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简单说: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统称颈椎病。实质: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突出后形成的骨赘,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后纵韧带形成混合样突出压迫神经与血管,出现错综复杂的症状称为颈椎病。出现症状与突出物压迫方向有关,当突出物向后侧压迫时,刺激的是脊髓,出现的症状是脊髓受压;当突出物向后外侧压迫时,刺激的是神经根;当突出物向旁侧压迫时,压迫的是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有压迫椎动脉时,一定有交感神经症状),当突出物向两个不同方向压迫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五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常见颈椎部位主要是C5—6、其次C6—7。再次C4—5。
原因:颈椎前屈活动是C4—5、C5—6为中心;后伸活动C4—5、C5—6。C6—7为中心,并且颈椎下段在活动中心受力最大,并且较集中。
二 颈椎有关的解剖
1 横突孔→椎动脉供血于脑干、脑桥、中脑的后部、大脑的后部,小脑及内耳。椎动脉供血应畅通,如受刺激与压迫后,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
原因:1)横突孔附近有骨质;2)颈椎间盘突出;3)关节的错位(钩突关节错位)
2 关于C1—2的问题,C1为环椎、无椎体,只有2个侧块与前后孔组成,C2为枢椎,C1—2组成环枢关节,易错位,此处有病,即不能注射也不能微创治疗,更不能侧搬,也不能推拿与牵引(里面延髓)只能外用(膏药)或温敷、冷敷,如摄X片,应前后位,张口摄片,否则摄不到。
摄片常规:正侧位、双斜位。
3 钩突关节:指上一椎体的两侧缘各有一向上的突起,与下一椎体两侧缘的斜坡,组成钩突关节,易旋转错位。
4 椎间孔与神经根 如椎间孔附近有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出现神经根受刺激。
5 椎孔椎管与脊髓的关系,如此处有骨质增生,椎管内狭窄,压迫脊髓,出现脊髓受刺激症状。
6 颈部交感神经节与交感神经链,如受到刺激与压迫产生交感神经压迫症状。如:星状神经节。
三 检查:三条竖线、三条横线
第1条竖线:棘突的连线定位第一颈椎的棘突到第七颈椎棘突棘突一连线,该线主要检查治疗韧带钙化情况。
第2条竖线:棘突的旁线,平行棘突连线,在棘突连线旁开1.5cm处,该线主要治疗痛点与硬结
第3条竖线:横突的连线,指双侧横突边缘的一条线,在棘突连线旁开2.5—3.0cm处,该线主要用于检查治疗小关节病变。
第1条横线:上项线,定位于乳突与枕大粗隆的一条线,该线十分重要,枕大粗隆外侧2.5cm处为枕大神经刺入点,再向外2.5cm为枕小神经的刺入点。顽固性头痛、颅骨骨膜外注入术,就在此处。
第2条横线:下项线,平行于上项线,位于上项线的下侧1.5cm处。
第3条横线:双侧肩峰经过第一胸椎上缘的一条线。以上3条线主要检查治疗痛点与硬结,又称双肩连线。
四 颈椎病的表现: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肩部及上肢麻木,手指活动不利,不能很好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
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差,能因突然转向而发生晕厥。
3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障碍、耳鸣,性情暴躁(改变)异常出汗,心悸。
4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早期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走路如踩棉花一样,后期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进行性神经性肌肉萎缩。
5 混合型颈椎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
6 颈型颈椎病:指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表现:颈部不适,有时疼痛或酸痛,主要表现为痉挛性颈部肌肉紊乱。
罕见症状:1)颈源性高血压 原因:椎动脉供血失常所致 2)颈源性脑血管病,每年100万缺血性脑血管中有26%的颈椎病引起。3)颈源性心绞痛 4)颈源性胃病 5)颈源性吞咽困难 6)颈源性抽动症。
五 颈椎病多种疗法
1注射疗法 操作:1)俯卧位、头前屈;2)刺入点:阿是点、C4—5、C5—6、C6—7两椎之间,只能注皮下(或表皮),两椎之间旁开1.0—1.5cm,棘突旁线上,深度为2.5—3.0cm;3)常规消毒;4) 10ml注射器、7.5针头,逐点刺入常规深度,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可注入:
1 曲安奈德 20mg(量大40mg,肌肉萎缩)
Vb6 100mg
Vb12 1500μg
透明质酸酶 1500υ
1%亚甲兰 0.1—0.2ml
2%利多卡因 3—5ml
2 祖师麻 2ml
枸缘酸 2ml(解痉药)
丹参 2ml(与Vb6同用有反应)
Vb12 500μg
利多卡因 1—2ml
3 骨性肽 2ml
Vb12 1500μg
Vb6 100mg
利多卡因 2ml
每10—15天一次,连用3次,最好加注O3,每点5ml,浓度:40μg
注:大椎穴,定位第一胸椎的上缘,应从第七颈椎棘突顶点进针,斜刺45°,达第一胸椎的上缘,绝不能直刺(麻醉平行胸四抑制呼吸中枢、延髓)。
2 银质针疗法:
操作:1)俯卧位、头前屈;2)刺入点:颈椎部;3)常规消毒;4)银质针,每1.5—2.0cm刺一根,深度2.0—2.5cm,也可达骨面;5)艾球助燃,注意不能烫伤,如一次未愈,两周后再次治疗。
3 高级微创防粘小针刀弹道针疗法
操作:1)俯卧位;2)刺入点是阿是点、大椎穴、C3—4、C4—5、C5—6、C6—7两椎之间点,加两椎之间旁开1.5—2.0cm;3)常规消毒;4)用1.5寸弹道针切割松解植入术,每3周一次,连用3次。
4 钩针疗法(钩活术)
此法在颈椎病的应用广泛,钩小关节突,又称钩突的外上侧,应在棘突旁线上治疗,常规深度1.0cm,最深不宜超过1.5cm,钩针向椎体,每点钩5—6下。
操作:1)俯卧位、头前屈;2)刺入点:阿是点、大椎穴、C4—5、C5—6、C6—7两椎之间旁开1.0—1.5cm处;3)常规消毒;4) 10ml注射器、5.5号长3.5cm针头,逐点刺入,注入防粘镇痛液,每点0.5—1.0ml,最后执笔75°进钩针,针深1.0cm,不应超过1.5cm,钩尖向椎体,当钩针进入皮下,两手携作,每点钩5—6下,每10—15天一次,连用3次。
5 拔针疗法
实质:主要拔离浅筋膜及痛点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颈项部 3常规消毒,局麻 4先用针刀或弹道针在阿是穴刺入,最后用拔针拔浅筋膜、肌间筋膜 、深筋膜、(不要拔离很深)如一次不愈再次治疗
6 激光治疗
浅表632.8 功率10-20mA
操作1俯卧位头前屈 2刺入点:阿是穴、大椎穴C4-5 C5-6 C6-7两椎之间穴、再加两椎之间旁开1.5—2.0cm3常规消毒4 10ml注射器 7.5针头、先逐点刺入注入防粘镇痛液每穴0.5-1ml最后注入弹道针或针刀切割松解,最后激光针刺入5-8每点照5分钟每7-10天或10-15天连用3次
7 小宽针疗法(又称放血疗法)
发明人:山东黄荣发,针形:宝剑式长度5-10cm目前主要治疗颈椎病
操作:1坐位、头后伸(两关节重叠不会进入椎动脉内)2 刺入点C4-5两椎之间点再加大椎穴旁开5分 3常规消毒 4 0.05%利多卡因(苯甲醇)注入点麻醉(浓度低、较安全)5小宽针 深:2.5-3.0cm,针刺入大椎穴深皮下、立即用拔罐出血约50-100ml,每7-10天可治疗一次,连用2-3次。
8 电圆针疗法
操作:1俯卧位、头前屈 2治疗范围在颈项部 3涂镇痛导电液 4启动电圆针、基本手法:拉网眼、配三维、点痛点,每天30分钟,7-10次1疗程,口服配合骨筋丹、小活络丹。
骨性关节痛(以膝关节为代表)
即不是风湿,也不是类风湿
特点:1发病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2站立困难,下蹲困难3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4 X线提示:膝关节间隙不等宽,间隙狭窄,髁间隆起,有骨质增生。
第一注射疗法:
操作:1平卧位,屈膝100-110°2刺入点:阿是点、内外膝眼3常规消毒4 10ml注射器、7.5号针头,先刺入阿是点再刺入关节腔,回抽无血可注入亚甲兰复合液,再注入海麦迪克或透明质酸钠1支每3周1次,连用6-8次,如单注射亚甲兰复合液,每10-15天一次,连用3次。
第二 注射亚甲兰复合液后,注入O3,浓度40μg,量20-50ml,常规2次痊愈。如有关节腔液应先抽取关节腔(积)液,真正来源于关节腔液体,一次性治愈,用亚甲蓝复合液,但不包括滑膜炎,用O3一次可治愈。若来源于髌上囊,第一次用O3注射或钩针将囊壁划破,抽液再用弹性绷带,否则不易治愈,如髌上囊有液体,不通关节腔,也就是滑膜囊的治疗,可先抽液再注入1%亚甲蓝或无水酒精0.1ml,或异丙嗪、氯丙嗪25—50mg即可表皮治疗。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一 病因:1 医源性激素用量过大,时间过长; 2急慢性损伤;
3风寒湿邪袭击(少见); 4酒精中毒(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二 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分期及表现
第一期:骨髓细胞坏死期,发生于股骨头断血6—8小时以后
第二期:坏死的骨组织吸收与早期修复
第三期:坏死的骨组织修复与重建
第四期:股骨头饿塌陷与囊性病变
三 股骨头坏死的表现:
1疼痛:主要表现在髋关节、膝关节的内侧、内上侧;
2跛行:原因—髋关节内翻,内收肌群紧张;
3X线表现:早期股骨颈,股骨头部骨小梁紊乱,并有小圆点状透壳区,后期出现股骨头塌陷及囊性病变。
四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Ⅰ股A给药:7次通辽法 注:髋部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髂总A,在平第四腰椎下缘的高度,自腹中A分出,沿腰大肌的前沿,骶髂关节,分髂内A、髂外A;股A是髂外A的分支,股A又分出5个分支,其中只有旋髂浅A,股深A与髋关节有关,旋髂浅A营养于表皮,浅筋膜、淋巴结、股深A营养于髋关节,实质股深A也有3个分支, 即旋股内A、旋股外A、A 因此在股A给药时,在大腿上1/3交点处,扎一止血带,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操作:1平卧位 2刺入点为股A搏动最明显处 3常规消毒 4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稍分开,固定股A,右手持10ml注射器、7.5号针头垂直刺入,成功标志:头皮针内有血液跳动,而后加压推动,应每周2次,7次为1疗程,此处无风险,常用药物:
1 生理盐水 40ml
维脑路通 8ml
2%利多卡因 2—3ml
混合总量约50ml,股A给药每周2次,7次1疗程。注:维脑路通—丹参、血塞通也可代替。
2 自体血40—50ml加少许枸橼酸钠充入O3气体浓度40μg,量50ml排空,每周2次×7次。
3 0.9%氯化钠40—50ml,充入O3气体40—50ml排空,股A给药,每周2次×7次。
Ⅱ髋关节腔注射:重点掌握刺入点。如髋关节正常,用前侧常规刺入点,第一刺入点定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侧2.5cm处,腹股沟韧带定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如髋关节已变形,请用以下刺入点;第二点病人侧卧,病侧在上,第二刺入点定位于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做一直线,该线后1/3交点处,此处为刺入点,从第二刺入点向骶裂孔做一直线,第二刺入点向后2.5cm为第三刺入点,再向后2.5cm处为第四刺入点,刺点进针应缓慢,因有坐骨神经的走向。
操作:1常规体位 2常规刺入点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9—12号8cm针头刺入深5—7cm有落空感,但不明显,回抽无血可注入药液
1) 川芎嗪 80mg
VB6 100mg
VB12 1500μg
2%利多卡因 2—3ml
2) 骨性肽 2—4ml
维丁胶性钙 2ml
VB12 1500μg
利多卡因 2—3ml
3) 祖师麻 2—4ml
复方软骨素 2ml
VB12 1500μg
利多卡因 2—3ml
4) 自体血 10—20ml
枸橼酸 少许
充入O3浓度40μg 量10—20ml最多可达50ml再排空,注入髋关节腔。
注:也可注入海麦迪克或透明质酸钠,每7—10天1次,连续用多次。
Ⅲ 弱激光治疗,能量10—20mA,波长632.8W。
操作:1侧卧位、病侧在上 2刺入点—阿是点、髋关节、第二、第三刺入点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逐点刺入,9—12号8cm针头逐点刺入阿是点0.5—1.0ml、髋关节腔的刺入,注入5—8ml,再用2号针刀或2.5寸弹道针做切割、松解,最后激光针刺入,每次选3—5点,每点照5—10分钟,前两次7—10天1次,以后每3周1次,连用6—8月。
Ⅴ高级微创小针刀弹道针疗法
操作:1侧卧位、病侧在上 2刺入点—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直径10cm,选5—7点,再加阿是点 3常规消毒4用2.5寸弹道针切割、松解植入术,关节腔内只切割松解、不植入,每3周1次,连用6—8月。
Ⅵ银质针疗法(如髋关节疼痛严重用此法)
操作:1侧卧位,病侧在上 2治疗范围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直径10cm可加阿是点 3常规消毒 可先局麻 4银质针深骨面,也可刺入关节腔,而后用艾球助燃,注意不要烫伤。
Ⅶ拨针疗法
操作:1侧卧位,病侧在上 2治疗范围刺入点—阿是点髋关节腔刺入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9—12号8cm针头,先注入镇痛液,用拨针第一拨股骨头大转子为中心 直径10cm 浅筋膜而后进入关节腔剥离即可,每2—3周一次,连用6—8次。
Ⅷ电圆针治疗
操作:1侧卧、病侧在上 2涂镇痛导电液 3启动电圆针 基本手法:拉网眼、配三维、点痛点 每天30分钟7—10次1疗程 治疗范围—股骨大转子为中心,直径10cm。
注:骨性、膝关节病如关节腔狭窄 用针刀或拨针扩容 操作:1平卧、膝关节伸直或屈膝100—110° 2刺入点在膝关节内侧,股骨与胫骨的连接处,做刺入点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7.5号针头先局麻刺入关节腔注入镇痛液,再用2号针刀或拨针刺入,上下摆动10—15次即可。
强直性脊柱炎
一 定义: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脊柱感染 受湿受寒有关,也可能与脊柱损伤有关,主要发病于14—26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或14:1 并且多发于智商较高,体态较漂亮的男性,常规治疗无效,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痛而后逐渐向上延伸到腰椎,胸椎、颈椎,也可跳跃性发病,最终导致脊柱的韧带钙化,小关节融合,脊柱强直,劳动能力丧失,X线典型表现:骶髂关节炎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二 诊断标准:1腰痛 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不能缓解 2腰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胸痛 胸部活动受限,胸廓扩张受限,胸部僵硬感 4有虹膜炎病史及现象 5骶髂关节炎 上一项可诊断(1963年国际会议标准)6白细胞抗原阳性(B—27﹢)
三 治疗:
Ⅰ注射加弹道针加固体生物酶植入,目前国际治疗第一位。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为两脊柱之间点夹脊穴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7.5号针头平刺,针刺方向向下,每点注入亚甲蓝复合液0.5—1.0ml 5用2.5寸弹道针切割松解植入术每3周1次,连用6—8月
注:同时行骶髂关节注射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为第二骶椎棘突下缘向两侧斜刺,深3.5—5.0cm 回抽无血可注入,每2—3周一次可多次注射,注入药物:亚甲蓝复合液,每侧3—5ml,如髋关节痛,同时行髋关节注射术,注射药物亚甲蓝复合液,每侧5—8ml
Ⅱ钩针疗法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同上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7.5号针头逐点刺入,先注入防粘镇痛液,每点0.5—1ml 5 执笔75°进钩针,基本手法:一针、二钩、三推拉、四摆动、五震颤按摩每10—15天一次连用6—8次。
Ⅲ银质针疗法(最好普通银针)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两棘突之间点或称夹脊穴,或膀胱经穴,应隔一穴取一穴 3常规消毒,也可局麻 4银质针刺入5—8分,艾球助燃,每7—10天一次,连用6—8次或更多次治疗,骶髂关节处,也要银质针疗法。
Ⅳ激光疗法:能量10—20mA、波长632.8W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同上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7.5号针头逐点平刺,注入防粘镇痛液,每点0.5—1.0ml,再用针刀或弹道针切割松解激光针刺入,激光针每点照5分钟,每次选10—15点,前两个月每15天一次,以后每3周1次,连用6—8个月
Ⅴ单用O3治疗,浓度40μg量20—50ml每点再注入O3每点3—5ml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同上 3常规消毒 4 10ml 7.5号针头逐点刺入,先注入防粘镇痛液,每点再注入O3每点3—5ml每2—3周1次,连用2—3次。
Ⅵ拨针疗法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在脊柱棘突均匀选4—5点 3常规消毒 4先注入镇痛液,再用针刀或弹道针切割,最后拨针松解浅筋膜及棘韧带即可每2—3周1次,连用6—8次。
Ⅶ电圆针疗法(理疗)
操作:1俯卧位 2刺入点脊柱及脊柱的两侧,腰骶部 3涂镇痛导电液 4启动电圆针,基本手法:拉网眼、配三维、点痛点、每天30分钟、7—10次1疗程。
治疗口服药物常用:柳氮磺砒啶+复方丹参、扶他林,也可口服骨筋丸和小活络丹。
网球肘(职业病)
治疗方法:注射疗法
操作:1适当体位 2刺入点:阿是点,以外上髁为例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7.5号针头,先刺入曲池穴皮下,注入药液0.5—1ml,再向下刺入曲池穴,再注入0.5—1ml,将针尖提至皮下,向挠神经沟方向刺入,再注入0.5—1ml,再将针尖退至皮下,向外上髁骨突方向刺入,将药物注入皮下约3—5ml,一次痊愈。
常用: 曲安奈德 10—20mg
VB6 100mg
VB12 1500μg
维丁胶性钙 2—4ml
利多卡因 3—5ml
亚甲蓝 0.1—0.2ml
也可用:曲安奈德 10mg
利多卡因 0.5ml 注入痛点,再复发再治疗。
跟骨骨刺的治疗(跟骨痛)
1先用利多卡因局麻到骨面,再注入1%亚甲蓝1ml,注入后嘱病人用足跟碰地15—20次。
缺点是:一周内有疼痛,逐渐康复。
2也可注入亚甲蓝复合液,每侧3—5ml,再用针刀或弹道针剥离即可。注:足内侧进针。
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有关的解剖
三叉神经核(颅内)→三叉神经干→三叉神经半月节(有危险、面瘫)→分三支:
第一支:眶上神经——通眶上孔,分布于颅部
第二支:眶下神经——通眶下神经孔,分布于眼、口裂之间
第三支:颌下神经——通颌神经孔,分布于下颌孔
二:三叉神经痛表现特点:左侧多余右侧,阵发性刀割样、冲击性剧痛,但痛在该神经支配区,女性对于男性,有扳击点,常位于眶上孔,眶下孔,颌神经孔,上、下牙槽神经
三:三叉神经痛的刺入点——第一点为眶上神经孔 定位于眼眶上缘,距前正中线约2.5cm处,直刺深达骨面;第二刺入点是眶下神经孔,定位于眼眶下缘0.7cm处,距前正中线2.5cm,也可嘱病人闭眼,从患侧外眼角向鼻翼做一直线,再嘱病人平视,从瞳孔向下引一直线,两线交点为刺入点,直刺,深达骨面;第三点是颌下神经孔,定位于下颌骨中点,距前正中线约2.5cm处,直刺,深骨面,也可注入孔内;第四点是上牙槽神经刺入点,定位于上颌第二磨牙外上侧0.5cm处,向上相对斜刺,深度1.5—2.5cm,也可定位第二刺入点,从上颌第二磨牙中点内侧,向上颌中点引一直线,该线外1/3交点处为刺入点,深1—1.5cm;第五刺入点是下牙槽神经刺入点,定位于下颌最后一个磨牙后侧0.5cm处,向后下斜刺,深1.5—2.5cm 注:注入眶上孔时,拔出针头用干棉签压迫3—5分钟,以免药液滑入眼睑,引起局部水肿,注射眶下孔时不能直接注入孔内,以免损伤眼底,注射颌神经孔时,一定注入下颌骨的中点,牙不能算下颌骨。
四:三叉神经注射疗法
操作:1平卧位 2刺入点:眶上孔、眶下孔,颌孔、上下牙槽神经刺入点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5.5号针头,长3.5cm刺入,先注入利多卡因,每点0.3—0.5ml,而后,再正规给药。
常用药物:1)5%酚甘油0.5ml;2)10%酚甘油0.3ml;3)0.5%亚甲蓝0.5ml;4)1%0.3ml
5)1%亚甲蓝与无水酒精混合1:1,每点0.5ml;6)无水酒精0.3ml,任选一种,如一次不愈,10—15天后重复治疗。
常规口服用药:首选卡马西平,仍痛加苯妥英钠,如还痛加用痛宁,也可加用氯硝西泮,每晚1粒,也可加阿咪替林,每晚1—2片。
面瘫,面肌痉挛
一 面神经有关解剖:
面神经核(颅内)→面神经干→内耳门→内耳道→茎乳孔分五支:即颞支、颈支、颧支、额支、下颌缘支五支的共同作用,管理面部的表情肌。
二 面瘫的分类(分两大类)其一中枢性面瘫多见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主要表现为额纹存在,鼻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干舌燥,舌前2/3味知觉消失;其二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额纹鼻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吹口哨不响,鼓腮障碍,患侧漏水,多见于面神经炎。
三 面瘫的治疗(综合治疗)
1 茎乳孔的注射:刺入点——第一取乳突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稍前刺向同侧眼球,深度3.5—5.0cm,碰到骨质,无血无脑脊液,注药、此方行不通,刺入时难度较大,有风险,故不用此法;
2<袁氏改良法> 刺入点为乳突间前方0.5cm凹陷处,刺入方向向上(耳尖的后方)深度2.5—3.5cm此法简便无风险。
操作:1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2刺入点为乳突尖稍前0.5cm凹陷处,也就是耳翳风穴的稍微前方
3常规消毒 4 10ml注射器 7.5号针头(应弯成弯状)刺入乳突骨的下侧,茎乳孔出口方向耳尖后方,深度2.5—3.0cm,回抽无血即可。
常用药物:Ⅰ急性期:20%甘露醇0.3—0.5ml曲安奈德10mg每3—4天1次,连用3—4次
Ⅱ恢复期:VB12 500μg VB650mg加兰他敏1/2支、曲安奈德10mg,每周一次,连用3—4次,但注药前都必须注射2%利多卡因0.5ml,待3—5分钟后,面瘫加重,说明刺入准确,再正规给药。
Ⅲ咬颌线的中点挑治疗法(内夹车穴)每周1次,连用3次(应挑治出血)
Ⅳ用牵正散外敷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同面瘫,用药相反,面瘫用营养神经的药物,面肌痉挛用破坏神经的药物,治疗后会造成面瘫,一定要取得病人同意,否则不予治疗。常规面瘫3月后康复,但也有终生不愈。
常用药物:
1 5%酚甘油0.3ml; 2 10%酚甘油0.2ml; 3 0.5%亚甲兰0.3ml;
4 1%亚甲兰0.2ml; 5亚甲兰与无水酒精1:1取0.2ml
6无水酒精0.2ml 任选一种
注:如茎乳孔注射失败,用以下三点:
1 醒脑穴:定位于耳垂稍后缘,直刺深骨面。
2 定位于耳垂稍前缘,直刺深骨面。
3 面神经末梢的注射点:定位于以耳珠稍前缘为中心向眼角,口角做两条射线,
组成一个夹角,再做角的平分线,距角0.8cm,颊车穴稍后缘,为刺入点,深骨面。
面肌痉挛(不导致面瘫法)
第一:针刀或弹道针直接松解法
操作:1平卧位2刺入点:四白穴,阳白穴,印堂穴,太阳穴3常规消毒4先用利多卡因局麻,然后用针刀或弹道针大面积松解,每5—7天或7—10天一次,连用多次,用后皮下瘀血属正常。
第二:A一型肉毒毒素100μ<兰州生物制药>
操作:1平卧位2刺入点:患侧上眼睑的边缘,下眼睑的边缘各两点内眼角内侧一点3常规消毒4 1ml注射器、苯甲醇1ml稀释,每点0.2ml深如皮试,今日注明日愈,6—8个月复发,再次治疗连用3次。
注:治疗后至少2周内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不服用抗生素,不用化妆品。
外治三叉神经痛
1药液酒: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0g,冰片5g加入白酒500g浸泡密封一周,可外用,用干棉签涂擦患处,每天3次,连用7—10天,也可加入生川草乌,生白芷、生细辛各10g,加月桂氮酮15g。
2敷脐散:穿山甲、厚朴、白芍、生乳香、生没药各等份,研细末,装瓶备用,同时黄酒调成小饼样,贴敷肚脐(神阙),每日1次连用5—7天。
3药枕疗法: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丹参。厚朴各等份,共研粗末,每个枕芯500—1000g此方即可治,又可防,疗效好,连用2个月。
股骨头坏死中药内服方
制附子12g肉桂10g良姜10g熟地15g当归10g炒土虫15g血竭15g红花10g桃仁10g红公鸡腿1对炒黄瓜仁10g核桃仁10g枸杞子10g黄牛骨髓末25g鹿角霜10g碳黄公牛四肢骨25g香附米10g怀牛膝12g申姜10g将上药量4倍量,研细末每次服6—9g,每日2次,三月后摄片复查,100天为一个疗程。
中药接骨配方
外用配方:用此方法,不用打石膏外固定,也不用克氏针内固定,并且接骨特别快,常规用药后一周可活动,两周能自由活动,用白糖与中药粉剂比例5:1g在微波炉内融化,摊在多层棉纸上,或多成卫生纸上,待冷却后,不烫皮肤时,敷断骨处,每3—5天一换,连用15—28天,弹性绷带固定。
配方: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0g申姜20g怀牛膝20g桑寄生20g川断20g生马钱子20g穿山甲15g蜈蚣10g橡皮15g自然铜10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全蝎10g血竭10g儿茶20g生乳香20g生没药20g上药物共研细末,用时与白糖混合外用,上方也可制作成膏药。
机理:1糖为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糖、脂肪、蛋白质)人体有一定温度,糖溶解后经皮吸收,营养局部的骨质2糖为高渗状态,消肿、消炎快。
内服接骨饮:申姜10g当归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血竭7g儿茶3g自然铜15g土虫15g螃蟹骨10g 水煎服,meiri一剂,连服7—10天
方解:申姜益筋强骨;当归、乳香、没药行气止痛;血竭、儿茶去瘀生新;自然铜为接骨圣药;土虫通瘀活血、螃蟹骨坚骨定痛见奇效,接骨饮接骨迅速坚骨定痛。此方已流传600年,尚无任何副作用。
骶管疗法常用配方:
1前列腺病
曲安奈德 40mg
生理盐水 10—20ml
Vb6 100mg
Vb12 1500μg
2%利多卡因 3—5ml
用法:骶管疗法内注入,每10—15天1次,连用3次。
2遗尿症
生理盐水 10—20ml
2%利多卡因 3—5ml
曲安奈德 40mg
新斯的明 每日每公斤0.01mg
Vb6 100mg
Vb12 500—1500μg
用法:骶管内注入,每10—15天1次,连用3次。
3男性性功能障碍
2%利多卡因 5ml
Vb6 100mg
Vb12 1500μg
地塞米松 10mg
甲基睾丸素 1支
生理盐水 10—20ml

骶管内注入,每周1次,连用3—5次,注入后嘱患者自我按摩5—10分钟
最常用最佳治疗:11—睾丸酮,每月肌注1—2支,连用6个月,每晚口服硬三天或硬到底1片。
4白带增多、外阴痒
生理盐水 10—20ml
2%利多卡因 3—5ml
曲安奈德 40mg
苯海拉明 20mg
Vb6 100mg
Vb12 1500μg
654—2 10mg
用法:骶管内注射,每10—15天1次,连用3次。
5盆腔瘀积综合症
生理盐水 10—20ml
2%利多卡因 3—5ml
曲安奈德 40mg
当归 2ml
Vb6 100mg
Vb12 1500μg
654—2 10mg
骶管内注射,每10—15天1次,连用3次。
6无痛人流
生理盐水 10—15ml
2%利多卡因 5—10ml
地塞米松 10mg
注入骶管后10—15分钟,行无痛人流术无疼痛。