兴局面。同治时期之所以被称为中兴并不是歌颂这个时代的和平盛世,而是相对于之前的外患内乱,以及之后大清的彻底灭亡而出现的短暂的和平稳定。清朝四百年多的统治时期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王朝。什么是同治中兴?这一时期,大批企业兴起,着重围绕造船,重工业,纺织等领域创立的企业。以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为首的洋务运动还包括各式学堂的兴办,以及大量的人才出国留学深造。虽然这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技术,接受西方先进文明来发展中国,但是整个封建王朝已经气数将近。终归无法挽回清朝灭亡的命运。
什么是同治中兴指的就是封建末期接触资本主义改革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短暂的经济发展社会和平的阶段。这个时期许多的措施实行使得许多中国人接触并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对之后中国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和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治中兴四大名臣
清朝经历了几次战争后,已经对封建王朝的存在和发展有了危机感。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在新兴阶段,同样经历各种封建没落的清朝官僚们提出向西方取经的想法,来振兴清朝统治。这个时期开展的洋务运动使得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被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就是洋务运动展开的主导者。
同治中兴配图
清朝忠臣两广总督李鸿章,开始收购工厂组建江南制造局。之后的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都有他的功劳。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的织布局,还有汉阳铁工厂。他还开办了许多先进的西式书院和学堂用来培养工业需求人才。曾国藩是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在江南制造局的分部创办造船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他大力提倡国人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留学深造,同时还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化思想,在组建兵工学堂上主要是培养为清朝廷服务的人才。左宗棠主要是在造船上做出贡献。他也同样开办学堂传授学生造船技术,为海军的扩大和发展贡献了力量。正是这些主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思想来发展清朝落后的生产以及改造过去陈旧的封建思想体制,带来了同治时期短暂的繁荣发展。
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他们为主导的洋务运动是封建制度接受资本主义新体制的一种创新变革,给已经奄奄一息的清朝统治注入了一剂速效药。这个同治中兴是清朝回光返照的一次短暂繁荣。
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
1644年明朝没落,满族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从皇太极到康熙雍正乾隆朝代,大体上是封建鼎盛时期。到了咸丰时期,朝政开始逐步松懈,地方出现了许多反清组织。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广泛,此时还有沙俄侵占北方大片土地,外忧内患下的清朝到了同治时期却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
同治中兴配图
同治时期,邪教组织盛行,无恶不作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平定邪教组织内乱的清军得到了平民的支持。这个时期出现了四位大臣。这四位大臣辅佐清朝同治帝平定了内乱,同时面对西方势力的入侵,清政府和他们达成了协议进行了洋务运动。当时咸丰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朝出现了以学习先进西方技术自救的官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更好的掠夺中国资源免受中国内乱影响,与满清政府站在了一个战线上。满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同时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国内反叛势力。以洋务运动学校西方科技为自救的核心在中国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洋务学堂,开采煤矿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出现的。以上就是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
统治者美化自身对这一时期的描述进行夸大也是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从整体来说,同治中兴还是出现了短暂的国内和平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风潮。
同治中兴的评价
同治中兴是清政府发起的从中到下的改革,因为不是从上到下,它始终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改革并没有动摇最根本的固有利益。它在太平天国动乱后肃清了社会环境,使得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大兴科举,笼络人才,希望广纳贤才将清政府挽于危亡。同治中兴的评价不一,它在近代史中呈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治中兴配图
有的人关于同治中兴的评价过于偏激,认为同治中兴打着学习西方的幌子,其实是清朝统治阶级的一次洋洋得意的鼓吹变法,它与明治维新出现于同一时期,但与明治维新所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虽然政策上也有学习西方的内容,但由于清政府的自我吹捧,实际效果并不大。

教育上的招贤纳士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对内经济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上的调整,收拾太平天国的烂摊子。总的来说,变法的雷声大,雨点小。
但是,不得不说洋务运动使一直遭到压抑的中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因此,有些人对同治中兴的评价是正面的。他们认为同治中兴在近代史中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给中国社会潜移默化的播下了近代化的种子。一方面镇压国内的人民运动,给人民安定可发展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学习西方,明白了发展要靠科学技术,船坚炮利才能够抵御外侮。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端。
同治中兴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1860年清政府妥协于英法联军,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团被镇压,清朝在政治上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安定时期。免去内乱外患之忧的清政府,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中兴阶段,后来这个阶段被称为同治中兴。那么,同治中兴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同治中兴配图
同治中兴是同治帝在位期间的一个惯性恢复阶段,恰逢此时,洋务运动也渐渐开展起来。所以,学者普遍把洋务运动作为同治中兴的一部分来看待。就“同治中兴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这一问题,大家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乐观派的人认为,同治中兴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推动了时间向前推移的脚步。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这些企业从客观上来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洋务运动之后,“实业救国”的口号被提起,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股新思潮。
然而,消极派的人则认为,同治中兴不过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为了自我满足而掀起的改革之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刚被平定,国内还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恭亲王为了重振江南的经济才不得不妄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挽救清王朝。但是,同治中兴时所做的一切又像拔苗助长般,毫无作用,甚至还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同治中兴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不管是内涵还是外延,都不是如今的所谓学者一言两语就能阐释清楚的。毕竟,历史有它的复杂性和不可重现性。
洋务运动是同治中兴的一部分吗
洋务运动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自发性的改革化新,又称为晚清自救运动。之所以称之为洋务运动是因为这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以此来维持清朝政府自身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疑惑,洋务运动是同治中兴的一部分吗?毕竟,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洋务运动配图
就洋务运动是同治中兴的一部分吗这一问题,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同治中兴。同治中兴是清朝后期,同治帝在位时期的一个兴盛阶段。因为政治上达到一个缓和的阶段,所以各方改革,生产生活都趋于稳定。在同治中兴阶段,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收编武装力量,经济上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教育上大兴科举,培养为清政府用的人才。
关于同治中兴的革新和举措,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经这样记载:“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这和洋务运动中的思想和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契合。有学者认为,同治中兴是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向前行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体现就在于洋务运动上面。无论是福州船政局的开设,还是江南制造总局的开设,都充分说明了军事设备的制造和开发之于中国,之于清政府的重要性。洋务运动中的这些种种举措,都将同治中兴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洋务运动是同治中兴的一部分吗?毫无疑问是这样的。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同治清朝晚期,整个封建社会制度已经走向没落。清朝的腐朽主要表现在外交,政治,经济等方面。外交上同治时期几乎成为了半殖民主义政权,慈禧等清朝掌权者和西方殖民者共同达成协议来换取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有它必然的历史原因。
同治中兴配图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繁荣恢复社会稳定发展阶段。这里有着官僚大臣们粉饰太平好大喜功的成分。当时清军消灭太平天国后,确实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认同。但是这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同治中兴的实质。所谓的兴,其实是用更大的牺牲来换取短暂的统治的清朝苟且偷生。同治中兴多亏了主张发展生产,改进科举制度,减轻人民赋税以及创办学堂这些措施额实行。在军事上确实有所改进,但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朝官僚体制注定了清朝的灭亡。在大批购买引进国外军事物资的同时也是这些大臣贪污国库的大好机会。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很大程度源于封建体制长期积累下出现的根本性的弊端没有得到改变。如果清朝能够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开始励精图治改善体制改进腐朽落后的政府体制,也许还能让清朝通过和平的发展逐步转化到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封建统治者是在掠夺农民阶层的基础上进行权力控制的,因此很难将社会利益与自身利益等同起来。
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
日本能够在亚洲率先走入工业化的浪潮,这不得不归功于明治维新,从此之后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包括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经济上兴办产业,学习欧美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等。总的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这个国家全面西化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同治中兴画像
在中国,有一场类似的运动,是清朝中后期的“同治中兴”,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都开始于19世纪六十年代。
同治中兴基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进行改革,包括对太平天国内乱后的经济调整、大兴科举以笼络人才,外交方面兴办洋务,与外国列强谋求共同合作。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不同的是,明治维新将日本带进了近代化的浪潮里,而同治中兴虽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在客观造成了近代中国人思想的进一步腐化。不过,仍然有些人认为同治中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得以发展。之后的涌现出的实业家“实业救国”思潮不得不说和同治中兴仍然有着不小的关系。
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的结果不同,原因主要在于明治维新本质上是一场革命,而同治中兴仅仅是一场自中向下的改革,维护的仍然是封建统治。明治维新通过暴力革命扫除了日本社会转型的一切障碍,而后者只是地方部分官僚奋发图强,没有触及到固有利益阶层,改革阻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